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摘 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创建与幼儿教育需求相适宜的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自己适宜且喜欢的环境下开展学习与互动,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则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且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使得幼儿能够在童年生活中获得更加积极的发展体验。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教育环境构建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班级环境的接触与感受能够帮助幼儿从外部世界获得知识与经验,推动幼儿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的转变发展。
关键词 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040-02
幼儿教育是人类的启蒙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组织开展的重要场所,需为幼儿提供丰富、健康、和谐、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需求。因此,在当前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研究,让幼儿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良好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教育关系分析
(一)班级环境与幼儿认知结构紧密相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幼儿智慧及认知结构的发展,环境的潜在影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认知方式的全面改变,幼儿将从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主动发现性学习。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环境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与有效的互动经验,环境的建设将会对建构学习效果产生根本性影响。蒙台梭利指出,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幼儿与环境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帮助幼儿了解自我,逐渐实现人格的完善。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要关注知识性内容,更需要关注班级环境的创设。
(二)幼儿个体对环境具有敏感性与关注度
班级是幼儿每天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在物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环境创设工作将会对幼儿产生较大影响,积极的环境能够让幼儿更加自信开朗,而压抑封闭的环境则会导致幼儿自闭自卑,由此可见良好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同时他们又具有共性特点和爱好,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整体需求与个体需要,在班级内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成长与教育环境,保证每一名幼儿都能够有效地融入环境,进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环境的创设涵盖了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静态物质方面,同时也包括动态精神文化方面,而幼儿对环境的变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每一次环境变化都会对幼儿产生显著影响。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有效性实现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
班级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有趣,有趣的环境才能够吸引幼儿关注并融入其中。班级环境面向三至六岁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趣味性是吸引他们关注的最有效途径,为了保证环境创设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张贴形象而夸张的图片、摆放动画人物、提供多样化的游戏道具等等,这些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他们将非常乐于参与其中,进而与环境展开有效互动。
(二)动态性
班级环境是变化和动态的,它会随着幼儿成长及幼儿需求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注意环境的及时调整。当幼儿不再喜欢班级环境或不再适合幼儿发展需求时,教师要及时改变,经常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环境创设调整。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过新年》《腊八节》《开春啦》等等主题,根据节气和节日对班级内的环境进行调整,带领幼儿们感受不同节日的气氛,同时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新鲜感。
(三)教育性
班级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收到全方位的影响和教育,这也对环境创设提出了教育性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环境创设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而学生们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教师在班级内设置了一个日历与天气像融合的小栏目,学生们每天将当天的天气符号和星期几张贴在月份栏里,这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了时间与天气,同时也感受到的了时光的快速流逝,不同的班级环境能够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其教育潜能。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需要正确的策略
(一)坚持以幼儿为主,注重教育特性的实现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有效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活动之中,同时保证幼儿能够对环境创设活动过程保持浓厚兴趣,这才能够将环境创设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例如自然角就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地方,每次自由時光时孩子们都会去照看他们。因此,教师带领孩子们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黄馨昊:“我想种葱,我家里烧汤的时候需要用的。”张佳颖:“我想种鲜花,送给我的妈妈”。孩子们都说了想种植的植物,于是笔者首先对自然角进行了区域的规划,再进行种植。之后,笔者又开展了哪些植物可以发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认识将认为可以发芽的植物画下来,然后进行小组或个人的种植,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笔者还进行了土豆发芽的实验,看看土豆生长在土里、水里、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哪个土豆生长得最快最好。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坚持以幼儿为主体能够发挥幼儿的主动作用,保证环境审美性的同时,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安全、稳定、和谐发展与成长。因此,在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时,应保证幼儿园班级环境具有较强的审美性、保护性、教育性、发展性。
(二)注重环境构建多样性,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教师在班级环境构建过程中要注重环境构建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入手为幼儿构建丰富的班级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获得不同的感受,进而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环境构建,孩子们通过调查身体部位的变化和能力方面的各个变化,观察对比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交流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成长。有的说长高了、体重变重了;也有孩子说自己现在已经会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自己洗碗、帮助家人打扫卫生等等。教师们将孩子的照片和调查表收到后,进行展示。孩子们可以抽空看到自己调查的内容,也能看到其他同伴的内容。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组织开展的重要场所,需为幼儿提供丰富、健康、和谐、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需求。
(三)构建游戏性班级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游戏性环境能够促使幼儿有效地参与其中,进而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彻底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升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效性。例如,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自己去规划自己的游戏场地。今天的科学区,孩子们把它设立在教室中间,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经常跑来跑去,于是笔者上去询问是什么原因。朱家睿:“我们需要去厕所装些水”。蒋语晞:“我们还要去建筑工地借助一些材料。”于是笔者引导他们先和同伴商量好自己的任务,合理分工。在游戏的最后点评环节,笔者询问孩子:科学区如果放在其他地方会不会更合适?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场地进行游戏。幼儿园班级环境,尤其是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其创设的科学性与高效性离不开教师统筹规划能力的支撑。
三、结论
幼儿的成长本质上就是与周围环境交互和作用的过程,环境对于幼儿成长不仅仅发挥着催化作用,更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班级环境是幼儿园生态体系的核心构成,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幼儿个性的发展都需要环境的推动。班级是广大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班级环境创设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为教育工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晏理,唐振宇.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张掖市幼儿园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4,30(06):123-128.
[2]鲁晶.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及几点创新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