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

2016-10-31 16:05刘扬孔繁士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创新人才高等学校

刘扬++孔繁士

摘 要: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人才评价机制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四个基本评价原则及一套定性定量结合、多维立体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通过对人才创新的价值和内涵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学术评价;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06-02

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正演化为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强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人才问题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选拔并培养高素质、具有强大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校中的学术带头型创新人才成为最具价值、最为稀缺的资源,是实施人才强校的根本所在。创新人才评价属于学术评价研究范畴,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大胆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以及科学引领、推动创新十分重要。高校需建立起科学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基本素质、知识水平、研究潜力、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的评价等。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着高校能否健康发展,影响着高校的学术和科技发展水平。文章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期望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学术指标评价方法,以促进学术繁荣,实现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高校创新人才及其学术评价的问题

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层次创新人才是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健全的创新人格,而且能以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创造出新成果、新技术或新方法,对学术研究和科学进步做出贡献。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就设立专项支持计划对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进行支持,旨在高校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学术带头作用的创新型人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学术评价机制肩负着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通过对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承认来引导与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评价机制的要素有评价组织者、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综观现有对人才的学术评价方法,有的采用基于同行评议的定性评价方法,有的采用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定量评价方法,有的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综合评价方法,但深入研究这些方法之后,发现它们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人才所属学科存在粗粒度划分问题。由于人才来自众多的学科类型,专业领域广泛,而现有评价方法多基于粗粒度的学科划分,宽泛的划分方式导致专家对人才的研究方向和水平不甚了解,抹杀了对人才评价的细节,导致评价结果准确性不够。

(2)量化评价体系存在被滥用问题。一些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合于评价科研机构或组织,并不适合评价研究人员个人。这些量化评价指标在个人层面评价应用上存在很大风险,不能仅用单一的指标测度即轻率地得出结论,否则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

(3)评价过程中存在非学术因素问题。如果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存在一些诸如学术单位体的利益关系或其他一些人情关系,都将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另外,在定性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同行专家过分重视被评价对象的知名度现象,这会影响年轻学者的脱颖而出。创新人才评价是一项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的复杂工程,为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首先要获取人才的全面信息,主要包括:第一,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育背景、工作简历等。第二,学术地位情况,包括科技荣誉如学术地位与贡献度等、为本学科内专业学术委员会贡献情况、为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的审稿等贡献情况、社会权威组织的评价等。第三,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情况,包括论文、著作、专利、项目、成果、获奖等科研水平与成就等。第四,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包括与国外同行科研合作情况,受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做大会报告情况等。第五,学术作风和科技信用等。第六,近期研究工作思路与可行性研究计划。

二、高校创新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机制

是否取得创新性科技成果是衡量科技创新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要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学术评价机制,通过激励、约束、监督等方式,确保提供人才发展的土壤和环境,而机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学术评价机制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评价方式科学化机制。通过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实际考察及评价机制的建立和操作,总结出以下四个评价原则,并建立起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1. 评价原则

(1)综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通常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每一个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出现都会引起被评价者对指标的迎合和追逐,导致所有的单一标准都可能因误用和滥用而失灵。因此,评价指标不仅包括学术水平直接评价指标,还应包括对本学科学术贡献度、学术交流情况和学术作风与道德水平等间接评价指标。

(2)同行评议原则。国内外学术评价最通用的方法是同行评价,它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要坚持以同行评议为基础,建立以学术共同体为基础的同行专家评价体制,要求评价专家从科学研究的整体事业出发,从保护和支持创新人才、培育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历史责任出发,公平、公正地对人才进行评价。

(3)量化可比原则。为使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创新人才的竞争力水平,应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这就要求评价指标能做到分类评估、同类比较。指标的权值量化要具有可比性,能够抓住影响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因素,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评价标准。

(4)反馈监督原则。反馈监督机制的独立性要贯穿于评审全流程,包括材料的申报与审查、小同行专家库的建设与遴选、评审过程的监督及评定结果的公示与反馈等环节,从而保证评价的透明性、公正性和可信性。建立同行专家库,随时对同行专家的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科学道德进行监测,以保证评价专家能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无偏见地进行评价,能够根据学术共同体的意见及时调整专家库成员,以避免人际关系对评价过程的干扰。

2. 评价方法

(1)“三维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体现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要素,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业绩、潜力等,构建出“研究基础水平——创新能力与素养——培养前景”三维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这三个维度对创新人才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每一个维度要选取最能反映创新人才能力水平的具有代表性的具体指标,比如:“研究基础与水平”维度:发表论文及专著、获得各类科技奖励、科研项目、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学校交流与合作;“创新能力与培养”维度:研究方向创新性及可行性、学术作风与学术信用;“培养前景”维度:学术经历、学术地位与科技荣誉、学术贡献与影响。创新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因此要对候选人的科学作风、学术信用进行认定。此外,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具有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作风,注重他们在团结协作、组织科研梯队和建立研究基地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总之,对创新人才的评价是要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人才进行分类优选,以体现人才评价的科学内涵。

(2)“分类归一、权重分级”的量化评价标准尽管采用纯粹的量化评价方式,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有一定弊端,但量化学术指标仍是同行专家对研究人员做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即使采用纯粹定性的同行评议方式,也会在“定性的推荐信里从后门引入定量的评价指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抽取并确立具有代表性和较强独立性的各项指标,然后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各评价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权重和权值。在确定指标权重方面,有许多方法可供参考,如层次分析研究法、特尔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研究法等。本文主要采用专家咨询的经验判断法和层次分析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指标权重和权值。对聚类后的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每一个维度都有一个权重ωi,满足∑ωi=1。在确定指标权值方面,主要参考目前对学术成果影响力进行判定的权威指数,例如,对论文级别进行判定的指数主要有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和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目前,关于对论文的刊物级别评价主要参考JCR报告中发布的刊物影响因子,以及在增强版报告中发布的刊物特征因子。特征因子是比影响因子更先进的一种评价指数,不仅考虑引用次数,还考虑引用刊物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来源于美国博士研究生L.Page和S.Brin研发的对互联网的网页重要性进行排序的PageRank算法。此外,为了体现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程度不同,还要根据作者在论文中的排名进行差分计算来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

(3)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小同行”评议方式。同行评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议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同行专家在学科划分上过于宽泛,即所谓的“大同行”评价,往往会导致不公平和不准确的结果,因此,要建立“小同行”学术评议制度。小同行,是指同行专家必须是真正的同行,保证专家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对被评价的学术方向和进展相当熟悉。小同行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非学术单位体。在学术共同体中,学者忠诚于学术共同体甚于忠诚于学术单位体,这样才能在本研究领域内公平、公正地对创新人才进行评价。在小同行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定性描述中,可引入定量的指标加以佐证;在使用定量评价指标时,亦可引入专家的定性描述加以补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再做结论,这两种评价方式相互辅佐又相互融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一项涉及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完善,不断探索新的、作弊成本更高的测度指标,不断探索新的学术评价模型。此外,要淡化学术之外的标准,防止过度评价,以营造一个鼓励学术创新的宽松氛围,激励高校创新人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勉中.人才战略与高校管理机制创新[J].教育与现代化,2007(01).

[2]赵沁平.加强高校科技工作推动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科学基金,2002(03).

[3]张体勤,姜道奎,伊振中,等.基于文献聚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2(25).

[4]杨建林,朱惠,宋唯娜,等.系统论视角下的学术评价机制[J].情报科学,2012(30).

[5]周春雷.试论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与根源[J].图书情报知识,2011(02).

[6]A ABBOTT,D CYRANOSKI,N JONES,et al.Do metrics matter?[J].Nature,2010(465).

[7]杨金梅,李长爱,冯虹,等.教育评价理论、技术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

[8]沈春光.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2(08).

[9]张应强.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22).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创新人才高等学校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