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治疗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10-30 09:11潘红霞曹云云向桂梅黄晓燕彭春妮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阳虚恒温反流

潘红霞,吕 艳,曹云云,秦 静,向桂梅,黄晓燕,陈 洁,彭春妮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530023);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54189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灼热、反酸、胸痛等症状,伴或不伴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脾虚日久可致体内阳气不足、里寒内生,进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形成阳虚体质。同时,由于脏腑阴阳功能失调,阳不入阴,阴不涵阳,可出现失眠[2]。本研究探讨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治疗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女35例,男25例;年龄18~72岁,平均(63.2±4.5)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6.5±4.5)个月。观察组女39例,男21例;年龄21~73岁,平均(64.2±4.3)岁;病程4~26个月,平均(16.3±4.5)个月。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拒绝随访脱落,观察组有3例患者未完成疗程治疗脱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 依据《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3],符合以下任意1条即可考虑诊断为GERD。①GERD症状学诊断:存在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流、灼热症状,和/或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如反流所致的咳嗽、哮喘等。②胃镜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③胃镜检查证实有Barrett食管。④质子泵抑制剂试验阳性。⑤食管24 h p H监测、食管阻抗-p H监测,证实存在有病理性反流。⑥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12分,且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8分。

(2)阳虚质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4]进行评定。阳虚质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不佳,面色白,脱发,喜热饮,手足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舌苔润,脉沉迟而弱,多为内向性格。

(3)失眠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诊断要点:进入睡眠状态十分困难,经常在睡梦中醒来,醒后很难再次入睡;晨醒较早,晚上不容易入睡,白天疲乏无力,昏昏欲睡,状态不佳,睡眠时间不足5 h,且这种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治疗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现象、皮肤瘙痒及皮损者;病情危急、患有传染病或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5 脱落标准 拒绝接受随访者;不能坚持疗程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4)口服,每次20 mg,每日2次;阿普唑仑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0)口服,每次2 mg,每晚1次。连续服用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治疗。

(1)中药足浴 药物组成:干姜、艾叶、远志、首乌藤、桂枝、淫羊藿、法半夏各30 g,牡蛎、龙骨各60 g,吴茱萸、红花各10 g,炒薏苡仁90 g,生姜40 g。上方浓煎成1 000 m L,真空包装为4袋,每次泡脚用4袋。在足浴盆(一人一盆)内加3 000 m L热水,将药液加热后倒入,确保药液高度在患者脚踝上5 cm,以患者自觉额头微微出汗或全身微微发热即可。在足浴过程中,注意掌握好药液的温度,尽量保持在40~45℃。每晚睡前足浴1次,每次持续20 min。

(2)隔姜灸 ①经络选择:第1周第1日治疗取背部督脉、膀胱经,第2日取腹部任脉、脾经和胃经,第3日取下肢脾经、胃经和肾经。自第2周按照以上治疗方法依次循环。治疗时患者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室内温度,避免患者受凉。背部从大椎穴至骶尾部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腹部从膻中穴到耻骨联合,下肢从梁丘穴到三阴交穴,均覆盖60 cm×75 cm脱脂单层纱布,取约400 g鲜姜泥,覆盖在需要治疗的经络上,姜泥厚度为0.5~1.0 cm。②将艾条折三段点燃后放在16孔或12孔的恒温灸具,并盖上灸盖。根据患者体表面积选择合适的恒温灸具,16孔恒温灸具应用于背部,12孔恒温灸具应用于腹部和下肢。③灸盒上部使用2~3条浴巾覆盖,并用浴巾密封固定恒温灸具周围,实施大面积恒温灸,灸条火头距施灸部位5~7 cm,以患者皮肤感觉舒适、温热且无灼痛感为宜。④灸毕取下姜绒,将皮肤擦拭干净,背部、腹部及下肢用浴巾覆盖约10 min。隔日治疗1次,宜在上午进行。每周3次,每次治疗30 min,1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达到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失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失眠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失眠症状较前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6],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可以组合成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每个因子按0~3分计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③阳虚质评分: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4]进行评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51/57),高于对照组的69.49%(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各项评分与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观察组 60 治疗前 2.15±0.91 2.09±0.97 2.18±0.92 2.06±0.84 57 治疗后 1.42±0.55△▲ 1.46±0.52△▲ 1.36±0.48△▲ 1.26±0.52△▲对照组 60 治疗前 2.17±0.82 2.12±0.83 2.13±0.85 2.12±0.91 59 治疗后 1.93±0.91 1.67±0.72△ 1.76±0.72△ 1.66±0.63△组别 例数 时间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 总分观察组 60 治疗前 1.95±0.72 1.87±0.88 1.95±0.84 13.72±2.86 57 治疗后 1.23±0.43△▲ 1.16±0.48△▲ 1.31±0.55△▲ 9.96±2.86△▲对照组 60 治疗前 1.98±0.55 2.12±0.78 2.10±0.89 14.17±2.19 59 治疗后 1.56±0.76△ 2.03±1.01 1.99±0.96 13.27±2.74△

(3)阳虚体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阳虚体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虚体质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阳虚体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阳虚体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阳虚体质评分观察组 60 治疗前 66.62±11.52 57 治疗后 54.02±13.72△▲对照组 60 治疗前 67.73±12.70 59 治疗后 65.25±12.98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GER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临床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为主。研究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GERD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8]。

《黄帝内经》认为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卫气行于阳,无法入阴导致[9]。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心神失养、邪扰心神、阳不入阴引起神不守舍,主要与情志不遂、肝火扰动、思虑劳倦太过、心虚胆怯、心脾损伤、心神不宁等有关。对于失眠患者,若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后期可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还可能出现感知觉障碍。研究表明,中药足浴通过药物及温热作用对足部、小腿部经络及腧穴进行刺激,可温经通络,改善气血功能,使机体气机恢复通畅,起到引气下行、引阳入阴之功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睡眠[10-11]。本研究所用中药足浴药方中,君药为干姜、艾叶、吴茱萸、生姜、桂枝,取其温通经络、温散肝经寒邪、通阳散寒之功。淫羊藿温补肝肾、强筋骨,牡蛎、龙骨重镇潜阳,三者共为臣药。远志安神益智,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炒薏苡仁配法半夏取半夏秫米汤之意,引阳入阴,上药皆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健脾安神、活血通络之功。

隔姜疗具有温经散寒、补阳益气之功。郑婕等[12]采用隔姜泥重灸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应用热疗、光疗、药物刺激及特定部位刺激等多种治疗方法相辅相成,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靖瓛等[13]采用药饼竹盐灸治疗阳虚型疲劳人群,在药饼的药力及竹盐灸热力的双重作用下,可有效改善阳虚型疲劳人群的体质状态和临床症状。潘东洪等[14]研究表明,在生姜及灸疗联合作用下刺激督脉、任脉、膀胱经等经络,可补助机体阳气,起到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功效,对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恒温灸具(专利号:ZL200920141292.5)为本院吕艳老师的发明专利。恒温灸可使艾火燃烧的温度维持稳定和持久,发出具有穿透能力的红外线等热信号,利用人体经络及腧穴传递热信号,刺激经络及腧穴之气,以疏通经脉,温补阳气,调节脏腑功能。本研究采用隔姜疗作用于任督二脉及膀胱经、脾经、胃经、肾经,选择的经络由阳到阴、从上到下作用于皮肤-经络-脏腑,由表及里疏通经脉,具有祛湿散寒、调和气血、补虚助阳的功效,达到改善阳虚体质、扶正祛邪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疗治疗阳虚质GERD失眠患者,利用药物及热力刺激人体经脉及腧穴,治疗效果较好,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阳虚恒温反流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基于980nm泵浦激光器的恒温驱动设计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