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杨如俏
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导了2016 年版义务教科书的编写,其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单独设置了一个“汉语拼音”学习版块,一年级、二年级都以识字写字为主,近年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据新版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目标转变为“识字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时占比下降,这给汉语语音教学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在缩减的教学时长中达到“事半功倍”?如何在日常课堂上穿插语音练习学习?如何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熟练认读汉字?本文以一定研究成果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和原则为参照,探寻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拼音教学的实效举措:
按1958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系统涵盖字母、声母、韵母、音节、声调。在小学拼音教学活动中,上述五者不需面面俱到或过分学术化、专业化讲授,除字母外,其余四者属于拼音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又切忌平均用力,在不同的教学层次、教学环节、教学课堂中要有所侧重,主次分明,最终达到工具性应用的目的。教师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课堂重点教授与稍微带过的内容选择也不同。刚进入学校系统学习的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大部分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或带有乡音,或习惯讲方言,使学生在进行语文拼音学习的时候不能适应。
教师拼音教学活动设计要从全面的观点出发,既遵从教材进度由韵母到声母再到前后鼻韵母教学,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又在主线知识间穿插梯度任务,例如:声母b,新学的学生可以练习bā bá bǎ bà,有基础的学生则类推至bō bó bǒ bò等,主学声母又连贯前面韵母的知识。当然,主次抓取不仅在于课堂知识选择,还有讲授与练习的控制。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特别彰显其工具性,那么关于理论的讲授不必过于冗长赘述,更何况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简且全”成为教师讲授的新标准。将更多的时间交还课堂主体——学生进行学习、练习、交流,话越说越顺,拼音也越用越明、越用越熟,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练习量的积累会促成学生拼音熟悉度、熟练度的提高,促进其拼音水平质的飞跃。
可见,练习是拼音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具体怎样练习呢?左右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听音辨音和发音有机结合,这其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
1.示范法,教师自身或课件多媒体示范朗读正确、清晰的拼音读音,注意要展示口型的开口度、唇形圆展、嘴唇收拢前突度等,提示关注发音难点和习惯性错误。
2.观察法,学生对发音示范者(包括自己和他人)唇形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直观看出目标拼音的发音方式。
3.模仿法,在有了一定声音、发音概念基础上,学生对目标拼音进行模仿发音,教师纠正点拨。
4.对比发音法,用于相似的一对拼音里面,通过比对两者的不同辨别再加以夸大(为了凸显区别)发音读出。比较典型的是声母b 和声母p 气流强弱造成的差别。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分项教学,由易到难慢慢难度加码;注意对比教学,不同韵母、声母又或三两组合拼音的形近与区别,达到能听懂、能拼读的工具性目的。
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工具,切实协助识字、辨字、认字。在教学中就不可将两者过分切割,即语音教学与词汇语法教学有机结合,拼音拼读词汇,词汇体现语法,这样一来,就如何达成三者和谐需要六年统整规划设计:地方性拼读易错点纠正、拼音衔接词汇过渡等。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困于拼音基础不牢或拼音与字词难以对应、拼音版块缺损难补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入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读出音节、从音节拼读出生字的环节,既拼拼音又识字,再用边写字边读音练习巩固,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韵母、声母和音节拼读,仅单纯地拼读音节已不能满足学习需求,必然将拼音与其他语文教学版块结合,最契合的便是语音教学与口语教学有机结合和发音训练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某对外汉语机构列举了语音站队歌的例子:拿着a o i u ü卡片的学生站前方,教师念u,剩下的学生都要站到u 同学后面,反应慢或者站错队的学生换下拿卡片的学生,然后继续这个活动,直到所有的韵母都得到充分的练习。
总的来说,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多样式的多媒体影音或者生动的课件,又或者创设有趣的对话情景等教学课材料,充分利用部编本新教材,让学生爱上拼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以迸发,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将课上所学运用到言语活动和生活实际中。
小学语文拼音的学习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后续才能有更好的提高。拼音不像图画,是抽象且乏味的符号,“同课异构”和“教教材”的新要求也渗透课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前做好教学设计、课堂上活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课后作业简单可行有实效,让学习拼音变得有趣,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各项思维得到开发,既掌握拼音知识,又能有效运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与人进行沟通,为今后学习创设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