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境·心境

2020-10-27 09:32银小宾
美术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性灵物象绘画

银小宾

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再没有任何一种超历史的价值构造能统驭一切艺术形式和艺术标准。“我”已然成为了艺术创造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存在。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把个体的情感表达、生存体悟、精神诉求作为艺术创造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去追求,探觅在以人本精神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境遇中自我表陈的多维空间。陈晓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具有鲜明思想观念和文化立场的艺术家。

陈晓鸣或許是有感于当下社会人的性灵已彻底在各种零碎、微不足道的生活事件中沉沦;抑或投身自然,与自然生命一起律动本来就是他难以排遣的一个文化情结。近些年来,他以一种背弃潮流和世俗社会的艺术方式进行着他的绘画实践,几乎把所有的创作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与自然物象的对话中,并作持续的人文思考和视象表达。

的确,今天的社会现实是:一个鲜活的自由生命,一头扎进庞大的社会机器后,出来就是一个被压扁的标准符号,人类异化的速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速。我的生命力,我的意志,我的情感,我的自由存放于何处?这是许多敏感的、真诚的艺术家背弃世俗世界去追问的理由,这种追问,我们在陈晓鸣的绘画创作中也不难体悟到。这些年,陈晓明一直秉执自己的思想文化旨义,既不被急功近利的外欲所扰,也不为世界纷杂的文化变替所动,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人格操守,在天地间辛勤耕耘着自己的绘画艺术,历经岁月的磨砺,获得了文化品质和语言技艺的双重精进。

广览陈晓鸣的绘画作品,画面所借用的图像符号,完全取材于自己周遭普通景物。那些宁静、清新、生机盎然的山峦川泽,那些满含生命律动的溪流、丛林、卉草、烟云……他将这些自然常态的景物,以一种心象交融、心象合一的手法,通过自己的精心营构,有效地将自然物象与自己的人文情愫复合在艺术创作中。他的绘画,尽管大都是采用写实性语言,但已然超越了对客体物象“再现”式描摹。所要向观者呈示的不再是状物察形等写实性绘画的基本功能,也不完全是言情体性等通俗欣赏层面的一般审美表达,其内质,是他心性和文化情怀的陈述。品读陈晓鸣的作品,画面图式结构丰富而谐和;色彩调性或凝重,或单纯,或明丽;物象形貌生动而内敛含蓄;笔法精致考究又轻灵松动。创造出了既有具象写实张力,又有表现主义情感特征,同时又蕴含意象审美意味的多态图像景观。陈晓鸣数量宏富的绘画作品,共同聚合起了其文化精神诉求——意图建构一个本体自由、本体真实、无功利的、无异化的、超验的艺术世界来展开自己性灵的体验和玄想。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世俗喧嚣和功利主义欲望以及意识形态侵扰,不是彻底消失,便是瞬间弥散了,这对于沉溺于俗物而不能自省的我们,陈晓鸣的艺术或许是一个启示,一种警醒。

陈晓鸣将他的绘画纳入心里的仪轨,让我们在品读他的作品时领悟他那份真切的人文情思,引导我们返归自己的性灵家园,弥合我们心灵与存在的失衡,与自然交流的缺失。他作品中漫化出质朴、清明、空濛、静谧,却又蕴藏着勃勃生机的诗性韵致。在我看来,这是他荡涤尘埃,虚怀若谷之心性写照,也是他自我灵魂洗礼的温馨之乡,心灵托付的栖息之所,寄寓着他内心深处的文化理想。

陈晓鸣

云南丽江束河人。198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曾获云南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和优秀奖。2020年4月在昆明市博物馆举办由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陈晓鸣油画作品展”。

猜你喜欢
性灵物象绘画
王永收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建构“性灵”山水
返璞归真 独抒性灵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