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胶质瘤患者58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预后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接受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关键词】胶质瘤;神经功能;阶段式康复护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由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产生,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等特点。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方式,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和脑出血等后遗症,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日常生活能力存在一定影响[1]。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通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其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提高护理针对性和效果,改善预后[2]。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胶质瘤患者,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改善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为研究时间段,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接收的58例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1±1.20)岁;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58±1.17)岁。纳入标准:确诊为胶质瘤,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护理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伴有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疾病等。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呼吸道护理、病情监测和常规康复锻炼等。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其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即麻醉清醒期以关节、肢体功能位的被动运动为主;生命体征稳定期以按摩、心理及主动运动等康复护理为主;身体恢复期以病房内行走、上下楼梯、进食、穿脱衣物等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为主。出院后,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帮助其尽快适应生活。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共4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②采用简化的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共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③借助格拉斯哥(GCS)预后积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5级(良好):可正常生活;4级(中度残疾):可生活自理;3级(重度残疾):生活需要他人照料;2级(植物人);1级(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因肿瘤细胞浸润生长为弥漫性和边界不明确加大了治疗难度。并且,该疾病本身及手术均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缺损,从而影响术后康复效率和日常生活。阶段性康复护理根据患者術后恢复情况给予其针对性地有效护理干预,可通过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改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从而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2]。本次研究中,康复护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全麻清醒期主要是预防关节僵直或畸形,维持肌肉的代谢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期主要是通过主动训练促进病变区域重建脑组织代谢,使新的传导通路在病灶周围形成;身体恢复期主要以按摩和针对性训练促进局部血液循坏,提高肢体功能,并通过刺激肌肉的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同时通过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康复锻炼积极性,提高护理配合度,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胶质瘤患者术后接受阶段式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黄娜,范艳竹,郭昱琪,等.超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术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7):1342-1344.
罗海琴.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47(14):15-17.
孟晓旭,朱浩猛,MengXiaoxu,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3):444-447.
孙亚超,王锦玲.延伸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6):6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