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榆超
〔摘要〕研究利用2014—2015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少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可以认为,父母教养方式越严格,亲子关系越好。研究还发现,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信心指数、夫妻关系的质量同样对亲子关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家长加强子女管教应把握好尺度,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给予孩子更多的信心与信任。
〔关键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追踪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24-04
一、引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养对子女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跨入21世纪以来,不论是父母的教养方式还是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高涨,强烈要求获得自主,使得亲子关系变得十分微妙,父母的权威日益受到子女的挑战,甚至双方会产生激烈的摩擦。如果父母能够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假若父母运用了不科学的教养方式,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子女的反叛心理,严重破坏家庭和谐。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管教的同时,必须根据孩子的实时表现,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期改善双方关系,共同助力青少年成长。但自古以来,中国便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传统,从字面上理解即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越严格,孩子就孝顺。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此,本文将就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与类型
Steinberg很早就关注了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與子女互动过程中传达出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以及由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所创造出的情感氛围的集合。我国学者也有与其类似的定义,蒋立杰、王欣[1]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在早期西方的研究中,学者把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专断型、容忍型、权威型三种,并认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综合了前两种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优点,教养孩子更加成熟、独立,而且个人成就倾向较高。刘建榕、刘金花[2]结合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将教养方式进一步扩充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六类。
(二)教养方式如何影响亲子关系
Bulcroft[3]经过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如果其父母继续加强管教,拒绝给予其独立性,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Smetana[4]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亲子冲突较少,冲突强度也较弱,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较频繁与激烈的亲子冲突。王云峰针对中国的孩子研究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钱晨[5]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初步证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式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张轶杰、胡怡、雷杰鹏、杨丽、马润娟[6]则运用量表测评的方式印证了此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家长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学者通常是开展定性研究或小范围的定量研究,样本数量与测量内容都相当有限,也未能控制相关变量,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父母的教育观念、养育方式存在较大区别,使得西方学者研究成果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情况。据此,本研究将依托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进一步丰富父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理论研究,尝试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调查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以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流动人口比例为分层变量从全国随机抽取了 28 个县级单位(县、区、市)作为调查点。调查的执行以学校为基础,在入选的县级单位随机抽取了 112 所学校,获得了10750个样本,剔除有缺失值的样本后,纳入本研究的样本数量为9403个。
(二)变量处理
1.自变量
本研究选择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为自变量(见表1),操作化为六个方面,父母在以下方面管你严不严“作业、考试”“在学校表现”“和谁交朋友”“穿着打扮”“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问题采用三点量表(不管,管但不严,管得很严)计分。经过α检验,发现题目信度水平较高,系数为0.7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上述六个问题的赋值加总后取平均值,得到自变量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
2.因变量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为因变量(见表2),根据学生问卷,操作化为两个方面:“你和爸爸的关系怎么样”“你和妈妈的关系怎么样”,问题采用三点量表(不亲近,一般,很亲近)计分。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赋值加总后取平均值得到因变量亲子关系。
3.控制变量
本研究将控制变量分为三个层级,一是人口学统计因素,包含家庭经济条件、是否为独生子女。二是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三是父母的婚姻家庭关系,包含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关系的融洽程度(见表3)。
(三)模型说明与研究假设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在逐步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具体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在控制人口学因素的情况下,父母的教养方式越严格,亲子关系质量越好。
假设2:在控制人口学因素、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的情况下,父母的教养方式越严格,亲子关系质量越好。
假设3:在控制人口学因素、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父母的婚姻家庭关系的情况下,父母的教养方式越严格,亲子关系质量越好。
四、研究结果
本文采用阶层线性回归的方法,将人口学因素、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父母的婚姻家庭关系几组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4。为了进一步测量各变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程度大小,本文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具体结果见表5。
回归结果表明,每纳入一个层次的变量,模型的解释力都会有所上升,说明控制的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父母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且父母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在所有模型都保持了在0.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模型1中,在控制家庭富裕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两个变量的情况下,父母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是显著的,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每提升一个等级,亲子关系质量会上升0.24个单位。此外家庭富裕程度与亲子关系质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独生子女的亲子关系比非独生子女更好。
模型2进一步控制了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R2为13.5%,与模型1相比得到明显的提升。但在模型2中,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变量丧失显著性。
模型3在控制原有变量的基础上,继续控制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间关系的质量。家庭富裕程度的解释力不复存在,但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重新回到99%以上的显著性水平,模型R2为0.208。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关系的质量都对亲子关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父母间关系的质量是影响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对亲子关系质量的影响力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0.01的显著性水平。
五、结论与讨论
从阶层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本文选取的人口学变量、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父母的婚姻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对亲子关系的质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为0.208,系数处于中等。针对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的严格程度与亲子关系是正相关的关系,即父母对子女管教越严格,亲子关系质量越好,这与前人得出的结论相吻合,即权威型的父母通常与子女的关系更为紧密。原因可能在于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加深青少年对父母的认同,虽然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从父母的控制下获得充分的自由,但他们同样需要获得父母的指导和支持。此外,还可以用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流,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严格教养方式特别有利于家庭权威的形成和儿童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化,但这种教养方式却不适合于个人价值取向的西方社会文化背景。
研究还发现,对亲子关系表现出较大影响的还有以下因素。
1.已婚家庭的孩子要比离异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好的亲子关系,因为父母离婚会导致子女角色、身份、结构的三重缺失,从原有的父、母、子所构成的三角稳定关系变成了直线形关系,家庭结构的混乱给家庭成员造成心理上的缺失,破坏原有完整而美好的情感,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衡。
2.父母对子女未来的信心指数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力在所有变量中是最大的(β=0.26),父母对儿童的信心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自主发展的支持内容和程度,较高程度的信心利于儿童通过独立思考和自我调节做出合理决策。也能够增进亲子双方的安全感。从相反角度看,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加强对孩子的管控,但不对其施加正面的鼓励、信任,很有可能落入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进而激化亲子双方的矛盾,造成冲突的发生。
3.父母间关系的质量同样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大影响,β系数为0.25。从家庭系统理论看,每个家庭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父母间关系的对立紧张往往伴随着争吵甚至暴力,破坏了家庭的原有秩序与平衡机制,而孩子无疑是这种不良环境下的直接受害者,他们无法逃避,更没有能力解决,只能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苦痛,内心还会滋生出对父母的怨恨,加剧了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程度。
4.家庭经济富裕程度与是否为独生子女两个变量在不同模型中的显著性水平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这两个变量对亲子关系质量的解释力度较弱,即家庭经济水平的优劣无法决定亲子关系的好坏,独生子女也未必比非独生子女拥有更为良好的亲子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我尝试对改善亲子关系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式,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努力调整与伴侣的关系。遇到问题不要相互埋怨指责,而应心平气和坐在一起,增强同另一半的沟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肩负起维护家庭关系的首要责任。
第二,家长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管教孩子的时要坚守原则、把握分寸。既不能对子女过分宠溺,满足其一切需求,也不能蛮横专行,强制子女按照自己要求行事。而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家长的威信,做好引领者角色,同时充分相信孩子,发挥孩子自身的主体性,鼓励其自我探索,自立自强。
第三,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性因素,父母尽一切办法提高家庭经济地位的操劳精神值得肯定,但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陪伴,家庭成员应增加相处的时间,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共同塑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
影响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学者都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构建出了解释力较强的模型。单就本研究而言,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只采用单一主体数据,即所有的数据都出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的学生问卷,而在家长问卷中也有关于对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调查,但本文没有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二是变量的操作化过程,针对自变量父母的教养方式,只选择六个相似的问题进行测量,可能会使结论产生一定偏差。三是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未能理清,是否还存在其他变量的影响,还需要更加细致严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蒋立杰,王欣.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42-444.
[2]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6):659-663.
[3]Bulcroft,“The value of physical change in adolescence:Consequences for the parent-adolescent exchange relationship,”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1(2):89-105.
[4]Smetana J G,“Parenting styles and conceptio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uring adolescence,”Child Development,1995(5):487-496.
[5]钱晨.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S1):57-59.
[6]张轶杰,胡怡,雷杰鵬,杨丽,马润娟.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J].现代预防学,2014(4):629-632.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35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