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存洪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自主用人机制千呼万唤难落实
在高等教育领域,2017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旨在向高校放权。在基础教育领域,校长用不了干部,管不了招聘,定不了职称,辞不了冗员,发不了绩效,学校办学活力出不来等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
二、教师待遇不高职业吸引力不强
教师经济待遇不高,“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工资收入”远低于公务员。教师职业地位偏低表现在:家校关系总体上持续恶化;社会对教师的议论评价多样化,甚至道德绑架;一些媒体为了卖点无原则地丑化教师;在问题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未能总是依法保护教师的权益,而是为了尽快息事宁人,对当事教师从重处理。
三、编外教师多导致队伍稳定性差
编制部门表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体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可问题是,为什么各地学校普遍“喊渴”?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出现代课教师,从而易导致:稳定性差,随时“说走就走”;同工不同酬,难招到合格教师;人事身份难以界定,易引发合约纠纷。
四、职称政策受诟病亟须适时完善
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偏低,教师发展通道不畅;在职称评审中,强调课题、论文、获奖、称号,对工作年限和实际业绩重视不够;评审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现象;“职称到手、万事放手”,一些高职称教师失去了“再出发”的内在动力。
五、部分教师的师德师能有待加强
极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施教行为不端,缺乏爱心耐心,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甚至体罚或變相体罚学生,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师德问题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师能问题,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最后的结果是燃烧了自己却点不亮别人。
六、教师门槛低准入制度有待修改
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设计有先天性缺陷,突出的问题是“只考不学”,没有对考生提出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只考不习”,没有对考生提出教育实习的要求。现行对教师学历要求的依据是1994年《教师法》,目前已渐渐地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七、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难务正业
教师“非教学负担”有些是外来的,比如,有其他行政部门长臂管理带来的,有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但也有学校“自找”的,一些校长不甘寂寞,变着法子搞形式主义,偌大的校园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可如今“教师时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有管教学”。
八、乡村教师队伍仍是最薄弱环节
农村教师待遇不丰、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流失严重等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本意很好,但“匆匆过客”心理明显;队伍老的老少的少,有人惊呼“乡村小学已经几乎没有骨干教师,将来甚至会没有合适的人当校长”。
九、教师荣誉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
教师荣誉体系中,有每年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五年推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规模过小,“全国模范教师”等评选周期过长。
十、教师教育质量效益尚有待提高
“老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向“新三级”教师教育体系过渡未能有效完成;师范院校“去师化”现象严重;国家对师范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教师资格“双轨制”给系统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冲击。
(作者为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