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敏,蔡利娟,李 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类,是由于吸烟或职业暴露等原因引起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病变,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在后期癌细胞会向周围组织器官恶性转移扩散,引发一系列肺外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4]。Ⅰ~Ⅲ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术后肺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良好的术后护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4]。本研究探讨责任护理小组模式结合共情护理措施对肺癌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社会功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我院胸外科收治的92例肺癌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出版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5]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并于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18~70周岁;TNM分期属于Ⅰ~Ⅲ期,可进行手术治疗且预计存活时间超过6个月;无精神障碍、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者;患者参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查通过。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不适宜接受手术治疗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配合研究、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66.35±4.29)岁;病理类型:鳞癌12例,腺癌25例,其他类型9例;肺癌TNM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13例,ⅡA期9例,ⅢA期6例;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66.51±4.33)岁;病理类型:鳞癌14例,腺癌22例,其他类型10例;肺癌TNM分期:ⅠA期16例,ⅠB期14例,ⅡA期8例,ⅢA期8例;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镇痛、抗感染、从禁食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的营养支持等,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床边拍片、拔除导尿管和胸腔引流管等。
1.2.2 研究组 由责任护理小组实施共情护理。①组建责任护理小组。选择1名工作年限长、专业知识丰富且临床操作能力较好的护士作为小组组长,此外参与责任小组护理的均为胸外科具有丰富护理经验及较好沟通协调能力的护理人员,人员确定后进行集中讨论学习,并由组长根据每位护理人员所长以责任制的形式分配基础护理、病情记录、饮食护理、呼吸锻炼、共情护理等任务。②制定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入院后的病例资料进行病情评估,记录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与主治医师讨论手术方案并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护理方案。③实施护理措施。由2名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日常的基础护理及术后呼吸锻炼,包括手术结束4~6 h撤去胃管、及时通过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术后12 h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鼓励其适量床上活动,如翻身、上下肢屈伸、抬臀等。术后第2天检查患者胸腔引流管、肺部复张状况良好则及时撤去胸腔引流管等,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慢步行走、呼吸体操等方式。由1名护士负责日常血压、血糖、二便情况等检查并进行病情记录。由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饮食护理,如术后4 h让患者饮温水并结合静脉营养输入,术后第2天进米汤等流质饮食,之后可将饮食由半流质饮食逐渐向普食过渡。由1名护士负责对患者实施共情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及时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一同查看检查报告并详细讲解,使患者充分了解所患疾病,详细解释患者对手术的疑问,缓解患者因手术产生的不良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患者的陪伴,建立良好、亲切的护患关系,可通过患者熟悉的语言或感到亲切的交流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予以理解、安慰,日常交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也可多分享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新兴治疗技术以及院内其他积极康复的肺癌患者恢复经历,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2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状况量表(GC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采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GCQ进行舒适程度评分,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估。采用SDS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分别从职业工作、家庭、社会活动、个人生活、对外界的兴趣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个人的社会功能,分数越低表示社会功能越好。GWB通过患者对健康的担心程度、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对情感的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主观幸福感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VAS、GCQ、SDSS、GWB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VAS、GCQ、SDSS、GWB评分比较(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差的一类,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日益消瘦等,且伴随着肺癌转移灶最终导致一系列肺外症状,患者需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通常伴有许多不良情绪,否定自己的社会存在感,因此通过治疗和术后护理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6-8]。
责任护理模式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责任分配以及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9]。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和优点安排任务,分工明确,改变了传统1名护士负责1例患者的护理模式,而是使每一项护理措施通过每方面更专业的护理人员实施,从而落实得更好[10-11]。本研究安排不同的护士负责基础护理、病情记录、饮食护理、呼吸锻炼、共情护理,提高了医护配合度,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患者康复[12]。共情护理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应运而生,是指通过与患者共情的沟通模式,切实了解患者围术期的情感和思维,并通过言语、行为将情感传达给患者,对患者起到安慰和鼓励的效果[13-14]。共情护理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也需要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安慰[15]。本研究通过护理人员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拉近护患距离,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向患者分享肺癌疾病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技术,增强康复信心,通过讲述以往积极康复的病例使患者树立坚定决心,缓解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VAS、GCQ、SDSS、GW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责任护理小组及共情护理对缓解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不适感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术后的社会功能,提升主观幸福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