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骢:想尝试“内容质感更高级”的12集短剧

2020-10-26 06:45纪文彬
综艺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短剧新规精品

纪文彬

新规的目的是鼓励创作优质内容,鼓励公司用心做内容,逐渐将投机之人清理出行业,这是件好事。

其中,申报备案公示时提供完整剧本、限制演员高价片酬的规定,对我们没有影响,因为我们直是这么做的。唯一会有变数的,是”鼓励30集以内短剧创作”这条。众所周知,制作成本较高的剧集,增加集数可以降低单集成本。如果单纯压缩集数,综合成本就较难控制。

例如我们最近正在筹备的一部剧,原计划48集,经反复讨论,减少冗长部分,砍到36集,最终又缩减为24集。虽然集数减半,制作成本却没降多少:主角片酬差不多,拍摄场景、道具费用差不多,仅因制作周期稍短能省一点儿费用,但每集单价势必增长。因此制作这类项目,更需要制片方抱着打造精品的心态。

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前,控制成本的难题,或许需要生产链各环节都降低些价格,才能帮助制片方降低综合成本。但实际上谁都不会主动降价,外加疫情影响,行业会经历阵痛期。不过,即便短剧创作成本较高,我还是想尝试12集短剧项目。对我而言,这形式不仅内容质感看起来更高级,也更诱人。

目前国内剧集的播出方式主要以日播为主,短剧周播未必能如日播剧般增加用户黏性,日播的话,又不能持续累积、释放短剧热度。对于平台而言,购买单价更高的短剧看似不划算。但实际上,如果能带来更多的播放量、更高的话题讨论度,看重性价比的平台方会愿意购买更贵一点的短剧。至于短剧播出较难实现长剧的长尾效应,我建议平台方可针对精品内容,推出某部剧单独付费的模式。如果段时间内出现多部精品短剧,会催化行业短剧创作热潮。

新规对编剧地位提高程度有限,不会发生质的变化,除非编剧自身职务转变,比如编剧转型导演,制片人等。以往业内确实存在压榨编剧、套取创意骗稿费的现象,“完整剧本”的规定保障了编剧权益,但并不能使编剧像导演、制片人一样成为剧组的中心,毕竟文字工作和拍摄是两回事。拍摄过程中,画面实现不了文本表达怎么办?成本超预算拍不完怎么办?此类问题编剧解决不了。

编剧要提升话语权,关键看自身能力,和外界政策关系不大。像刘和平、高满堂这些能出好剧本的编剧,一直都受行业尊敬。在我们公司也是如此,有能力的编剧自然有好机会。有高薪,那些抱怨生存压力大的编剧,往往作品不好但又不自知。目前編剧行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和中层人员严重断层,新入行的编剧中愿意沉淀积累,慢慢磨基本功的人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短剧新规精品
压缩驾照“分虫”非法市场
抖音测试“短剧”入口等
短视频正在“变长”快手发布《2021快手内容生态半年报》
微短剧的“前”与“钱”
监管新规下P2P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