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落实的三大核心维度

2020-10-30 09:19陈卫娟高杰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串联统编教材

陈卫娟 高杰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在单元篇章页中明确揭示了本单元的语文教学训练点,即单元语文要素,为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提供了抓手、明确了方向。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要厘清层次,有清晰的目标定位;要关联整合,多维度展开训练;要注重过程,引领体验和融通,让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渐进融入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甄別;整合;串联

为凸显教材内容的核心训练指向,让语言训练更加富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统编语文教材在单元篇章页'中明确提出了本单元语文教学的训练点,即单元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的价值“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为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提供了抓手、明确了方向。以统整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须要从:教材编写的层次性、统整性和过程性三个角度展开。

一、厘清层次性,以比照的视角甄别单元要素

1.关注年段差异,把握标准层级

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生长的过程,须要经历不同典型文本的反复训练,统编语文教材在设置单元要素时非常关注学段、册数之间的递进和衔接。

就以“复述内容”这一单元要素为例,统编语文教材不同年级指出的复述要求和标准是完全不同的:二年级要求能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和关键性词语来复述故事;三年级要求能够借助表格罗列信息,依托文本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单元,教师则要求学生能够紧扣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故事。

鉴于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时,就须要明晰学生在讲述故事方面的原始经验,巧妙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插图、表格信息等基础性能力,为本单,元沖利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故事铺垫认知。比如《盘古开天辟地》一文主要讲述了盘古在昏天黑地的混沌世界中开天辟地,然后用自己的身体顶天立地,最后用自己的部位改天换地。为此,教师可以紧扣教材中四幅插图,在观察图片、联系故事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这几幅图片是与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一一对应的。

教师正是利用“复述课文”在二、三年级的要求,为这个单元中的讲述故事服务,把握了语文要素在年级之间的层次性,通过巧妙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紧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故事起到了支撑作用。

2.关注不同单元,厘清要素链接

很多教师在解读统编语文教材时,误认为每个板块指向的训练维度不同,彼此之间就不存在联系了。其实不然,统编语文教材在相同册数不同单元中所设置的语文要素,彼此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须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时着力推进。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要求学生“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很显然,这一单元中的文本都是经典的童话故事,需要学生在读懂童话、理解童话的基础上,将关注点聚焦在感受童话的想象上。如果我们仅仅将引导学生“感受想象”局限在这一单元中,视野就会相对逼.仄。这册书的下一单元同样也是童话文本,但语文要素转变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两个单元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第三单元时,教师须要在学生感受童话想象的过程中,融入猜测性训练,从而为学生后续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3关注不同课文,定位标准认知

统编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基于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确定语用训练的基本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文、所有的交流都必须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即便是相同单元,不同的课文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所承载的价值和定位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厘清语文要素层次性时,须要在关注学段、册数的基础.上,将解读的视角具化到单元课文中,并厘清具体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这样在教学具体课文时才能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方向。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包括:“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仅仅从这两个语文要素来看,紧扣“关键词句”,打通了教材文本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从读到写的有效融合。而在本单元中,教师应从具体的内容特点出发,感知并定位相应教学内容,并凸显这一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学定位。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编者并没有直接提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训练要求,但课后习题“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所描写的统一方向,是对训练单元语文要素作出的一种铺垫和认知,教师要能揣摩编者用意,借助这一道题的训练,初步感知作者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选材和表达的整体构思;《海滨小城》因为有了前面一篇课文的铺垫,编者直接指出:课文中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中找出来吗?相比前一~篇课文的铺垫,这一要求直接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特质人手,了解“关键性语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而最后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则出示了一组图片,激发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并尝试围绕“关键性语句”练习写一段话,从而为本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创作时,能够紧扣关键句围绕一个意思写奠定基础。

纵观整个单元的教学,我们始终以明确的单元语文要素为抓手,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内容,明晰语文训练要素的不同要求,从而让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循序渐进的感知与认知,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

二、践行整合性,以联系的视角串联单元要素

1.厘定不同标准,彰显文本不同价值

单元要素并不会在单元内每一篇课文中都直接而鲜明地体现,在每篇课文中所承载的内容和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落实单元要素时有整合意识,着力于单元文本的整体性推进,让学生既关注文本的人文主题,又能够从多维度、多视角展开训练。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训练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指望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就达成目标,而要根据单元中课文的不同方面展开不同维度和视角的训练。比如教学《搭船的鸟》就可以紧扣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对周围的事物做了怎样的细致观察,并说说自己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第一篇课文的学情作为起点,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教材向生活转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在有所体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机搭建“交流平台”,整合两篇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人手,感受作者语言表达与细致观察之间的联系,从而习得作者观察的方法;最后,教师借助习作教学,再次从编者编选的两篇习作出发,将观察的实践运用推向深处。

纵观整个单元的教学,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建构单元整体意识,让学生在深人实践的过程中感知,关注单元内文本在落实语文要素中的联系,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奠基。

2.读透内在联系,强化单元内在逻辑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下,单元要素分别承载在不同的课文中,而“语文园地”就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汇总,并在统整之后进行拓展关联。因此,我们须要引领学生建立单元整体意识,在整体联动、贯穿始终的过程中逐实现。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语文园地”中就设置了这样的交流维度:“将摘抄的内容进行分类,并经常翻阅自己阅读的内容;摘抄生动的内容,要写批注和感受,并把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试想,如果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不对这样的交流意见进行适度铺墊和指导,而直接进入“语文园地”进行交流,很多学生都会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须要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摘抄,尝试着对摘抄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将自己有所收获有所体悟的内容整合起来,从而在“语文园地”的交流过程中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三、关注过程性,以扎实的过程落实语文要素

1.聚焦放大,让语文要素落实过程趋向饱满

编者,展现语文要素的方式众多,除了在单元篇章页直接揭之外,还会通过泡泡图、课后练习或者阅读提示巧妙地聚焦语文要素,我们不能将课后练习看成机械而生硬的问题,而须要在联照全文的基础上巧妙:地转化与调整,使元要素落实的过程更开放性。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海滨小城》课后设:置了这样的练习:课文中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中找出来吗?很显然,这道题就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息息相关。教师就不能仅仅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而需要以这道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在深人语段的过程中体验,并紧扣语段内容概括中心语句,提炼出课文中“庭院栽了很多树”“公园更美”“街道也美”等关键句,并紧扣相应语段对内容和感知进行实践性关联,为学生捕捉文本关键句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2.彼此融合,让语文要素落实过程趋向融通

语文课程中须要着力训练的内容不是孤立的,而须要整体感知,在联系中发展、在交融中提升。因此,教师要深人解读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断强化、巧妙落实的过程中,让学生达成积累语感积方法提升能力的教学效用。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第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在引领学生结合语境感受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同时,还针对所描写的画面和境界进行了想象训练。比如“当狂风吹起……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想象狂风吹起时“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境界。

如此教学,教师心中有语文要素,但又没有唯语文要素是举,而是在统整的过程中巧妙前行,从而让语文要素的落实拥有了全新的认知体验。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串联统编教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地铁上的九座城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