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姜诚
【摘 要】 为进一步完善航运服务功能,结合湖北省港口发展的自身特点,应用多层次模糊分析法,以湖北省18个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政策环境、经济条件、港口营运技术条件等3个指标构建湖北省港口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为湖北省港口建设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市场化转变提供目标和方向,并以此为确定“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港口发展的重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港口发展;综合评价;综合交通;多层次模糊分析法
0 引 言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从长江水运、综合交通、产业、城市、开放、生态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与此同时,国家正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重大战略。根据2007年7月交通部发布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等3个层次,其中明确湖北省港口中的武汉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等4个港口为主要港口。根据2005年《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湖北省地区重要港口19个,一般港口28个,2012年新增恩施港(清江)为重要港口。至此,全省重要港口共有20个。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区域性重要港口位于高等级航道(长江和汉江)上,在区域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港口是除主要港口、区域性重要港口以外的其他需要规划的港口,受客观条件限制,一般港口运输腹地范围较小,港口功能及服务能力相对有限,但各港口仍然是腹地对外物资交流和居民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内河港口作为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内河港口的持续快速发展,各港口之间在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发展规模及速度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部分非主要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针对不同港口的优势,确立不同港口的重点发展方向,创造出各自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对港口、码头的发展和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结合湖北省港口发展的自身特点,本文使用多层次模糊分析法,建立湖北省港口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模型,对评价对象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和排序,在参考有关资料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得到湖北省港口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确定湖北省港口发展的重点,为港口规划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港口综合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1.1 选取港口综合评价指标
湖北省港口发展综合评价属于多指标评价。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遵循整体性、可比性原则、可度量等原则[1],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专家意见及柔肠寸断实地问卷考察,选出技术条件、腹地经济、政策环境等作为港口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每米港口岸线吞吐能力、能力利用率、集疏运条件、航道条件、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比重、经济增长率、GDP占全省比重、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政策支持力度等作为三级指标。港口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多层次模糊分析法分析步骤
多层次模糊分析法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集各因素的权重,再结合实际情况对评判集进行模糊评判,最后进行分层次模糊综合評判,对评价项目进行排序。[2]
1.2.1 构建判断矩阵
在模糊判断矩阵中两两因素的重要性比较是通过标度进行的,依据标度方法,各因素之间两两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判断矩阵。为了使决策判断定量化,采用1~9标度方法,其中rij (i,j=1,2,3,…,n)表示第i个元素ai与第j个元素aj的相对重要性程度:rij=1,表示ai与aj同样重要;rij >1,表示ai比aj重要;1> rij >0,表示aj比ai重要。
1.2.2 求解判断矩阵的权重
本文计算判断矩阵采用和积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其元素的一般项为
=
②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求和为
=
③对特征向量W=(W1,W2,…,Wn)T作归一化处理:
=
④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
max=
式中: (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1.2.3 一致性检验
根据公式求解的权重值是否合理,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
CI=
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的值越小(接近于0),表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一般判断矩阵的阶数n越大,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便越大;n越小,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便越小。
对于多阶判断矩阵,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的指标值见表2。
由表2可见,1阶、2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阶数大于2阶时,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成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
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时,需要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1.2.4 确定因素集权重
在通过层次总排序确定了各级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后,即可自上而下求出各级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度(也称系统总体权重)。
1.2.5 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
①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因素集U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U={u1,u2,u3};
第二层为u1={u11,u12,u13,u14,u15,u16},
u2={u21,u22,u23,u24},
u3={u31}。
因素集的评判矩阵通过上述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②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评价集V包括湖北省港口综合评价的研究对象。评价集V的评判矩阵由对不同港口进行模糊评判而得出。
③分层次综合评判。对权重集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加权求和型,将评价结果按照大小进行排列,从中选出评价值较高的港口作为湖北省“十三五”期港口建设的重点。
2 湖北省港口发展综合评价
2.1 构建各指标层级之间的判断矩阵
本文构建的港口综合评价模型主要考虑技术条件、腹地经济和政策环境指标的影响。通过专家意见,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性比较结构构成判断矩阵A。
A=
第一层各指标的权重表示为W:
W=,其中max=3.009,CI=0.005,RI=0.58,CR=0.008。
同理得出技术条件指标、腹地经济指标和政策环境指标的权重:
技术条件指标各因素的权重W1为
W1=, max=5.243,CI=0.061,RI=1.12,CR=0.054。
腹地经济指标各因素的权重W2为
W2=, max=4.118,CI=0.040,RI=0.9,CR=0.044。
2.2 分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专家意见,制定了5个等级的港口模糊评价评分标准(见表3)。
根据各港口的具体地理位置、货运及经济条件等,对评价研究的对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R为对应的模糊综合评判得分)。
B1=W1 R1=(4.977,4.94,4.181,4.319,2.799,3.694,4.352,3.009,2.939,3.898,2.41,2.241,2.241,2.173,2.206,2.241,2.208,1.715)
B2=(4.251,3.18,2.635,1.692,2.185,2.365,2.09,2.635,2.635,3.18,2.422,2.09,2.09,2.147,2.147,2.64,2.635,2.185)
B3=(5,5,5,5,5,4,5,4,4,4,3,4,5,3,4,5,4,3)
2.3 高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权重W={0.298,0.541,0.161},则综合评判为
B=W R==(4.588,3.998,3.618,3.593,3.199,3.024,3.233,3.008,2.987,3.526,2.511,2.443,2.604,2.292,2.463,2.901,2.728,2.176)
2.4 模糊綜合评判结果分析
通过专家意见,本文将得分在3.5分以上的港口定义为第一层级港口,得分在3.0分以上的港口为第二层级港口,得分在2.5分以上的港口定义为第三层级港口,得分在2.5分以下的港口定义为第四层级港口。港口综合评价具体结果见表4。
3 结 语
(1)从港口城市经济情况、宏观政策条件及港口自身内部条件等3个角度构建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8个湖北省内河港口的发展进行评价,得出港口综合实力的排序结果。根据港口发展评价体系结论,明确了湖北省港口发展的重点,即应继续保持对第一层级港口(武汉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和襄阳港)的建设力度,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湖北省港口体系。
(2)在多项国家政策推动港口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明确湖北省水运发展的要素是航道、港口、船舶、支持保障系统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其中航道和港口是湖北省水运发展的硬件设施,也是湖北省水运发展的基础。
(3)“十三五”期,湖北省港口建设将改变发展模式,将从政府引导投资为主向市场化转变。湖北省港口发展综合评价可以对湖北省港口发展进行层次划分,确定湖北省各港口的发展定位,明确湖北省有限的港口建设资金投资的方向和目标。
武汉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襄阳港作为评价后的第一层级港口,湖北省对其港口发展的重点应按照“建枢纽、扩能力”的原则,建设“铁水公空”互联互通的五大枢纽港口,打造以武汉新港为龙头的长江中游枢纽性港口集群;进一步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长江黄金水道与路网的衔接,实现水陆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李志,蒋惠园,李红亮,等. 基于F-AHP的内河港口竞争力分析[J].水运工程,2009(10):91-95.
[2] 张闯.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研究――以A物流企业为例[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