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
Blending Learning (混合式学习),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1],既囊括了线上学习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自主选择性、重复性、协作性和资源丰富性等优点,又涵盖了传统学习极强的情感性、生成性、多元性、实操性和实时互动性等长处,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出“教与学”的新模式,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探讨。
在“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大数据、移动学习资源、深度互动、过程记录、高效反馈等优势的支持下,笔者构建了此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即“三三三混合教学模式”,尝试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移动学习促创新学习,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强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知识型教育转变成能力素养型教育。
一、以“三步走”前置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据“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的特点,笔者总结出预习“三步走”的增效教学。
一是学生登录平台查收学习任务清单和预习方法指导,为后续学习的平稳有序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其后,带着任务、问题进入云课堂自主学习,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做到识记、理解和简单的运用、分析。識记与理解主要依靠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PPT、动画视频、教学视频、微课等。运用与分析则主要依赖课时检测与思维导图的制作。
二是学生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收获发在“问答”板块,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互动答疑,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深化,促进彼此自主学习的成效。
三是学生需要完成预习效果的最终检测——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形成本课的思维导图,并完成教师发布的“课时检测”。思维导图中需要标注出个人在“问答”板块上未能解决的疑惑,或是在互动中新生成的疑惑。教师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以适应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需要。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如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图文声并茂的视频能创设出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增益学习质量。视频的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视频(10分钟左右):用一条主线设计整节课内容,让学生在清晰的脉络中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另一类是微课(5分钟左右),针对重点、难点等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无论是哪一类,都要求视频生动有趣、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如下图2,笔者为本课设计的微视频就以学生感兴趣的“英雄岳飞之一生”为线,辅之大量的图片史料,突出重点,攻克难点。集众所长、物尽其用,教师方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除了自制的微视频、微课,教师也能从网络上筛选出一些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又颇具趣味性、思考性和知识性的优质视频资源,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三部曲”组织活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混合学习时代改变了以教为主的课堂内容,转向了交互性活动和自主性活动的有机结合。[3]故笔者采用“历史课堂教学三部曲”的方式:即思维导图报告——任务驱动探究——真操实练比拼,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的宽松环境。学生能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下在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1.思维导图报告
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把自绘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讨论并完善。课前五分钟,随机抽选出的小组上台展示最终成果,小组成员分工负责讲述新课内容,间歇抛出疑难问题,与其他小组互动答疑、互通有无、交流成果。其间,教师依据每小组的表现在教师端平板上进行实时计分。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指导学生的预习成果,强调本课的重点、难点,并把学生普遍无法解答的疑惑,穿插在第二部——任务驱动探究中,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
2.任务驱动探究
此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计分竞赛的方式,以小组凝聚力和积极性,带领组内后进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两组认领同一个学习任务,分别进行交流、分析、研讨,形成报告,并上台正面PK。
任务一:辽与北宋的灭亡。分析辽与北宋灭亡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
任务二:金的崛起。根据已掌握的金的概况,分析金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要求有史有据。
任务三:金与南宋的对峙。简述南宋统治概况,并谈谈如何看待金与南宋和议的内容,要求多维度思考。
小组成员认领任务后,利用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平板在线搜索到的资源,深层次挖掘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的因果,现场分工合作,制作word/ppt,进行展示讲解。与此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质疑、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及时计分、点评和指导,适时抛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小组展示结束后,组与组之间进行“10秒快速出击”的游戏,既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还能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最后学生在手写板上绘出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发展到金与南宋对峙局面的示意图,明确主线,抓住关键。
3.真操实练比拼
学生在云平台上完成一小套考验综合应用能力的练习题,平台综合学生提交速度和质量,实时出具“通关排行榜”,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增强其积极性。其后教师通过“教学质量分析”模块即时查看正确率,挑出易错题,再“以生为师”的方式,请答对的同学讲解答题思路和技巧,教师视情况补充。
三、以“三选择”强化作业,深化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意愿选择家庭作业。当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主权时,学生会更有动力去完成,也更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作业有三类:
一是在云平台的问答区上传“个人反思总结”,学生需要回顾课前和课中阶段所解决的题目、讨论和任务,分别从成功与失败两个角度,综合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解题思路(思路切入点、关键词的选择、信息的筛选、材料的概括、含义的分析、论据的选择等)和答案的表达等几个因素,对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态度、方法、经验、不足等进行及时的自我评价,形成一份有价值、有意义、促成长的反思总结。
二是在教师开设的“中西纵横”板块,学生利用两星期的时间,上传一份主题报告PPT,探究“宋金对峙时,世界在发生什么?”拓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的认识,并做好下节课展示的准备。比如曹同学了解到辽被金灭亡后,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远征到中亚,在中亚创建了西辽国,后经过多年大规模对外扩张,终是建成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称霸中亚,威名遍及欧洲的这段历史,感叹道:“历史是人的历史,不是政权灭亡了,他的文明、历史就断绝了,其实这个民族、这个文明可能还在创造新的历史,我们不能因为教材没有呈现就简单的下定论,觉得辽被金灭亡就无后事了,其实他在世界上还很有影響力。”
三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兴趣爱好,自选主题,两个月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份主题探究报告。如图3是学生所做报告。
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人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增加对人类已有经验的接受与理解并有所发展的过程,[4]所以笔者制作出一份多维度的评价表(如表1),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观看学习资源的次数与时长,参与问答、讨论、分享的次数与有效度,小组合作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度与质量等等进行综合的考量。
混合式学习对所有的“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5],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够在任意时空下通过“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的学生端高效完成课前任务。课堂上,教师能够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行个性化、多元化的学法指导,最终达到学生思维提升、能力落地的目的。课后,学生能够通过云平台系统实现知识再交流、再巩固和再深化。教师也能够依托云平台的大数据,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位学生的学习形成合理而科学的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持续的思考: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虽然混合式教学能激发大多数同学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对于一些自律性较差,早已习惯被动接收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精神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会让他学习压力剧增,应采取怎样合理有效的激励手段,提升这小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功能之多,教育之复杂,笔者还需更努力地探索、实践、变革。
【注释】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第37页。
[2]何竹淇:《岳飞抗金史略》,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第1—135页。
[3]李玲:《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86页。
[4]谢同祥、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第19页。
[5]冉新义:《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