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0-10-26 06:58王红霞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高校

王红霞

摘 要: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同等重要,高校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身体素质与精神素质的生成,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仍旧存在的陈珂陋习,主张与学生体育能力为契合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喜好、习惯,从培养学生综合文体素质的目的出发,采取丰富教学对策,提高高校体育生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高校体育应关注学生的运动个性化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从素质理念下吸取经验教训,摒弃传统教学的枯燥无趣,系统化的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时展开查漏补缺,通过素质教育导向下的课堂计划更新,满足学生的一应互动需求,基于素质教育的原则,而协助学生完成体育任务,突破运动障碍,强化学生运动的主观意识。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体育也是学生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体育不仅要担负起强健学生体魄的任务,更需要以体育为载体,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时,必须认清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对现有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1)信息功能未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互动仍旧局限在室外场地,且运动教育的时间也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不能拓展空间,帮助学生在课后纠正课堂错误,促使学生个体进行课后的独立锻炼。学生们只能凭借自己的一腔热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而在可能动作都不正确的情况下展开运动,限制了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且学生运动中遇到的问题始终没有化解,部分学生运动的肢体动作不正确,不仅使得身体劳损情况变得严重,运动的效果也差强人意,教师本可以采取多媒体的形式,制作运动课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找到运动的技巧,免于运动中出现危险,也能够促使学生坚持运动,看到自己的进步,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育无需文化熏陶,在多学生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对一的演示和纠正,体育活动中还是靠学生自觉,导致运动中学生的信心降低。

2)体育互动模式枯燥。高校期间,体育活动的自由空间更大,活动中应用到的器材更加丰富,场地也得到了优化,然而学生的活动兴趣仍旧不足,体育任务的安排比较紧凑,或者任务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要么神经紧绷,要么过于懒散,这种比较极端的状态在高校体育课堂上仍旧经常显现,教师未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展开适合学生的趣味化运动分析,体育的竞赛活动、游戏活动、团体活动比较少,或者开展的形式单一,开展时间短等,未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活动体验。

3)学生体育差异化明显。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生理角度、精神角度出发,学生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但从性别分析,男女生的运动差别就很大,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前的体育学习形式不同,地区习惯不同,也导致学生在运动中个性化凸显,体育教育仍旧在集体授课中,采取集中互动,使得部分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不能合理的进行分区训练,层次教学,素质教育的效果始终不理想。

4)学生体育素质不高。学生在高校求知阶段,自主意识逐渐提高,虽然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独立的展开了体育运动,但其精神素养始终没有同步运动素养得到提升,部分学生在运动中仍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互相协助,运动中缺少精神力支撑,不能长期坚持,运动习惯没有形成,这样一来学生总是被动运动,而不能自发的参与运动,运动的大局观与竞争观念不够积极。

2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开发信息化教学功能。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基础的体育授课,学生们早已经有了基础运动能力,教学的关键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帮助学生摸索运动技巧,在不容易感到疲劳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当前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照课堂要求进行操作,但仍旧有些学生的运动方式不正确,运动中甚至还出现“同手同脚”的问题,一些学生的肢体不够协调,一些学生的反应比较慢,教师应根据以上的问题,帮助学生先改变自己的运动陋习,教师可观察学生运动中的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制作课件,分别针对不同的运动进行指导,方便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另外对于课后有自主意愿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协调肢体,并能够具有一定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如跑步后学生总是感到口渴,这时候大量的喝冷水是不健康的,但有些学生不以为然,教师可总结相应的运动规范,帮助学生合理运动,还可以据此展开健身计划,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自主性。

2)选择快乐体育互动模式。趣味化的运动形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更加积极的展开运动比拼,且学生运动动力充足,他们学习新技巧的积极性也得以提高。如常见的球类比赛中,女生一般都只能作为旁观者为赛场上的同学呐喊加油,不如让旁观者也参与进来,如拉拉队、裁判助手等,让学生没有一个闲下来的,他们才能够更加关注比赛,比赛热议氛围更加融洽,除了偶尔开展的竞赛活动外,教师还应布置游戏场景,如操场上设置障碍,要求学生障碍跑,或者模拟虚拟场景,让学生在接力赛的跑步中,进行“筑铁路”活动,学生们手持体操棒,将其跑一段路就置放于布置好的区域中,最终阶段化的搭建了“铁路”教师可设计一些“建筑铁路”的规则,学生既要跑得快,又要反应灵敏,将“建筑”好的“铁路”连接起来,不允许乱放乱扔,打破常规的运动形式,让学生有新鲜的运动体验感。

3)注重分层教学理念的施行。分层教学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喜好,可先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体育小组,每堂课留出部分的时间,让兴趣小组进行独立组织活动,最终由小组长汇报运动进展,期间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组,制作课件,让学生有独立学习的方向,另外针对男女差异,身体素质的差异等,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区域模块,不同区域版块的学生需要达成该模块设定的最终任务,当然学生也可以尝试突破,但应量力而行,帮助学生在其身体综合素质下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4)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在合作运动中,教师就让学生自主分工,并自主制定战略,如篮球赛中,教师既要指出学生在场上出现的问题,又要与学生一起商量调整的办法,并非教师一个人命令学生如何行动,而是结合学生的看法,尝试进行合作处理,多次调整合作成员,让学生与更多的人互相磨合,在运动结束后,还应要求学生互相提出意见,说出他人的优点,说明自己的不足,互相加油打气,建立信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以满足当今时代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同时,学校也应该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便利,积极促进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实现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高校體育运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素质、能力、态度,通过多种教学理念的融合,帮助学生强化身体素质与精神素养。

参考文献

[1]唐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5):200-200.

[2]张曙林.科学健身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

[3]邓惠.阳光体育运动机制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架构模式研究[J].运动,2018,196(20):100-101.

[4]梁法澤,聂瑞莲.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