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

2020-10-30 01:46王春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王春蓉

【摘要】 目的 研究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例结肠息肉患者, 按照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97/100), 与对照组的96.00%(96/100)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 P=0.700>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2/100), 术后VAS评分为(4.23±1.38)分, 住院时间为(4.02±1.02)d;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00%(11/100), 术后VAS评分为(6.82±1.38)分, 住院时间为(6.47±1.09)d。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4, t=13.271、16.412, P=0.010、0.000、0.000<0.05)。结论 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 但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疼痛轻, 住院时间短, 有利于患者恢复, 提升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23

在外科常见病症中, 结肠息肉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病症类型, 其主要为结肠黏膜表面所存在的隆起性病变。多数息肉起病隐匿, 临床上一般不伴有明显腹部症状, 所以大部分息肉是在体检肠镜时发现。少许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 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 偶有腹痛, 少许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等症状就诊。若处理不及时, 将存在癌变的风险, 一旦确诊则建议治疗, 临床用于该症的治疗方式有多种, 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以及电切治疗等均有较高的使用率 [1]。另外还有既往传统的外科手术, 但是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 住院时间长。因此, 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逐渐成熟, 成为直径<2 cm息肉的首选手术方案。本次研究本院就侧重对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

接诊的200例结肠息肉患者, 按照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中男

73例, 女27例;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56.23±

5.29)岁;息肉分布:23例分布在直肠, 17例分布在降结肠, 20例分布在升结肠回盲部, 40例分布在乙状结肠;息肉性质:12例呈现为半球形, 27例呈现为球形, 47例呈现为分叶状, 14例呈现为菜花状。观察组中男56例, 女44例;年龄42~71岁, 平均年龄(58.11±

4.99)岁;息肉分布:26例分布在直肠, 14例分布在降结肠, 25例分布在升结肠回盲部, 35例分布在乙状结肠;息肉性质:19例呈现为半球形, 24例呈现为球形, 43例呈现为分叶状, 14呈现为菜花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在手术前2 d左右指导患者进食流质类食物, 且减少对豆制品的食用, 减少肠道中气体量。在治疗当日需要禁止饮食, 在治疗前可指导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在手术前, 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各类手术器材进行准备。术中体位选择左侧卧位, 置入结肠镜后需达到回盲部。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逐步退出结肠镜。在退镜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息肉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形状特点, 大小以及是否有蒂等。针对较小的息肉且息肉表面较为光滑的, 可以直接借助活检钳进行处理。若体积较大但无蒂, 则可以在息肉底部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再实施套扎, 随后立即将圈套器收紧, 借助高频混合电流进行电凝、电切。若出现出血症状、穿孔等并发症则需要立即进行对症处理。若体积较大但有蒂, 前处理方式可保持一致, 在电流切除后, 需进一步评估蒂部是否存在出血情况。若出现出血症状则需要立即进行钛夹止血处理。所有电切的息肉在切除后需立即送检, 电凝的息肉则无息肉送检。治疗结束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达到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1. 2. 2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术前准备工作与观察组保持一致, 给予静脉全身麻醉, 对息肉位置充分暴露后进行切除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標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手术后, 患者无明显并发症, 且息肉完全得到清理, 为显效;手术后, 检查可知息肉得到完全处理, 但患者在恢复中存在并发症, 为有效;患者结肠息肉未彻底清理, 术后并发症严重, 为无效。总有效

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估, 评分越低, 疼痛越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显效50例, 有效4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7.00%

(97/100);对照组治疗显效56例, 有效4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00%(96/1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 P=0.700>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2/100), 术后VAS评分为(4.23±1.38)分, 住院时间为(4.02±1.02)d;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00%(11/100), 术后VAS评分为(6.82±1.38)分, 住院时间为(6.47±1.09)d。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4, t=13.271、16.412, P=0.010、0.000、0.000<0.05)。

3 讨论

临床主要将大肠黏膜上的隆起病变称为大肠息肉, 对于该类息肉的诊断主要通过病理诊断的方式进行确诊。从杨雅阁[2]的报道中可知, 60%以上的结肠癌患者均因结肠息肉未及时确诊或者未及时处理所导致。在临床医疗技术逐步完善的情况下, 结肠息肉的诊断效率已经得到显著提升, 多数患者在病症早期便可得到确诊。

从当前临床诊断情况可以发现, 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在指检过程中能够明显触及到息肉。对于无明显触及感的患者则可以通过纤维结肠镜等进行诊断, 再采集病理样本进行活检, 可实现对结肠息肉的准确诊断。在治疗方案上, 及时对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症的常用方式, 但结合临床实践可知整体治疗效果欠佳。而在激光治疗中, 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治疗的整体效果, 但操作难度较大切在治疗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不利于在治疗后迅速进行恢复[3]。按照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在该方案中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 绝大部分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的痛苦感, 帮助患者在治疗后短时间内进行恢复[4]。此外, 该方法更能避免在常规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部分肠段进行损伤的风险, 有较高的安全性, 且操作较为简单, 费用较低, 能够满足多数患者的需求。且在结肠镜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 该治疗方法已经逐步取代常规方式方案。在治疗过程中, 结合患者息肉大小以及形态等特点, 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式对息肉进行切除, 在保障息肉切除完整性的同时, 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该手术方案的适用群体较广, 对于年龄较大或者伴随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同样存在有较高的适用性。早在李晓凤[5]的研究中已经指出, 与常规方案相比, 借助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减少治疗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而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借助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 与对照组的常规开腹治疗方案的整体效果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证实了该手术方案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结肠息肉患者中存在有多种优势, 但同样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以出血、灼伤以及穿孔的发生率居高。在对蒂较粗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若对中央血管进行电凝的过程中, 若电凝不足将增加出血率。同时, 若电凝过度, 促使病灶部位深层组织受到损伤同样存在有穿孔的风险。在对蒂较粗的息肉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手术医师不得盲目对圈套器进行牵拉, 以防造成息肉机械切割, 增加穿孔和出血的风险。且在息肉切除时予圈套器将息肉稍稍抬起再进行电切, 不得过于接近息肉底部, 可有效减少穿孔以及灼伤等情况。另外在息肉切除后, 可予金属钛夹夹闭处理创面, 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同时, 在对无蒂息肉进行切除的过程中, 可以先在黏膜下方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再进行切除, 同样可避免在电凝过程中出现电凝过度的情况, 增加对患者的损伤。

综上所述, 临床在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优先以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 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基础疾病多、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 内镜下治疗更显现出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黄瑞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4):12.

[2] 杨雅阁.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58例临床分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 67(4):56.

[3] 翟兆锋.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5):74-75.

[4] 沈杰, 刘国正, 陈洁玲. 胃肠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 8(7):45.

[5] 李晓凤. 中医护理对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效果分析. 首都食品與医药, 2018, 25(13):102.

[收稿日期:2020-05-06]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