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探讨

2020-10-29 02:11潘晓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关键词:工作室职业教育

潘晓梅

摘  要:新时期发展下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的增涨,职业院校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引用名师工作室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这就对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还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下面文章就院校名师工作是建设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院校名师;工作室;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兴教之本、立教之源。名师工作室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新型学徒制或者现代学徒制的高级形式,是导师制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示范。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培养规律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律,即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价值和生命力。

目前,名师工作室培养技能型人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师徒相授的培养、名师工作室与院校联合培养、名师工作室与企业联合培养、专项技能培训。

企业中的名师工作室,由于其人才培养是根据企业的工作实际需要,所以培养目标及方向很明确。采用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传授的模式,并依托企业现有生产设备开展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职业院校中的名师工作室,有的工作室只是简单地在原课程体系中加入一门技能名师课程,或将原课程体系中某一两门课程放在工作室里进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相对稳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另外,职业院校中的名师工作室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有正常的课程要学习;而名师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主要是教师,有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具有企业的生产设备及环境这样的技能成才的条件。因此,职业院校不能照搬企业中的名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就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明确职业院校名师工作的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要以职业院校骨干、品牌或特色专业为载体突显特色,工作室成员的组成要注重高水平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引入参与,形成人员结构多元化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的出发点基于:一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二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服务,三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服务。院校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引领下教师发展共同体,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专业(群)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打造优秀教学团队;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着力改善学生实践技能平台,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开展产教研结合,把生产、教学与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与培训等结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与区域企业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社会服务水平,促进职教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模块化重构课程内容。团队教师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基于软件建模、编码、测试、实施等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标准中的能力需求,对专业课程开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标准。根据专业方向选择所需的模块,同时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顺序,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流程,勾画模块化教学架构图,描绘人才培养途径,搭建“积木组合式”模块塔。在每个模块教学设计中,明确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合理制定模块教学达成度指标。模块同样离不开项目教学,每个模块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个以上的项目作为教学载体,锻炼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结构化团队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按专业能力模块塔和模块实施架构图,结构化的双师团队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在项目化工作室、企业工作室等配合实施各模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开展项目实战,互助进行模块化教学评价和反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课程的“模块塔”转化成岗位的“能力塔”。校企搭建结构化师资团队教学管理平台,通过整合信息化资源,监控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建立校企、师生交流沟通桥梁,及时根据评价反馈,实时动态调整模块教学内容,为模块化教学提供无缝隙的教学过程支撑服务。

三、保障教学培训的载體

规范教学、保障培训如同“凝气”,这是工作室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实质。符合人类文明方向,对物质及精神世界探索的总和称为知识,它不仅需挖掘深度,还应拓展宽度,这对职业教育尤为突出。工作室即职教模式的重定义,它作为学校的组织单元,承担着育人文化载体之任务,而其制度文化则是完成该任务的重要保障,规范着工作室成为教学培训的载体,定义了工作室的发展和演变进程。构建“名师领衔、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是工作室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主要针对教学双方。教方:加快师资培养、打造名师团队;举办竞赛活动、增强教学能力;组织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学方:参加技能大赛、规范职业操守、增强适岗能力、促进新人成长。工作室的制度文化集中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并构成了全体成员的行为习惯和日常规范。预想厚积薄发,必先苦炼内功。现阶段,职业院校主要通过承接各级各类教科研及竞赛活动,丰富教学培训案例,探索工作室制度文化经验。凝聚团队、形成合力,立足自身建设,极大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现代职教新模式。对内表现为,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主旨,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专业特色为主体,“用名师育名生,借名生造名师”,使工作室成为富有人文情怀、知识创新及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四、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团队

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以及职业院校大师工作室及专业情况,把培养的学生组建成一位团队,成立一位学生自我管理团队。目的是便于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开展、管理以及工作的实施,并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学生来自不同年级,采用自愿报名后遴选,人数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选择热爱本专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的学生,创建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及自我管理团队。由于不受职业院校的学籍管理,不影响学生正常课堂学习等,更多的是依靠学生上进心、自我管理能力,并在教师引导下,坚持参与大师工作室的技能学习及各项工作。

五、利用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动态呈现各个模块教学实施效果,探寻教与学的实施轨迹和运行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对师生教学行为进行精准分析,反馈学生各个模块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和质量评价,教师根据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生能力水平诊断,动态增减灵活调整模块教学内容,实现模块之间有机衔接和不断优化。这一块可以借鉴世赛模式,进行课程安排,为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定制个性化学习任务、推送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源,以人人成才,人人出彩为追求,因材施教,实现精准培养和精准学习,推动模块化教学革命,引领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要充分发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实现带动引领的双重功能,使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回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助力教师职业成长。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还需要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在工作中对专业内容进行合理区分,打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职业需求的工作室,创新发展机制,打造双一流教师队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倩.依托名师工作室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福建茶叶,2019,41(09):251-252.

猜你喜欢
工作室职业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