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灿的艺术手法

2020-10-26 02:28徐瑞郎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酒旗澄江下阕

徐瑞郎

《桂枝香》,词牌名,始见王安石词。历来名家评价很高,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都达到了崭新的水准。王安石词作不多,而“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草堂诗余》引杨湜《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梁启超评此词可“颉颃清真{周邦彦}、稼轩(辛弃疾)。”《艺衡馆词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风峭刻,政治色彩浓。诗词更大于文,瘦硬清峻,意新语工,多有名章妙句传世。《桂枝香》这首词,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金陵(今南京)景物赞美和兴亡感叹,寄托作者对朝政大事和国势强弱的担忧。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上阕描绘金陵壮丽秋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阕怀古讽今,议论时弊,将历史与现实连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主题,开拓了词的境界。尤其是词作艺术手法多样,自成一格构思精湛,大笔挥洒气象宏阔,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逐一列举分析,体会中华诗词古典之美。

王安石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首先,点染法。

上阕描写金陵壮丽秋色,尽用这一手法。点染本为国画传统技法,后借用到诗词中来。点,即点明抒写的情感、道理,使读者了然于胸;染,是渲染、烘托,以具体事物景物将点明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使读者更具体更生动把握。词开头三句:“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即为点,点明是金陵晚秋,交代时令及所見景象。然后写秋景,分三层渲染。第一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描写金陵山水。清澈透剔的长江像白绸绵延千里,翠绿的山峰如箭簇尖峭。山景一一峻峭挺拔,富有生机;水态一一清澄静美,无尽无休。写山水秋色,没凄寒萧瑟,与柳永笔下的秋迥然不同,这与作者不同一般文人富有政治家胸怀分不开。第二层:“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描写近景。晚霞余晖中船往来穿梭,乘着金风酒旗飘荡。“帆”“棹”以船部分代整体,用“征”“去”修饰,组成动宾词组,突出船只往来不绝热闹繁忙。“酒旗斜矗”描绘酒家众多,旗帜飘荡,暗示金陵的繁华。第三层:“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写远景。词人远望,江水象天河,彩船画舫在淡淡云端飘浮,水洲白鹭翩跹起舞。“星河鹭起”是死景活用。南京西南长江有白鹭洲,地名活用,写成动景,平添生机。最后“画图难足”作结,景色多么壮丽,图画难以完美描绘!作者直抒胸臆,层层渲染,绘出美丽壮观的秋景,为下怀古讽今铺垫。由此可见,点染修饰手法,可收情景相生的效果。只有点,无法感动人;光靠染,很难更光彩。点染结合,才有强大艺术感染力。

其次,用典法。

下阕怀古讽今,多用此法。用典是以历史故事或前人诗句表达思想感情,加深诗词意境的艺术手法。念往昔句,由登高所见过渡到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故事。紧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二句用典。“门外楼头”出自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意为隋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还在寻欢作乐,这是亡国悲剧的缩影。其后隋兵入城,俘虏陈后主、妃子张丽华,陈国灭亡。门外,指朱雀门外。楼头,指张妃住结绮阁。“悲恨相续”,指南朝各王朝的覆亡相续。(暗指隋炀帝江都的身死国灭及五代南唐的灭亡。)此处暗用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千古凭高对此”二句直接抒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诗意,“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六朝旧事随流水消逝,眼前除了衰飒的自然现象,再见不到什么。结尾“至今商女”三句,融化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讽喻当朝统治者不吸取教训,依然存在亡国之忧。《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作,其词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把它看作亡国之音。结句点题,含蓄点出宋朝潜伏很大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情。

需要指出的是,上阕也有用典。“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语。上下阕五处用典,词雅耐读,富于文采;又怀古讽今,咏史言志。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实属少见,可窥功底。

最后。起承转合法。

“起承转合“音乐曲式常用,诗词也很讲究,是历代诗词家创作经验的总结,这首词全篇用了此法。“起”即开头,创造意境,奠定基调。“承”接起句,延续深化,加深情景。“转”是变换,别开生面,把文意推向高潮。“合”是结尾,点明主旨,抒发感情,结束全文。

词上阕前三句是“起”。“登临送目”笼罩全篇,从此生发。“故国”点明金陵,为下阕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上阕后几句是“承”,写景从总体开始,接着近景、远景,最后用“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写景,又为转入下阕铺垫,安排十分妥贴。念往昔后几句是“转”,表明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对此”二句,写出对历来凭吊金陵的看法。以上“转”入现实,结句回到今天,首尾圆合,丝丝人扣。结尾三句是“合”,议论作结,讽喻现实,寄托对国家大政的看法。全词“合”得巧妙,点醒主题,感染读者,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桂枝香》艺术手法兼有,璀灿夺目圆熟精到,诗词内容表达完美,至今仍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抒言(学者 作家 诗人)

2020年7月15日瓴园写毕

猜你喜欢
酒旗澄江下阕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酒旗高悬迎客来
风中的酒旗
第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