社会规范信息和自我肯定对含糖饮料消费意愿和行为的影响

2020-10-30 01:58罗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6期
关键词:纠正错误含糖饮料

考虑到含糖饮料在过去30年里消费的急剧增长,有效促进减少含糖饮料消费的干预措施可能对公共卫生和卫生保健成本产生重大影响。Carlos和Petrona的研究试图开发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含糖饮料的减少。结果表明纠正关于含糖饮料消费的描述性和禁令性的错误估计是有效的风险降低技术。此外,这两种干预措施都很简短,易于实施,增加了它们的潜在效用。对于今后的工作来说,重要的是确定是否可以加强干预措施的影响,从而在不降低其实际效用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

人们越来越关注糖分添加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在含糖饮料(含糖饮料s)中,这些饮料不含基本营养素(例如,碳酸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美国在1977到2002年间含糖饮料s的消费量每个年龄组都翻了一倍,与此同时,肥胖症患病率也出现了显著上升。除了与体重增加和肥胖有关,含糖饮料s的饮用还与其他多种健康风险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认知功能低下。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是含糖饮料消费率特别高的人群之一。有研究发现而社会措施更适用于儿童,譬如在学校安装更多饮水装置以及禁止含糖饮料s在贩卖机里出售,但并不适用于大学生,因为他们有更大的自由和独立。甚至价格上涨也不一定能降低大学生的含糖饮料s的销量,有研究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含糖饮料s口味甚至比价格更重要(Block,Gillman,Linakis,&  Goldman,2013)。因此,信息干预已成为大学生减少含糖饮料消费的首选方法。Yang和Chiou(2010)采用行为经济学的方法发现:当向大学生被提供金钱购买饮料时,他们通常购买价格较低的饮料。当接触过健康方面的信息,他们会购买更健康替代品——即使价格更高。这些研究表明,在降低大学生含糖飲料摄入量方面,信息化干预的效果是有希望的。

以社会规范为基础的干预在各种环境下都有效地影响了信念和行为。Cialdini,Reno和Kallgren(1990)对两种社会规范进行了区分:命令性和描述性。命令性规范指的是一个人基于别人赞成或反对的东西而认为应该做什么,而描述性规范则指的是别人实际做了什么。在健康行为的背景下,人们往往高估风险行为的接受度(禁令性规范)和流行度(描述性规范),从而增加自己的不健康行为以符合感知规范。现在有大量的文献表明纠正误解的规范(或建立保守的规范)对于减少饮酒、吸烟、过度日晒、不良饮食在内的各种健康风险行为的有效性。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使用社会规范的干预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这些发现为以下观点提供了一些支持:增加一种基于社会规范的干预可能比简单地告知人们服用含糖饮料的健康风险更有效。

然而,在许多健康领域的研究(如防晒、安全性行为、烟草使用、咖啡因摄入)表明,通过自我肯定的过程可以减少防御反应。自我肯定过程突出了个人重要价值和个人优势,突显了总体自我价值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行为以及支撑了自我完整性。这样,个体就会更容易接受健康风险信息,而不是觉得需要组织防御。因此,有理由相信自我肯定也可能增强对含糖饮料消费风险信息的接受能力。

当前尚未有研究探讨通过纠正错误的社会规范或肯定自我来减少含糖饮料摄入量的效果。此外,据我们所知,在任何健康风险或其他领域的研究都没有调查基于社会规范的干预和自我肯定相结合的有效性。为了厘清这些问题,研究者进行了两种个实验,考虑到其他健康领域广泛的关于纠正错误认知规范和单独的自我肯定过程的有效性的文献,我们预期每一种干预都会对含糖饮料的意图和行为产生有益的结果。一方面人们可能会认为两种独立有效的相互作用结合起来,会产生比单独作用更强大、更积极的效果。

事实上,如果个体将纠正误解的认知规范理解为一种可能对自我完整性造成威胁的信息,那么自我肯定就会降低防御能力,增加对风险信息和社会规范信息的接受能力。那么那些经历自我肯定过程并同时接受含糖饮料风险和社会规范信息的被试会表现出最高的含糖饮料摄入减少的意图和行为。但自我肯定过程也可能会削弱社会规范干预的任何影响。换言之自我完整性的强化可能会减少对他人行为或认可的关注。如果是这样的话,含糖饮料减少的意图和行为在接受含糖饮料风险和社会规范信息但不经历自我肯定过程的被试中应该是最高的。

Carlos 和Petrona 的研究探讨了纠正错误认知的社会规范或在努力减少含糖饮料消费的背景下自我肯定的效应。第一次检验结合自我肯定和纠正错误认知规范在任何情况下的有效性。也是首次用实验检验自我肯定和纠正错误认知规范在多种情境下的的有效性。我们的发现模式在两个实验中大体上是一致的。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自我肯定过程或单独或结合社会规范信息影响含糖饮料的消费意愿或行为。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研究表明,自我肯定过程可能主要有效地提高了那些与风险行为相关/重要的个体对风险信息的接受度)。但我们研究中的高含糖饮料用户在自我肯定后并没有更容易接受含糖饮料风险信息。相对于自我肯定的弱影响,信息干预操作对含糖饮料消费认知和行为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表明,那些接受了含糖饮料 风险信息或者社会规范信息更相信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希望他们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实验二发现,接受两种信息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的被试表示,他们感知到的主观规范更高更倾向于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而且在有机会时选择加糖汽水的可能性比没有接受这两种信息的被试要小。那些同时收到这两种信息的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减少含糖饮料摄入的意愿,并且在后续的调查中他们表现出了更多减少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或者准备做出改变的。然而并没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风险或社会规范信息实会导致随访时含糖饮料的消耗量低于基线。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问题来评估被试的饮料消耗量。当然可能只回忆调查前一天的饮料消耗量会不能完全代表其饮料消费状态,但回忆过久的可能会出现记忆偏差和迎合社会取向的反应偏差。因此,对报告的饮料消费没有影响可能是由于该措施的弱点。未来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饮料消费信息的方法。也可能是这些干预措施的影响力足以改变人们的意图和改变的准备,但却不足以改变人们的实际行为。含糖饮料风险和纠正错误认知的社会规范信息干预都是简短的(每次约2-3分钟),并且主要是文字(尽管风险信息确实包括一些图像)干预。但是这种短暂的干预都能改变了人们的意图和准备行为。

作者简介:罗西,女,1989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现任职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职称。

猜你喜欢
纠正错误含糖饮料
喝饮料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从错误中学习
错误也有美丽时,成功孕在错误中
试论如何提高中考体育项目训练的有效性
少喝饮料
喝饮料的危害
浅谈数学中“纠错法”的教学策略
酒与饮料
饮料含糖,孩子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