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摘要】与其他行业技能大赛一样,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报刊编辑学习新知识、转变新理念,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规则素养、编校技能,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强报刊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报刊业发展。
【关键词】技能大赛;报刊;编辑;人才培养;素质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1]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871种,共出版期刊10139种。[2]全国报刊种类众多,尤其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报刊业竞争更趋激烈。报刊业守好新闻舆论阵地,提高质量,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主要靠什么?靠人才。编辑是报刊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编辑素质的提升对报刊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报刊编辑素质的提升有多种途径,比如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接受继续教育,参加集中教育培训,自学,在工作实践中锻炼等,而参加行业技能竞赛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2019年10月在北京举行,而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是在2016年12月举行的。这两届技能大赛的举办,不但有利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活动,而且对加强报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报刊编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业技能大赛的意义
行业技能大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职业院校为例,教育部牵头办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地办的也有各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搭建展示平台,引导职业院校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是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核心衡量标准之一。[3]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学知识、比技能、练本领、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有技能大赛,正如普通高中有高考一样,意义重大。
不仅是职业院校,我国许多行业都举办有技能大赛,如银行业技能大赛、餐饮行业技能大赛、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大赛、印刷行业技能大赛等。关于媒体,图书出版行业有韬奋杯[4],报刊行业有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这些行业技能大赛的举行,促进了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升了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自从工匠精神得到提倡后,技能大赛的氛围在全国更加热烈。利用技能大赛,给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以鼓励,进而带动整个行业对高水平技能的认同,这正是技能大赛最重要的价值所在。比如河南省2020年五一劳动奖章名单第一部分表彰的就是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优胜者,有184人获得奖励。[5]这是给予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很高荣誉,极大鼓舞了各行业从业人员提高技能、努力工作的热情。
二、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对提升报刊编辑素质的作用和意义
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规格高,范围广,专业性强,影响大,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工作激情成为报刊记者、编辑、校对人员不断提升编校工作水平的动力,激励着报刊从业人员学知识、提技能、练本领,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好的业绩,为推动报刊编校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一)大赛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激发了从业人员的热情
以第二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为例,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期刊协会承办。全国大赛组委会由中宣部一位副部长任主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和中国期刊协会会长任副主任。大赛的规格高,受到了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重视,大赛推行的力度大,影响也大。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各省份大赛组委会组织,决赛由全国大赛组委会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在京新闻单位900家报刊单位近3万人参加了初赛,从中选拔出了36支团队参加决赛。[6]在初赛前,许多报刊出版单位组织了选拔赛,选出本单位的队员参加培训和初赛,这样算来,实际上参与大赛的从业人员不止3万,而是更多。初赛结果,尤其是全国决赛结果出来后,各参赛报刊出版单位对大赛和自己团队选手获奖情况在纸媒或新媒体上大力宣传,不少省份的媒体也做了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省份的党报《河南日报》对本省代表队获奖就刊发了消息[7],中央媒体如人民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等都有报道[8],可以说掀起了一轮宣传报道热潮。这既是对大赛的介绍,又是对获奖团队和选手的表扬,还是对所在报刊的宣传,涉及的范围广,关注的人员多,带来的正面影响很大。
大赛初赛结果出来后各省份对获奖团队和选手都有表彰,决赛结束后,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发布文件表彰获奖单位和选手,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参赛选手获奖情况作为本人职称晋升、职级认定的参考依据,大赛给予参赛团队和选手的荣誉很高。这极大激发了报刊行业从业人员的参与热情、学习热情、工作激情,促进了报刊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大赛试题特点分析
大赛决赛为现场竞赛形式,比如第二届大赛,参赛的36支代表队抽签分为三组,每组12支团队同台竞技。组委会邀请了电视台的两位主持人担任决赛的主持人,各参赛团队选手坐在竞技台两侧答题,竞技台下面第一排是领导席和评委席,后面是观摩席,不参加比赛的队员和领队可以坐在观摩席观看比赛。
每组的试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兩种类型,题型情况如表1(首届大赛试题也大致类似)。[9]选手和观众都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竞赛题目,在所有参赛团队做答或答题时间到了之后,当场公布答案,评委进行精彩点评和详细讲解,使选手和观众对答案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真正得到提高,这也是大赛的创新之处。
(三)大赛促进从业人员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报刊在党的新闻舆论和出版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刊从业人员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编校工作是报刊担负党的新闻舆论使命任务的重要基础保障,必须严格把住政治关,不能出现方向性、导向性错误。这是对报刊编校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也是大赛的考查重点。大赛首先突出政治性,重点考查选手的政治素养,考查编校人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内容在大赛试题中也有巨大的题量和比重。如笔者和队友参加第二届大赛时,就非常系统、非常认真地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等,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解和运用,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大赛带动了政治学习热潮,提高了报刊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四)大赛激励从业人员学习新知识、增强新理念,提高规则素养
第二届大赛要求每个代表队中至少有一名来自新媒体部门的选手,竞赛内容对媒体融合发展理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与行业发展改革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都作了重点考查要求,试题中也有相当分量的这类题型。这些都带动和激励了报刊行业从业人员学习新知识、增强新理念,努力理解掌握和运用媒体融合发展理念,从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两届大赛都对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标准等做了重点考查要求,初赛和决赛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试题,激发了报刊从业人员对这些法规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报刊从业人员遵守新闻出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标准的理念,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规则素养。
(五)大赛促进报刊编校人员练好编校基本功
大赛是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对编校基本功的考查是重头戏,大赛重点考查编校基础知识,侧重考查业务理论知识水平和专项业务实践能力。大赛的必答单选题、抢答多选题的大半和抢答改错题、必答能力题的全部,都是对编校基本功的考查,范围涵盖字词、成语、关联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典故、语法、修辞、逻辑关系等方面,包括中医、戏曲、绘画、书法、音乐、文学、天文、地理、生物、化学、中外历史等百科知识。这需要报刊编校人员掌握扎实的编校基础知识,涉猎广泛的百科知识,注重平时学习和积累。必答能力题有5篇短文,短文篇幅较长,本来适合笔试,但放在现场答题,难度就增加了很多,尤其是短文中有一些隐藏性的差错不容易找出,需要通过前后文的提示来判断。这有效促进了报刊编校人员学好基础知识,提高编校技能,练好编校基本功。比如,江苏省连续十几年举办全省编辑技能大赛,有效提高了编辑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推动了报刊加强内容生产和质量建设,2018年在全国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被抽检的26种报刊全部合格,其中10种为“零差错”,成果显著。[10]
(六)大赛促进编辑提高综合素质
大赛决赛为现场竞赛形式,十几支代表队的选手同台竞技,答题时间也有限制,受“瓦伦达心态”影响,选手在场上难免紧张,可能会影响临场发挥,这对选手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心理素质好的选手发挥会好。这就要求选手注意平时培养较高的心理素质,在台上能及时调适心态。比如,笔者和队友参加大赛决赛时,非常注意心理状态调适,不管答得好与坏,一道题答题结束后三人相视一笑,互相说一声“下一题”,然后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下一题上,保持了竞赛场上良好的心理状态。
抢答题是大赛的一项创新,有些题容易,抢到就能得分,有些题较难,抢到了反而有可能扣分,尤其是第二届的抢答多选题,需完全答对才能得分,每题错选、多选、少选、超时均倒扣10分,风险很大。抢与不抢,考验的是选手的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抢到与抢不到,拼的是手速。这就需要选手练好手速,做到身手敏捷,反应迅速;团队中三名选手要进行磨合训练,由手速最快的一名选手集中精力负责按抢答器,其他两名选手迅速对抢答题作出判断,决定抢与不抢,若决定抢迅速反馈给队友进行抢答。这促进了选手提高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必答能力题每篇短文篇幅较长,有10处错误,要求选手在5分钟内画出,画错1处倒扣5分,本来是适合笔试的题目,但以现场竞赛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大赛的一项创新。对三名选手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发挥“1+1+1>3”的效果。笔者和队友在备战大赛时就探索出速度快的一人主看,其他两人同时看,然后讨论商量的分工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赛的现场竞赛模式和试题的创新,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更有对选手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的考查,对于提高报刊编辑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了两届。随着赛制的完善和制度的形成,认识误区的克服,就像其他行业技能竞赛一样,会越来越受到报刊出版单位和报刊从业人员的重视,激发报刊从业人员学知识、提技能、练本领的热情,有效提升报刊编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完善报刊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报刊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报刊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
[2]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29(2,3).
[3]王建国.浅析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意义和目的[J].科技视界,2015(26).
[4]章红雨.近200家出版单位代表第七届韬奋杯编校决赛“打擂”[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15(1).
[5]陈小平.2020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评选揭晓[N].河南日报,2020-04-30(2).
[6]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二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圆满闭幕[EB/OL].http://www.cmcpa.cc/a/kuaibao/788.html,2019-11-01.
[7]我省连续两届拔得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头筹[N].河南日报,2020-03-28(2).
[8]人民网.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在京举行[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1216/c14677-28954569.html,2016-12-16.
[9]陈光耀.苦練编校基本功,守好新闻舆论阵地: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评析及启示[J].青年记者,2017(1).
[10]赵新乐.江苏:守正创新,筑牢报刊阵地[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2-04(1).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编校:王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