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群英
在新高考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语文教师也要思考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高中语文教师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時也能在学海之路上披荆斩棘的要领是什么?这些看似长远而宏大的问题落实到教学上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等都是什么?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我对传统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恰逢深阅读的课题需要我们做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我则承担了一节归有光亲情类主题散文教学的公开课任务,同时也是在我们浅阅读盛行的国民阅读现状之下我通过课堂引领学生深阅读的一次教学尝试,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1 教学过程
1.1 归有光人品与文品的初步感知阶段
这里我面对的学生是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文言文阅读基础基本上停留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阅读是第一个障碍,归有光散文风格特征的把握更是大障碍。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这节课的任务,需要学生已经学完必修2教材文言文单元《项脊轩志》,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归有光其人的基本概况、重要人生经历和他散文的主要内容和风格,这样也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甚至模仿归有光叙事散文的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技巧。
1.2 旧文带新文,自主阅读的感性理解阶段
此阶段是课堂实践的第一阶段,也是对文本把握的重要阶段,教材文本与拓展的阅读文本自然衔接,旨在全面理解和把握归有光散文的成就和写作风格,在加深教材内容理解基础上开拓学生视野,盘活学生思维,并以此文为例指引学生进入阅读新领域,由浅入深地开展自己独特的阅读活动,并形成高中生独立的深阅读习惯。
归有光的那些“事关天属”类的文章备受后人推崇,如《寒花葬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请敕命事略》、《世美堂后记》、《王氏画赞并序》、《女如兰圹志》、《思子亭记》、《亡儿曾羽孙圹志》。因课堂时间和容量有限,我精心挑选并准备了三篇归有光有关亲情类的散文:《寒花葬志》、《女二二圹志》、《先妣事略》这几篇文章在课堂上下发给学生,文章都是感情真挚感人至深容易让刚上高中的学生理解的记事抒情类散文。
1.2.1 第一课段——基础阅读《女二二圹志》,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和困惑
阅读内容:《女二二圹志》
问题思考:寥寥数语,聚焦三个人物,三个瞬间,请学生简单概括出哪三个人物的三个瞬间。
教师点拨:二三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却使姐妹亲情、父女亲情跃然纸上。
文末又以“吾女生而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见,可哀也已!”作结,追忆中自有催人泪下的力量,平淡笔墨之下内心的汹涌澎湃怕是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吧。
1.2.2 第二课段——基础阅读《寒花葬志》,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和困惑
阅读内容:《寒花葬志》
问题思考:此文虽短,但回忆了寒花三事,孺人两笑。请学生概括出寒花哪三事,哪两笑?三事和两笑分别体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
寒花三事——其一是初来时的打扮:“垂双鬟,曳深绿布裳”。此记其稚态可怜。其二是削荸荠时的调皮:“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此述其娇态可噱。其三是吃饭时的神情:“即饭,目眶冉冉动”。此言其憨态可笑。
孺人两笑——前“笑之”,是称许婢女而同嘲丈夫;后“又指予以为笑”,是引丈夫而共笑婢女。
情感——寒花三事写出了寒花质朴、单纯、天真的情态。
孺人二笑既写出了孺人慈爱、宽厚、善良的风神,也写出了夫妻相得、主婢无间的闺房情趣。
1.2.3 第三课段——基础阅读《先妣事略》,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和困惑
阅读内容:《先妣事略》
问题思考:此文较前面两文来说篇幅稍长,学生概括先妣经历的事件然后探究事件背后的情感。文中写了先妣的哪些事件?这些事件又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第1-2段追忆母亲一生多子、早逝;第3-5段写母亲的勤劳、简朴与关心孩子的美德,并简单介绍了母亲娘家的情况;第6-7段写母亲死后子女们的情况及我的哀伤情况。
因此文较长,课堂现场阅读都是文言文,并没有提前让学生预习过,所以,这篇文章在当堂阅读完之后只是简单地点拨了一些语言与字句,并让学生简单概括了下。
1.3 探究分享,梳理整合——归有光“事关天属”类文章的提炼总结
这个阶段是课堂的生成展示,以前面当堂阅读的三篇文章和已经精读过的《项脊轩志》为依据,通过对归有光“事关天属”类文章的特征分析这节课,完成对归有光亲情类主题散文特征的进一步理解,进而把握归有光“琐碎里有无限烟波,平淡中显无尽深情!”的散文特征。
学习活动一:选材(人物与事件)与情感表达
这部分主要采取学生分组活动,学生相互之间阅读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选材与表现的情感来探究出几篇散文的共同点。
从几篇文章选取的人物来看,有丫鬟寒花,有女儿二二,有妻子,也有自己的母亲,这些人物都是作者身边的熟悉的普通人物,而其中蕴含的情感并非很多文章中显示的道德的沦丧,如寒花来时十岁,又十年而逝,青春和死亡竟然联系在了一起,难免令人哀伤。读者哀伤的不是德行的沦丧,而是生命之美的消亡。
从几篇文章选取的题材来看,选择的都是小人物的短暂的瞬间,并非刻意从人物的身份去刻画人物的某种特征。写丫头寒花并未从她操持家务的能力入手,而是写她可爱俏皮的短暂瞬间,使得寒花性情得以凸显。写小女二二仅用几个动词则将父女深情跃然纸上,短短文字中写出生存与亲情冲突的人生困境,生存生活压力对亲情的剥夺,令人读之落泪。
学习活动二:写法探究
思考探究:归有光的散文写作为什么能够用简单的文字,平凡的人物和日常的琐事打动人心?他散文中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特点?他的语言又给我们是怎样的感觉呢?
在归有光的散文中选材上以小见大,而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也是抓住人物的小细节、哪怕是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如二二的见到父亲时候的“一跃”,家奴报丧时候先言它事,徐言二二之死一事。他散文的语言“不饰雕饰,自有风味”,用极淡之笔写的是极真极挚之情。他的散文并无传奇的情节故事,有的只是琐碎的片段的回忆,而这些琐事和片段连缀在文字中并非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真情,真正做到了为文“不平而鸣”,故而,他的文字字字都蕴含着动人的力量。
学习活动三:记叙文写作
我们说不论是什么样的阅读最终的目的都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与情感表达,也就是为了写。我尝试着将归有光的亲情类文章集中在一个课堂里完成是在进一步拓展延伸对归有光其人其文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也能让学生初步领悟到高一阶段正在训练的记叙文如何写才能打动人心,记叙文并不需要追求华丽的语言和出奇的情节,只需要像归有光一样用质朴的文字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请学生找出自己读过的类似的亲情类文章。
学生找出的篇目主要有:孟郊《游子吟》、韩愈《祭十二郎文》、苏轼《江城子·记梦》、朱自清《背影》、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学习活动四:考场佳作欣赏
欣赏湖北考生高考优秀作文《站在老屋的门口》
2 教学思考
此次的教学活动,解决了我长期思考的些许问题。课堂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堂,让学生从单维单向的“传递——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多维多向互动的“聚合——辐射”式学习,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
在类似的主题类课文学习中,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的内容拓展性、丰富性很强,并且往往与课本联系不大。如果能讓学生如此长期积累,学生必然能够增长见识,活跃思维,也能逐渐地在一次次深阅读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一课是在高一上学期上半学段展示的,学生阅读程度还在初中水平上,他们大多数更倾向于感悟性思维,擅长表象选取,直觉感悟,描写兼抒情;而高中阶段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思维,让其学会发现甚至研究问题,形成自己对文本对世界对人生独立的看法和见解,我这个课堂的尝试也恰恰符合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这样的一种转变。
于我个人而言,面对这样广博的文本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见识,我则需要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思考,一起讨论。静下心去读好一本书,一个专题的专著,这不仅是自我的提升,更是我打开新的教学课堂的锁钥。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