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靠”助力“三贫村”破茧化蝶

2020-10-29 05:46杨娟张璐
党员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虾稻村容村貌河村

杨娟 张璐

来到公安县闸口镇中河村,一片片稻田、一幢幢新房、一条条道路映入眼前。谁曾想,这个村以前是基础设施贫乏、百姓口袋贫穷、集体经济贫困的“三贫村”。作为省级深度贫困村和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定点观测点,6年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在该村开花结果,使这个深度贫困村蜕变成了富美乡村。

靠红色引领,强战斗堡垒

从“一年换一个支书”的“散班子”到带领村民致富的“强堡垒”,中河村越选越强的领导班子,是全村脱贫的根本保障。

6年前,中河村支书更换频繁,后备干部力量薄弱,村级欠债高达100多万元,村民上访频发……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着力解决人的问题,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镇党委大胆选拔农村年轻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充实1名大学生村官、配备1名35岁以下后备干部,班子战斗力显著增强。

2019年,中河村顺利脱贫摘帽,不仅还清了债务,村集体经济达到40万元,村里每年都有优秀青年申请加入党组织,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越来越强。

靠扶贫政策,兴基础设施

从村民怨声载道的“旱包子”“泥窝子”,到路畅灯明、山清水秀的“金窝子”,中河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村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以来,依靠各级扶贫政策支持,中河村改造高标准农田3100亩,新建13公里水泥路,安装416盏路灯,购置800个垃圾桶,新建3个村级泵站,疏通8600米排涝水渠……基础设施投入逾2000万元。

“我還记得驻村队第一次来我家时,向我保证:让我们不打夜灯,不踩泥巴。当时我还不相信,现在信了、服了,非常感激他们。”见证了村容村貌大变化的贫困户杜行文说。

靠产业带动,促农民增收

从“百万负翁”的省级贫困村到产业富村富民“明星村”,中河村依靠 “虾稻连作”特色种养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村民李厚斌身患残疾,是本村“养虾第一人”,更是本村虾稻养殖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从10亩到100亩再到1000多亩,他摸索了一套“虾稻连作”核心技术,不仅吸纳45户贫困户务工,同时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使这45户贫困户靠养虾都摘掉了“穷帽子”,李厚斌也被评为“最美扶贫人”。

目前,中河村虾稻综合种养面积47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68%,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900万元。全村通过发展虾稻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的贫困户有130余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1000元增加至现在的19700元,小龙虾产业彻底让“三贫村”摘掉了“穷帽子”。

靠文明创建,纯民风民俗

从“上访第一村”到“富美乡村”,中河村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明创建,让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改变,让产业发展促进村民精神面貌改变。

过去的中河村,经济基础差,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村里大操大办、纠缠上访等不良风气较多。通过扶贫扶智扶志,开展“最美脱贫户”等评选,用榜样示范、能人带动,以及村规民约的有效引导,群众把更多心思用在自身发展和家乡建设上,不仅增强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还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贫困户李玉香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身患重病老公的事迹,在村里传为一段佳话,因此获评“闸口好媳妇”。现在的中河,村风更加清正、民风更加淳朴。

种下“摇钱树”,拔去“穷根子”。脱贫攻坚让曾经的“三贫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下的中河村正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虾稻村容村貌河村
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赵常洪:虾稻共作闯出新天地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杂谈农村的变与不变
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改变村容村貌
虾稻共作养殖注意事项
潜江市:优质粮食工程助推虾稻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湖北潜江将打造虾稻千亿特色产业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当前村容村貌整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