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冬青 任 晖 谢艳艳 张 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北京市 100142
胃癌手术患者由于胃部进行了消化道重建,影响正常消化功能,进而影响患者进食量及营养状况。因此,术后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患者顺利康复非常重要。然而,胃癌患者营养知识缺乏普遍存在,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1]。因此,个体化饮食教育是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一项重要内容,势在必行。本文拟探讨个体化饮食教育对胃癌术后患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为患者提供适当有效的营养教育,从而为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拟行胃癌根治术的8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1)18周岁≤年龄<80周岁;(2)术前病理诊断为胃癌;(3)知晓病情,具有良好的沟通及理解能力;(4)患者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残胃癌复发者。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干预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为(57.86±10.66)岁,入院时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分(2.57±1.71)分。对照组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为(56.00±11.08)岁,入院时PG-SGA评分(2.76±2.16)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院伦委会审查。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饮食指导。具体包括:(1)术前责任护士为患者发放饮食指导手册。(2)术后护士根据医嘱进行饮食指导。(3)病房内粘贴胃癌术后饮食原则及具体过渡方案,患者自行阅读,参照执行。(4)病房每周开展一次术后饮食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术后营养重要性、饮食原则、饮食误区、食品加工、进食后不适症状处理、体重监测等内容。(5)患者有饮食、营养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责任护士。
1.2.2 干预组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术后饮食教育:术后第1~2天,嘱患者饮水, 1次/h,10~20ml/次。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流食3~4次/d,包括米汤、藕粉、果汁、菜汁等,同时服用肠内营养剂,4次/d,先从低浓度开始,50ml/次,若无不适,次日可正常浓度服用,逐渐过渡到70~100ml。流食持续2~3d,其间责任护士评估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耐受性,及时纠正患者和家属的饮食误区。强调并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循序渐进、少食多餐、口服肠内营养剂等。半流食阶段指导患者进食,包括烂面条、疙瘩汤、发糕、面片、水煮嫩蛋、嫩叶菜、菜花、炖肉等,逐渐加量至100~150ml/次,告知患者切忌突然增大食量,以免发生腹胀、腹痛、倾倒综合征及低血糖等不适。强调此期间应遵循的饮食原则为细嚼慢咽、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告知家属食物加工制作方法。细嚼慢咽要求患者以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进食,喝水也要慢;均衡膳食: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和油脂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烹饪要达到易消化、柔软目的,可以借助破壁机、搅拌机进行食品加工,细碎柔软,易于消化吸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饮食的问题。吃动平衡:饮食固然重要,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随着康复的进程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d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min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逐渐增加至每天走6 000步。(2)出院教育:出院前1天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饮食教育手册,为患者和家属强调胃癌术后如何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食物加工及烹饪方法、不适症状自我管理、运动方式、饮食误区、营养自我监测、专业营养信息咨询平台等。同时还建立微信平台,以便能够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饮食问题。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饮食知识的了解情况,采用自制饮食问卷,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对饮食知识了解的越全面。 (2)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营养状况即PG-SGA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营养状况越差。(3)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包括11个方面,每项满分10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好。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前1d,发放调查问卷,患者独立填写。
2.1 两组患者饮食知识了解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饮食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饮食了解状况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PG-SGA评分为(5.95±1.63)分,低于对照组的(6.83±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38<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度各分项比较:(1)入院时有护士接诊,并为您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及注意事项(P=0.318);(2)您知道您的主管护士负责您的护理工作(P=0.029);(3)当您按呼叫器时,护士能及时到您床前(P=0.074);(4)您的主管护士能经常巡视病房,您有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P=0.006);(5)您的主管护士关注您的病情(P=0.009);(6)主管护士熟悉您的检查治疗情况,并主动讲解相关事项,耐心回答您提出的护理相关问题(P=0.018);(7)护士能主动向您讲解化疗前后/手术前后/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注意事项(P=0.006);(8)在您活动不便的时候,护士或医辅人员能为您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如协助洗漱、进食、如厕等)(P=0.012);(9)在您即将出院时,护士能为您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用药、饮食、康复、复查等)(P=0.007);(10)护士的服务态度(P=0.002);(11)护士的技术水平(P=0.012)。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8.62±3.81)分,高于对照组的(104.10±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8,P=0.005<0.05)。
3.1 个体化饮食教育可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知识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饮食习惯、饮食过渡、食物加工、口服营养补充、不适症状预防等知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总分达到了(98.71±15.82)分。由此可见,患者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与其入院后所获得的营养教育息息相关。住院期间,护士是胃癌术后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在饮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护士每日了解饮食计划遵守情况,根据医嘱及时调整饮食策略,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使饮食指导贯穿始终,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饮食的摄入[2]。护士全程提供个体化饮食教育,使饮食干预有针对性且较容易为患者所接受,个体化的宣教方案可以保证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后饮食知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饮食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知识,更能够帮助其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和饮食误区,从而对其快速康复起到重要的意义。
3.2 个体化饮食教育有助于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 有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大部分患者不能根据营养学的要求配餐,而是根据患者的喜好和习惯盲目地选择食物,造成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质量差,最终导致营养缺乏[3]。合理的饮食指导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途径。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满足能量、蛋白质、液体及微量营养素的目标需要量。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结合本文中康复期的胃癌术后患者,首先选择营养教育。胃癌术后患者的进食量减少,直至出院时患者的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仍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量。值得注意的是,进食量减少会造成患者营养状况下降,即使在进食量有限情况下,也应该指导患者合理地调整饮食种类、食物的能量和蛋白质密度,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从而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量。基于患者出院时进食量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仅耐受半流食,存在营养风险。本文中,个体化教育采用的基本方式为饮食指导、营养教育及口服营养补充。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定为(5.95±1.6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3±1.98)分。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变化、饮食干预效果,综合患者反馈意见,灵活调整饮食管理方案,保证患者对饮食计划的实施,患者参与饮食管理可改善其营养状况。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激发患者对饮食教育的认可,使饮食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营养状况[4]。
3.3 个体化饮食教育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营养教育是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营养不良“五阶梯”中的基础干预方式,需得到临床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教育活动,针对个体差异给予支持,通过定期询问强化营养教育效果,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住院期间,护士在个体化饮食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饮食指导贯穿始终,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同时加强了护患沟通,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可进一步增加患者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5]。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的深入实践,饮食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护士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饮食教育可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胃癌术后患者饮食知识及护理满意度,措施简单易行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