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琼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作为现代主义的巅峰之作,是对现实主义小说的颠覆和创新。理论家认为乔伊斯第一次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语言自身的美,即语言自身可以是意义符码。语言结构很大程度上有理据,音义、句法、篇章结构是非任意的,和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关系。本文从《尤利西斯》中的语言内在特征象似性的三个层次即:音义象似性、词汇—句法象似性以及篇章象似性角度,探索乔伊斯的语言艺术和美学观。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作为现代主义的巅峰之作,是对现实主义小说的颠覆和创新。理论家认为乔伊斯第一次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语言自身的美,即语言自身可以是意义符码。语言结构很大程度上有理据,音义、句法、篇章结构是非任意的,和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关系。该作品描写了三位都柏林人20个小时内的活动,小说借助三个反英雄人物布卢姆、斯蒂芬和莫莉的内心思绪,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当时都柏林、爱尔兰生活乃至欧洲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Mukarovsky将文体视为前景化,Halliday将文体视为突出,布拉格学派的spitzer将文体视为对常规的偏离(刘世生,1998: 10)”。实际上象似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就可使得语篇获得“前景化”“突出”或偏离的文体特征。“伟大艺术像镜子一样反映生活:一个伟大的创造性的作家心中除了以精确地反映生活为己任之外没有其他目的(转引王逢振,2015)”。乔伊斯在创作《尤里西斯》的過程中,希望作品反映真实世界,甚至他笔下的地点都是接近真实。乔伊斯对于语言的限制也是有所遗憾,所以他基于英语但是不局限于英语而往往通过外来语甚至是杜撰新词来模拟现实。“我希望有一种超乎一切语言之上的语言,一种所有语言都为之服务的语言。我用英语来表达我的思想,就不能不受一种传统的束缚(艾尔曼,2016)” 。
“乔伊斯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更重要的贡献是他对意识的成功揭示和生动表现。他的实验和探索毕竟使西方文坛产生了涉及人类意识范畴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使现代作家得以表现距离人类得语言最远的包括模糊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在内的纷乱复杂的精神世界。乔伊斯创作性地开发了语言的表意功能,形象地再现了纯属个人最隐秘、最幽暗地意识活动言语前最原始、最混沌的欲望和冲动(李维屏,2000)”。
拉康曾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结构与语言的结构相似”(转引王寅,2009)。而现实中各种语言的象似程度不同,根据认知语言学家John Haiman(2009)在他的著作《自然句法—象似性磨损》中提到,语言都是对现实规律的投射,因为经济性原则这种规律性收到不同程度的磨损。乔伊斯认为意识及无意识以自然的方式呈现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正因为对于传统欧洲文学的改革意识使得他成为英国现代主义时期的改革者和实验先驱。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作者通过一种凌驾于语言之上的更自由语言来表征现实。乔伊斯在一次年轻人对他的访谈中,他说到,“我是永远写都柏林的,因为只要我能抓住都柏林的心,我就抓住了世界上一切城市的心(艾尔曼,2016)”。作为文体大师,将语言方面的实验推向了顶峰,他希望笔下的都柏林是接近真实的都柏林,包括心理现实和外在现实。他深信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即能指和所指之间有理据有内在联系,和我们所说的象似性如出一辙。语言学上对于语言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直有争论,在继承亚里斯多德传统的索绪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而沿袭柏拉图传统的现代语言学家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词和所表达的内容之间存在根本的联系,如果我们想用语言表达现实的话,语言就必须在某种程度和现实相似。所以曾有人贬低乔伊斯,说他模仿大于创造,这种说法自然不合乎事实,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是最美的赞词。对于象似性,沈家煊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有据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体现概念结构(沈家煊,1993)”。
语言符号与概念之间是遥相呼应,他们之间有自然的联系是当代语言学家的基本观点。乔伊斯作为20世纪初的先锋派作家,作品《尤利西斯》中的语言的象似性从音义象似性、词汇—句法象似性到篇章象似性的各个方面显露乔伊斯的文体家的风范,也表现出乔伊斯的现代主义思潮即通过异质却又更接近自然的语言去表征这个世界。尤利西斯中的语言实验特色是乔伊斯向传统的写作手法反叛的标志,也是埋下后现代主义的种子。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语言实验为中心,通过语言的象似性表达出乔伊斯的美学主张,乔伊斯认为“艺术应模仿自然和现实的本质,从而也就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创造性(李维屏,1999)”。我们看出艺术乃至语言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一种象似性。本文从《尤利西斯》中的语言内在特征象似性的三个层次即:音义象似性、词汇 句法象似性以及篇章象似性角度,探索乔伊斯的语言艺术和美学观。
一、《尤利西斯》中的音义象似性
音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中语音和语义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语言中的每一个规律的例外都必然有它的原因。一些认知语言学家指出,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说明人类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绝非任意。语言结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与客观世界的现实有一种深刻的对应关系(贺川生,2002)。音义学目的是研究语言层面的象似性。索绪尔提出任意性之后,语言符号任意说是语言学的主流,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承认音义之间有某种联系。它主要是研究对象是拟声、语言象征、模拟声和联觉通感等方面。
在小说《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几乎运用了攘括现代主义以来的各种实验手法。我们的作品的文学性体现是通过文字语言,而语言自然的表征人的意识和心理是更艺术上的真实。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单位,我们通过语音与所指之间的理据性联系也就是运用语音的某些特征映照所指来表征物质和精神。作家在创作《尤利西斯》过程中,运用了Callingsteeeeeeeephen (p20)”这种穆利根在呼喊stephen通过这种拖长音节的形式表现出呼喊的状态。类似的还有“roaring wayawayawayawayawayaway(p38)这是火焰喷向远方的场景。这种模拟声是用一些重复的音节去创造出事物的形象,惟妙惟肖。正因为通过音义之间的象似性,全书充满了印象主义色彩,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冲击着我们的耳朵,人类或非人的、响亮的或低沉的、柔软的或粗糙的、有趣的或可笑的。例如猫的叫声、乔治教堂的钟声、印刷的各种声音机器、打击乐器、观众的掌声、盲人调谐器的声音。
特别是《尤利西斯》在“赛仑”一章中的大量使用拟声词及声觉形象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达到音乐化的叙事目的。因为这一章主要和音乐有关,下午四点布鲁姆到奥蒙德酒吧就餐。博伊兰也进来片刻又匆匆离去。西蒙和本·多拉德分别用男高音和男低音演唱,博得喝彩。本章中作者致力于音响、旋律、概念的排列,对应与《奥德修纪》人面鸟身赛仑有着无比美妙的歌喉,通篇用基调铿锵、节奏感强的语言,表达出音乐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乔伊斯驾驭语言的才华以及运动语言描写感官形象的模拟。如果其他章节中的拟声词的使用使声音惟妙惟肖的话,那这一章中几乎每一种声音都用相应的拟声词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各种拟声词在随着叙事及音乐的变化中也有相应的变化。一开始表示侍女闲时修剪拇指带来的碎屑声“chips,picking chips off rocky thumbnail,chips”(p258),这种手指的碎屑声还出现在下文西蒙·迪达勒斯这家餐厅,伴随着这种碎屑声(p263),体现出乔伊斯对于声音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
乔伊斯对声音的模仿除了采用常见的压头韵,押韵等修辞如硬币哐啷、时钟咯嗒“coin rang,clockclacked”(p258)还结合了以下几种手法。(1)将声音形象与音乐主旋律相结合,从词汇音色,依靠词汇的音韵及节奏达到传达出乐曲主旋律的效果。乐器的转换上从上文讲到的长笛的悠怨、低沉的声音“a husky fifenoteblew. blew. Blue bloom……”(p258),到嘎然而止的一声嘘“pwee! Littlewind piped wee”(p259)转换到本的演奏。“big benaben.Big benben.”(p259)表现出本·多拉德击响板的声音,也表现出下面群众鼓掌喝彩的声音。
这些变化不仅是在音乐汇演进程中表现,而且也隐射在人物形象及性格上。通过这些音义象似在塑造人物形象评论。上,音节的组合成的音律效果也和人物想象相符合。一开始“imperthnthnthnthnthn”(p258)表现出车轮咕噜似的那种浑浊的声音。另外,在表示擦鞋侍役在擦鞋过程的用鼻子哼气的粗鲁形象时,乔伊斯采用将词汇切短,并保留大多数拼写,再增加拟声部分达到表现声音叙事的效果。如在“imperthnthnthnthnthn”(p260)中虽然从拼写上知道该词是“impertinence”演变过来,但为了模拟说话人态度的用鼻音哼气的粗鲁加上thnthnthnthn这样的音节。接着类似于bloom,blew blue也是出现了很多次并且是变化中的声音。再次bloom有花开的意思“last roseCastille of summer left bloom.Iflet so sad alone”(p259)这里的bloom即表示忧郁又表示开花,可以理解是忧郁的开花。接下来忧郁的布鲁姆想到妻子和博伊兰的不光彩的事而又偏偏在这里第三次遇见他,心中苦闷压抑多次场合中表现“bloom.Old bloom.Blue bloom is on the rye”(p264)一下字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
音义象似性除了有叙事进程和人物刻画作用外,还表现出一定的象征意义。在主题曲“Jingle Jingle jauntedjingling,(P158)浊辅音与鼻音连用叠加,比较清脆响亮悠长的词凸显出音乐的特质,通过十多次次这种清脆的铃声结合马蹄哒哒的声音碰撞,预示有人来到音乐餐厅或者离去。在此章节外,这种“jaunted jingle”的马车摇晃跌宕的声音也是性的象征,马车如第九章莎士比亚和妻子的床比喻成“第二张床”产生类似效果。马车也是第二张床,车子的跌宕跟“blazes Boylan”有呼应的作用,在马车这张床上孕育着不光彩的情事。值得注意的是,“blazes”在其他语言中也指boylan这个名字,还象征着性欲强和邪恶的意思。值得注意得是利内翰也是在马车上调戏摩莉,所以这里“Jlng”的马车预示人物关系到来和离去。
音义象似性体现出乔伊斯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拟声词的语用、语音的偏离书写及声音的象征等折射出声音与人物世界乃至现实世界的自然联系。下文中从语音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也是音义象似性的体现,通过这种音义象似性体现出篇章与文本主题、作家及现代主义思潮的呼应。因此从《尤利西斯》中语音的象似性特征,我们看到语言能指功能的张力,即能指不仅是体现所指,而且自身也映照了能指。语音相似性是对任意说理论的反叛也是乔伊斯对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反叛,特别是语言叙述技巧,实现了文体上的效果,显现出乔伊斯创作的 “完美和谐辐射” 的美学思想。
二、《尤利西斯》中的词汇一句法象似性
Haiman(2009)在《自然句法》中进一步推进皮尔斯的观点,将象似符分为映象符和拟象符。其中映象符就是指听觉上拟声词和视觉上象似的文字,大体上是我们意义象似性讨论的内容;拟象象似性主要体现在接下来讲的句法象似性。并且当前语言学家关注的象似性不在局限于语音方面的象似性,更多在于语言的结构甚至句法规则,而这些结构和规则是象似的,有理据的,也就是说,句法结构和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自然的联系(沈家煊,1993)。目前的句法象似性原则的主要原则有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而本文也是就这就这几种原则分别阐述词汇—句法象似性特征对于作家表现主题及美学特色的促进作用。
顺序象似原则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他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沈家煊,1993)。《尤利西斯》作为现代主义的巅峰作品,它的意识流技巧是非常鲜明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而文学中的意识流实质上是指文学创作中的一種表现意识活动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感觉中的现在”的概念,突破了传统艺术审美视野中的时空逻辑框架,为“过程的同时性”理念奠定了基础;柏格森指出,越是深入意识领域,越适用将各种时态相互渗透的“心理时间”的概念,而非物理时间的概念;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一文中也提出:“无意识的心灵过程自身是无时间的。它是没有时序的,时间改变不了它们,时间概念不能适用它们”。这种超越时钟的“无时序性”恰恰是最符合心理现实。我们知道现代主义从现实主义中演变而来,作品关注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物内心,遵循人物的内心时间,我们的语言相应的也需要调整,特别是语言的顺序,需要打破常规英语中的句法的链状似的死板的规则,而应该直接激活脑海中的词汇句法的表达。所以作品中词汇—句法层面的象似性,即顺序象似性特征是非常明显又随处可见。
为了摆脱英语自身线性的称述框架,乔伊斯往往会改变主谓宾的顺序,来达到意识连续流动的效果。以下引自《尤利西斯》第三章第三十八页的一段。
Wombed in sin darkness I wastoo, made not begotten. (l)By them,
the man with my voice and myeyes and a ghost -woman asheson her breath. (2) They claspedand sundered, did the coupler'swill. (3) From before the ages Hewilled me and now may not will meaway or ever a lex eterna staysabout him. (4) Is that then thedivine substance wherein Fatherand Son are consubstantial?(5)where is poor dear Arius to tryconclusions? (6) Warring his lifelong on the contransmagnificandj ewbangtantiality. Ills tarredheresiarch. (7) In a Greekwatercloset he breathed his last:euthanasia. (8) With beaded mitreand with crozier. stalled upon histhrone, the widower of a widowedsee, with upstiffed omophorion,with clotted hinderparts. (9) (p38)
通過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正常的句子是很少。最后两句(5)(6)是疑问句,大多是名词短语,介词短语(3)(4)(7)(8)(9)句子也经常是倒装(2)。当然也有只用一个词的。文中句子的顺序是打乱的,从正常语法角度看,但是非常符合内心的顺序。从内心所想到外面的世界的男女再想到宗教问题,通过这段意识表现出他对于自己对于宗教对于父子母子关系的复杂的情绪和思考。我们很容易发现顺序象似性在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中的作用,从而再现了比真实更为真实的世界。
距离象似性原则指认知和概念上相接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在空间和时间上也相近,也就是说,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沈家煊,1993)。通过一个词表达一句话的含义对于乔伊斯并不难。例如《尤利西斯》第三章中有作家造的词“contransmagnificandjewbangtantiality” "brightwindbridled”(38)“basiliskeyed”(p40),第一个词contransmagnificandj ewbangtantiality,它由con+ (trans+magnificant+jew+bang)+liality组成。这个36个字母的”词“将主张三位一体的“圣体共在伦”一次中的圣体去掉,又在“共在”和“论”之间插入”变体“、“赞美”、“攻击“等词。这种打乱顺序后重新插入其他成分的语言手法,杂糅在一起的做法从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角度看,旨在说明早期基督教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引起的混乱,通过语言的表征映照了主人公Stephen对于宗教对于现实的思考。如Bronzelydiaby Minagold (p259)这是乔伊斯杜撰的合成词,形象得再现出两人棕色头发的Lydla和金色头发的女伴两人头贴着头的场景,这种距离的象似性形象地在现乔伊斯笔下的饭馆吃饭的情景。所以说语言符号本身就生成了表征系统,体现出乔伊斯的语言的实验性。
标记象似性指人类认知的一般顺序是按照无标记向有标记的顺序进行,这是因为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更具有普遍意义。而有标记项语言成分相比更具有额外意义。有标记语言项代替无标记语言项,便会偏离常规,会给语句带来一定的文体色彩(王寅,2000)。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戏仿、各种语言偏离都可以说是标记象似性特征。标记象似性的运用之广,可以说标记象似性就是不合常规的象似性本身便是偏离、前景化的体现,从而产生文体效果。
文章第一章一开始穆利根大量戏仿天主教仪式,比如把刮胡子的器皿和小刀用于宗教仪式,刮胡子的水是圣体,一本正经的模仿,但是又带有讽刺意味。不仅如此里面出现大量拉丁文即是为了更加符合天主教的语言形式。“-Introibo ad altare Dei”(p3),如斯蒂芬母亲临时前要他为自己祝祷时引用的文字也是拉丁文“liliatarutilantium te confessorum turmacircumdet: iubilantium te virginumchorus excipiat”(plo)这种外来语的侵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不同于小说中标准语的运用,从这一角度看,外来语的运用可以理解为标记象似性的运用。通过拉丁语和戏仿宗教仪式看出Mulligan对于天主教的态度是戏谑的,另一方面也看出作家乔伊斯笔下爱尔兰政治背景,描述了深受宗教和英国殖民者双重压迫的爱尔兰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拉丁语的使用,其实小说中还有其他世纪中语言包括希腊语,法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梵语等。例如在小说第一章提到的关于爱尔兰民族复兴也是仿英国十五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主要是鉴戒古希腊罗马文明瑰宝来创作文学。穆利根是个投机分子他看似是赞成爱尔兰民族复兴,所以当谈及到希腊文化时他运用希腊语。“Epi oinopaponton”“Thalatta,Thalatta!”(p5)这是关于大海的描写,我们知道希腊文化跟大海息息相关,表明他的意图和态度。
乔伊斯几乎完全推倒了传统小说的准则和秩序,并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独特的审美原则来反映现代经验。读者发现,传统小说中司空见惯的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叙事策略和人物描写艺术在《尤利西斯》中已经荡然无存。整部小说像是一个由无数异质材料组成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生命体。作者以一种朦胧的叙述笔法跨越了传统小说形式的界线。他毅然摈弃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小说形式必须稳定和统一的认同原则,通过“异质材料的组合”(assemblage of heterogeneousmaterial),使小说形式和语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作者在全面把握各种对应关系的同时,巧妙地消除了这些“异质材料”之间的距离,并成功地将一种材料置换成另一种与小说主题相关的材料。显然,这种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小说结构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固有模式,同时也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思想一次极为成功的实践(李维屏,2011) 。
乔伊斯正是在破旧立新的思潮中,运用语言的张力,通过符号与客观世界及概念的象似性更好地给我们展示一个乔伊斯式真实的爱尔兰。
三、《尤利西斯》中的语篇象似性
文学广义上可被視为是象似性的,其形式可以以多种方式模仿它所反映的现实(Wales,2001).。语篇象似性包含所有的象似性特征,从语音词汇到句法篇章,文学的篇章结构,外在形式对于主题的表达,美学思想的升华具有映衬作用。文学的篇章象似修辞则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对各个篇章象似原则的有意运用。乔伊斯作品的文学性从象似性角度看,语言的文体是多变的,百科全书式的,以《尤利西斯》中的各章不同的文体和人物形象为例,说明乔伊斯的语言艺术魅力。
《尤利西斯》的文体演变并非为演变而演变,这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演变。对乔伊斯来说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每一种文体的变化都必须服从于小说的场景和情节的需要,每一种艺术手段的采用、主题的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都与文体的变化密切相关。《尤利西斯》文体的变化与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文体演变过程是乔伊斯从不同的角度并最大限度地开发语言表意能力的过程,也是他执着探索小说艺术的过程。《尤利西斯》总共十八章对应的是十八种文体,不同文体相应的运用不同的语言,通过篇章象似性的运用更好的实现”以形衬意”的文体效果。本文以第七章新闻文体为例说明。
在第七章:埃奥洛中,中午布鲁姆到《自由人报》去向主编说明自己招揽的凯斯商店的广告图案以及发生的一系列人物与事件。本章报社文体的大量使用在词汇选择,句法结构,篇章布排及修辞都有自身特点。新闻文体喜欢用缩略句,文风简洁,用词生动,讲究事实等特点。首先在每一段都有一个新闻标题,本章用了63个标题,而且使用粗体大写书写形式。“THE WEARER OF THE CROWN(P158)”,“K·M·R·I·A”(P186)这是新闻体的缩写,“RRIN, GREEN GEM OF THESILVER SEA”(P165)这是新闻体中喜欢用到的压头韵。其次,在正文部分乔伊斯最大限度地使用省略形式,而且多处用了修辞。其实乔伊斯写用新闻体这一广视角弥补了主人公之间地有限视角,更好地高屋建瓴般展示都柏林地方方面面。
《尤利西斯》这部作品,在乔伊斯笔下,多角度展现人物扭曲异化的意识活动,勾勒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进而折射出现代社会荒诞的精神世界。从语言学角度看,乔伊斯包罗万象的语言风格是由于语言本身的象似性,这或许能说明乔伊斯语言艺术高超。语言的象似性很能说明同一篇小说中不同章节不同人物出现不同的语言结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有其独特的语言表征符号,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斯蒂芬,布鲁姆和莫利分别有其独特的语言方式。斯蒂芬的语言风格比较深刻,用诗学语言较多,往往神秘深邃。布鲁姆是匈牙利裔的犹太血统,幼子早天,性格上软弱的市井小民形象。因为是个小广告商人,所以布鲁姆体有很多关于数字的计算,有不少的低俗词汇,另外说话比较简短,思维混乱。莫利在最后一章中才出现直接刻画,最后一章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意识流表现出莫利内心不受打扰的自由畅想,描写的女性比女性更懂女性。最后三人在各自的流亡后回归,重铸精神家园。我们以斯蒂芬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为例。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摒弃了传统小说依靠复杂的情节发展来塑造人物。生活本无情节,只有内心的真实,乔伊斯不倾向描写做什么,而是描写想什么的问题。在小说画像中,读者已经对斯蒂芬有所了解,他性格孤傲,多愁善感,理想化的人格。自幼受天主教的熏陶却不屑苟同:渴望爱情却无法赢得爱情;面对肉欲诱惑,无法拒绝;对现实各种不满,只好选择冷眼旁观,自我流放。在第一章中斯蒂芬说自己是奴仆的奴仆,两个人的奴仆,而爱尔兰是一面破碎的镜子。“- I am the servantof two masters, Stephen said. anEnglish and an Italian” (p20).“-It is a symbol of Irish art.The cracked lookingglass of aservant”.(p7)这既是文中的主旨句,也是斯蒂芬对于爱尔兰的看法。他不愿加入天主教的迫害势力也不看好爱尔兰复兴,对他来说宗教和英国殖民统治是压迫爱尔兰的主要势力。而爱尔兰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一样无可奈何。如此诗性而深邃的语言也成功刻画斯蒂芬的青年艺术家形象。本章中最后一个词“篡夺者”意义深远,我们并不明白谁是篡夺者。第二章是斯蒂芬对于自我世界的认知,大量的历史词汇表征着历史事件,正如斯蒂芬所言历史是一场噩梦。正因为心里全是爱尔兰所以才会如此深恶痛绝。第三章整篇是诗性语言,也是他意识的流动。他漫步海边,眺望大海,诗性灵动,哲理丰富。他闭上眼睛,在黑暗中听着自己的靴子踩在海贝上咯擦得饷,体会他们得节奏韵律。当他睁开眼睛,看见了万事万物的存在,从而走出小我。艺术,为艺术而生是斯蒂芬的梦想和追求,但他害怕现实中的爱,向往理想之爱。这种矛盾始终挣扎在斯蒂芬思绪中。“In long lassons from theCock lake the water flowed full,coverlng greengoldenly lagoons ofsand, rising, flowing. My ashplantwill float awat……listen,afourworded wave ̄speech: seesoo,hrss, rsseiss, ooos. Vehementbreathof waters amid seasnakes,rearing horses. rocks. In cupsof rocks it slops :flop, slop,slap: bounded in barrels. And ,spent, its speech ceases. It flowspurling, widely flowing, floatingfoampool, flower unfurling. (p50).其中大量的拟声词“seesoo,hrss,rsseiss, ooos.” “flop, slop,slap“并与押韵的形式表现出来,产生一种图画与声音融合的柔美,特别是/s/这个轻音的重复。flowspurling, widely flowing, floatingfoampool,flower unfurling,这个句子中的重读以及元音的拉长显出水流潺潺的效果,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象美。
从第一章对宗教的思考—仆人的仆人;到第二章对于历史的思考—历史是一场不愿醒来的噩梦到第三章在海边对于自身骚动、压抑的内心的剖析,运用诗性化的语言更加符合乔伊斯笔下斯蒂芬的青年艺术家的形象,一个对于爱尔兰这个母亲即逃离又皈依:对于爱情即向往又亵渎;对于理想即憧憬又沮丧的文艺形象。
人们在选择词汇语法手段来构建经验、调整人际关系时,一般倾向于选择与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现象等某些象似性;或者说,是选择与人类对这些东西范畴化的认知模式具有象似性的句子/篇章结构模式(项成东,2003)。乔伊斯正是运用了这一点,他真正地做到用语言来创造世界,通过能指去映照所指,在语篇连贯、语言突出和语言表征地张力方面取得良好地艺术之美,也响应了作家时代的现代主义思潮和“和谐统一”的美学追求。
四、结束语
对于乔伊斯语言的分析是解读乔伊斯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研究尤利西斯很好的切入点。对于乔伊斯来说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都需要服从小说的场景需要,每一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主题的表达伴随着语言的不同形式的表征。乔伊斯探索小说艺术的过程也是他在不同角度极力开发语言自身表征能力的过程。本文从《尤利西斯》中的语言内在特征象似性的三个层次即:音义象似性、词汇、句法象似性以及篇章象似性角度,探索乔伊斯的语言艺术和美学观。这种从认知角度去理解语言的文体效果给我们乔伊斯文体语言特色予新的解读。正如乔伊斯所言“If Ulysses doesn't worthreading, the life doesn't worthliving”。乔伊斯在语言上的艺术探索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都柏林式清明上河图般”的《尤利西斯》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的哲学和美学视野。
(作者供职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