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晚娥
【课题名称】《什么是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1.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书、笔盒、1元硬币;剪刀、直尺、水彩笔;.课本附页2的图3。
【课堂写真】
1 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这是深圳市行政区划图,你能找到自己家所在的区域吗?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光明区比福田区大。
生2:我发现光明区比宝安区小。
师:你们所说的大小指的是什么?
生:这个区域围起来的里面的这部分比较大。(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面”上来。)
师:看来生活中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
2 探索新知
2.1 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师:通过刚才几种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师: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物体的面,你能找一找、摸一摸并说一说它们面积吗?(按下暂停键,在四周围找找看)
生1:门表面的大小就是门表面的面积;
生2:树叶表面的大小就是树叶的面积;
生3: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2.2 感知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师: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面积,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各种图形。那图形里面这部分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
师:请小朋友们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把图形里面表示面积的那部分涂上颜色。(按下暂停键,动手画一画,涂一涂并说一说)
生1:我画了一个圆形的笔筒底面,这部分是笔筒底面的面积。
生2:我画了一个爱心形状的收纳盒底面,这部分是它的面积。
生3:我画了笔盒的底面,是长方形的,这部分是笔盒底面的面积。
生4:我画了一个这样的图形,发现涂色时涂到外面了。
(对于这种做法,我没有及时否认,也没有正面评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图:
师:有位同学涂色时遇到了困难,大家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生1:这个图形没有连起来。
生2:这个图形没有密封。
生3: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
(在思考交流中引出只有“封闭图形”的大小可以测量比较。)
2.3 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师:一起来比一比下面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出示几组大小悬殊的图形,观察比较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课件动态演示几组图形重叠比较的过程)
2)借助工具比较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师: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生1:正方形面积比较大。
生2: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生3:正方形比较宽,长方形有点长,面积可能一样大吧。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看来这两个图形光凭眼睛看无法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大?你能想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吗?(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
师:请拿出课前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选择合适的工具想办法来比较。
引导学生选择剪刀,尺子,小图形等去寻找验证策略。(按下暂停键,动手试试)
生1:我将两个图形重叠,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剪下来,再重叠进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面积大一点。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他用到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剪拼法。
生2:我用了摆图形的方法,但好像比不出来。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3:他用摆三角形的方法,可是三角形有的大,有的小,比较不出来。
师:用摆图形这种方法的前提要统一大小,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我用摆圆形的方法来比较,正方形摆了9个,长方形摆了8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大。
生5:我也是用摆图形的方法,不过我摆的是小正方形,发现大正方形摆了16个,长方形摆了15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大。我觉得这个方法比生4的要准确。
师:生5说他的方法比生4的准确,你们怎么认为?
生6:我也觉得生5的方法比较准确,因为生4用摆圆形的方法还有空隙,容易出现误差,而生5的方法用正方形去测量就没有这个问题。
师:看来选择摆图形还要选择合适的才行,还有别的思路吗?
生7:我用了计算的方法,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得到正方形是16,长方形也是16,它们是一样大的,怎么跟你们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8:这位同学计算的是图形的周长,不是面积。
生9:周長表示的是图形边线长度的和,而面积是图形里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3 实践应用(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用方砖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4 走进生活,感受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课件播放户型面积图、国土面积、手掌面积、电影院屏幕和电视屏幕、钟面和手表面、各种尺寸的蛋糕表面,各款华为手机屏幕面的对比等)
【课后解读】
为了使线上教学不枯燥,既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又实效性强,我本节课的设计上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伊始,由“深圳市行政区划图”的谈话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练习本、笔盒和硬币等封面的大小,并摸一摸,摆一摆,初步感知面有大小。然后让学生充分运用身边的实物去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录制微课时我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比较方法,比如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比较;有的可能用三角形、圆片摆一摆、数一数;有的用小正方形来拼摆,还有可能量边相加的方法,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交流体验中让孩子们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公明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