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陞
漳州古城内的杨老巷,东端横卧着青年路,与卫口街(今台湾路西段)相望;西临西濠沟(护城河),往南不远处,有座横跨在濠沟上的西桥亭。何以称“杨老巷”?这与一位叫杨联芳历史人物不无关系。
杨联芳,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进士,为官正直清廉,曾出任杭州知府,里人尊称他杨老,老百姓有感于他的德政,将杨联芳故居所在地称为:杨老巷。如今,在附近的西桥亭还供奉着一尊杨联芳塑像。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杨老巷小学念书时,刚进校门,东端操场的沙坑旁,有座二进大厝。当时虽已辟为教室,但在后落正中墙前的神台上,还排列有序地竖置着密密麻麻的杨氏“神祉”(神牌)。
上世纪三十年代,地方士绅林琯玉,热衷公益,兴办教育,在杨老巷创办育英幼稚园和一墙之隔的西河小学。解放后,先后更名为:振成巷幼儿园和崇卫小学、杨老巷小学、华南小学。我美好的儿童时代就是在振成巷幼儿园和杨老巷小学度过的。
在西河小学(即后来的杨老巷小学)北端,坐落着一座坐南向北的庙宇“比干庙”,也是林氏宗祠。比干,林氏鼻祖,他是商纣王的王叔,一位有七窍玲珑心的忠臣,敢于直谏犯上。遇害后,其子隐居山林,指林为姓,林氏郡望“西河”。比干庙建筑古老,大殿有宋代风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与漳州府文庙大成殿合称为:漳州古城的“古建双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育英幼稚园就读时,比干庙辟为“大厅”,用于幼儿唱歌跳舞、做游戏的场所。记得当时陈老师(名字忘了)踩着风琴,我们这些孩子随着音乐节奏,唱起儿歌翩翩起舞。那首幼儿歌曲我记忆犹新:“蓝蓝的天空云朵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颗桂花树,白兔在游玩。飘呀飘呀飘向远方……”当时做游戏时,我戴着有两只长耳朵的小白兔假面具,班上一位个子较高的陈志敏同学扮演大灰狼,他比划着敲门的动作,温柔地说: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我说,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
陈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寓言故事,什么“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农夫与蛇”“狼来了”……当时,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出于好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后长大懂事了,才悟出这些寓言的现实意义。记得教室的墙壁上横挂着一排“领袖像”(当时正处于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有十二个国家,“领袖像”就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元首)。陈老师要求我们辨认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领袖。我总认为越南的胡志明最容易认出来,因为他就像在街上随处可遇留着山羊胡子的老伯。
当时正处抗美援朝时期,陈老师的小叔参加志愿军,正逢他从朝鲜战场凯旋归来,陈老师请他给我们讲英雄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受感动,暗下决心,恨不得快点长大也去保家卫国。记得当时黄秀琴老师任幼儿园园长,陈老师除外,教过我们的还有黄老师、杨老师……另有一位搞勤雜的,我们习惯叫她水仙阿姐。她为人勤快,烧开水、打扫卫生……忙个不停。
华灯初上,我总在杨老巷流连信步。如今的杨老巷南侧与北侧西段是整齐划一的仿古二层骑楼,北侧东段的振成巷幼儿园和杨老巷小学,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崭新的大楼一一芗城区实验幼儿园。
蔡恩和老师是我读杨老巷小学时一至四年级的班主任,同时,教我们语文、算术、音乐等课程。她身材娇小,略显瘦弱,总是剪着齐耳短发,脸带笑容,态度温和,轻声细语,常着当时流行的“列宁装”,看来近30岁。记得她谆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如何接人待物,尊老敬贤,助人为乐,老实做人……她讲课时,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至于板书,一丝不苟,横竖撇捺勾,一笔一划,清楚规范,字的结构严谨大方。如今我能写得一手好字,蔡老师功不可没。对同学提出的不理解疑难问题,不论何时,她总是和颜悦色地解释清楚。课余时间,还教会我们“四角号码检字法”,至今我还在受用。从中我第一次知道“王云五”(四角号码发明者)这位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
她还谈到,旧时漳州民间流传着一种话,叫“兰蕾仔话”,或称:纸话、土匪仔话。旧时商家之间,同行共议,为防泄露“商业机密”,被旁人听到,也常用这种话联系。据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漳州地下党、龙师进步学生,相互间联系时也用这种“暗语”。我出于好奇,也向蔡老师学会了这种“暗语”一一兰蕾仔话,举个例子:比如我想约小明“棉仔再透早”(明早)到公园“七桃”(玩)”。
相信老漳州人会讲这种话的,如能面对面对话一番,不亦乐乎!
我当然也清楚地记得我最熟知的陈志敏同学,因为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至高一年,同窗达13年之久。他家住在府口街百年老店“天益寿”斜对面原市贸易公司楼上(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市百货公司职工宿舍),我家在附近的漳南道巷,又可谓老邻居。1956年社会主义高潮后,我父亲在市百货大楼三楼(市百货公司行政办公场所)经理室办公,他父亲在同楼财务科上班,父辈亦是老同事。
记得1959年小学五年级时,我、陈志敏与另两位要好同学欲结拜为兄弟,并在其中一位同学家,由这位同学的母亲主盟,举行结盟仪式,按古仪正儿八经结拜为兄弟。当时,我们这帮小孩没钱,志敏同学头脑灵活,靠平时从街头巷尾捡来的碎玻璃、牙膏壳等人们丢弃的废品,卖给“鸡毛肉骨”(走街串巷收购废品的担子),等凑够了钱,我们四位同学一起到市仔头(今北京路)“留我照像馆”合影留念。有心的陈志敏同学业余爱好广泛,特别是打乒乓球。读小学六年级时,他曾代表学校参加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并夺得冠军。在初中二年级时,赴龙岩参加全省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同样获奖而归。高中时,他在漳州三中排球队集训,赴沈阳参加全国少年排球赛……
杨老巷,这条小巷俨然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里见证了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老去……一条老巷的变迁,与这座千年古城同命运共换颜。逝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