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2020-10-30 02:04陈健高曼菲吕海燕
乡村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产业融合现代农业

陈健 高曼菲 吕海燕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为建设广东省珠海市“幸福村居”,实现共同富裕,应准确把握农村农业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从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角度,分析珠海市资源禀赋条件,提出构建田园综合体、培养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激活人才要素等推动珠海市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有效之路。

[关键词] 产业振兴;产业融合;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6-23-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键战略,确立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乡村农业产业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准确把握农业产业振兴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解决乡村衰落的问题。广东省珠海市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批示范城市之一,随着城镇化发展达到新水平,乡村农业产业结构正处于战略性调整的转折点。推动珠海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实现以珠海市为中心形成产业辐射带,成为衔接港珠澳产业的经濟重心。本文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为基础,立足于珠海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探讨了珠海市农业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做好农业产业振兴的规划设计,保持生态、社会、文化与产业发展平衡,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要以建设田园综合体、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为手段,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养乡风文化、激活人才要素以促进农业新业态;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培育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新业态,全面实现农业产业振兴。

1 珠海市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

1.1 交通便捷

截至2019年7月,珠海市公交共营运公交车辆2 498台,公交线路197条,出租车1 506台[1]。公交车可直达珠海市乡村的各个站点,推进了农村商贸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新建金海大桥、珠机城轨等交通设施,辐射了湾仔、斗门、金鼎、东澳等乡村地区,有效地连接了珠海东西部和珠海西部等乡村。

1.2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2017年,珠海市获评全国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荣誉称号。目前,珠海市已建成旅游景区(点)40多处,A级旅游景区6家(均为4A级景区),斗门的“十里莲江农业观光体验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是广东省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逸丰生态养生园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预备项目。珠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2]。珠海市完好地保留了部分古镇和名人故居,如共乐园、白石街等古迹,凸显“产业+文化”的融合模式,为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动力。

1.3 生态环境宜居宜业

珠海市属国家颁布的“幸福之城”,亦有“浪漫之城”美誉[3]。珠海市年平均气温22.3 ℃,最低气温2.5 ℃,年降雨量为1 770~2 300 mm[4],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十。此外,珠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9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96%,建设森林公园28个、湿地公园7个。全市乡村地区建设108个乡村绿化美化点,打造南门村、莲江村、东澳村等30个亮点示范村,其中南门村荣登“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市共建设社区公园284个,是我国首批启动垃圾分类乡村之一。2017年,珠海市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城市”。

1.4 文化繁荣

2019年,珠海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7个,区级及以上公共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9个,电影城41家,文化站24个,村居文化中心318个。此外,珠海市有电视台2个、电台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1.5 政策支持

2019年10月26日,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珠海市关于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明确对农业企业、休闲农(渔)业项目、利用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等资源,发展乡村民宿单个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给予5万~100万元不等的财政资金支持;对新获得农业系统认证的“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转换产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主体给予奖励。

2 珠海市实现农业产业振兴的困境

2.1 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且价值低

珠海市现有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4家,多以粗加工、初加工企业为主,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珠海市农产品同质化、规模小问题严重,主导品种规模有限,导致农产品商品率低、附加值更低。此外,珠海市乡村的农产品缺乏特色和品质管理。农产品加工、运输和推广力度不足,产品认证率低,经营标准不一,冷链物流缺位,市场半径小。

2.2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且人口外流

源于城乡发展差异悬殊,珠海市大多数乡村劳动力流向市区,造成乡村空心化,农村闲置土地和房屋利用率低,乡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初步建成的产业合作社尚未形成规模而形同虚设,导致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市场分离。此外,农民素质低,对市场信息变化的应对能力差,加剧了农业经济的脆弱性。部分农户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跟风种养殖的结果效益低下。

2.3 产业融合能力有限且乡村旅游业效益差

珠海市乡村生态旅游业开发过程中,缺乏对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统一计划与管理,不仅旅游景点内的产业没有特色,而且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元素缺少。乡村旅游难以满足游人对多层次、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乡村旅游设计策划、后端宣传销售均尚显不足,制约了珠海市乡村旅游发展。

3 珠海市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3.1 建设田园综合体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打造花海城市。用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园,包括农耕技术追溯展馆,在观光休闲过程中对游客科普农业产业的发展历史。即利用本地区特有的农耕文化,以科普的形式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与农耕文化的演进表达出来,并将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等元素添加进去,为建设田园综合体提供更多的可读空间。

3.2 创新乡风文化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相关文化配套服务,为居民提供文化体验、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多样化服务。很多家庭“为了让儿童更好地与大自然接触,几乎均会选择到附近的乡村游玩”[5]。因此,文化广场、寺庙人文区和乡村艺术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其可将珠海市传统文化及乡约民规融入文化广场,促进乡土文化传承。积极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创意文化建设,展示古迹新城文化创新;将历史遗迹保护与乡村文明相联系,全面提升珠海市农村文化旅游环境质量,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

3.3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保障农民利益,因此,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乡村产业基础。政府应在制度层面给予新型农业企业一定的培育资金,鼓励农业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和新业态的涌现,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4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

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促进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户组织化;开展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搭建智力振兴的根基;与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包括与珠海市高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专业人才;支持并激励大学生在珠海市创业就业,为激活新业态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5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维护食品安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6]。珠海市政府部门应从财政收入中划拨部分经费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新鲜度,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延长农产品的销售时间。

参考文献

[1]百科.珠海公交[EB/OL].(2020-05-17)[2020-06-05].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F%A0%E6%B5%B7%E5%85%AC%E4%BA%A4/3323071.

[2]王青梅.旅游城市文化有效输出的实证调查与对策:以珠海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72-76.

[3]田帅.珠海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4]Faprince.珠海的气候屬于什么气候?[EB/OL].(2016-12-26)[2020-06-05].https://wenda.so.com/q/1483024178727549.

[5]吕海燕,邹宇平,符愉欣.基于休闲理念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研究:以江门市天然居生态园为例[J].乡村科技,2019(2):13-15.

[6]谢素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128-130.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产业融合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产业振兴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