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才能让经典常演常新

2020-10-26 02:21别瑾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表演形式京剧时代

别瑾

【摘 要】吉林省京剧院的京剧《三打祝家庄》是按照1959年原中国京剧院修改版本复排的经典剧目。笔者在观看本剧后,结合京剧剧目的现代性问题和社会现状,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在表演形式、剧本、演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戏曲剧目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才能成就经典,才能常演常新。

【关键词】京剧《三打祝家庄》;表演形式;故事文本;唱腔设计;时代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017-02

一、简介

京剧《三打祝家庄》取材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第46-50回的故事,现被吉林省京剧院复排并演出。该剧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吸收了《石秀探庄》、《扈家庄》等传统剧目的经典部分,唱、念、做、打并重,行当齐全。京剧《三打祝家庄》曾于1945年2月在延安首演,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看戏,对《三打祝家庄》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最早版本的《三打祝家庄》着重从策略角度,描写宋江带领的梁山泊好汉及时总结失利教训,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分化敌人,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反攻阶段,解放区军民肩负着夺取敌占城市的重要战略任务。作品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十分契合,贴合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理想追求与审美理念,演出后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意义,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肯定与喜爱,是京剧剧目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吉林省京剧院《三打祝家庄》由高派名家倪茂才领衔演出,王萍、毕孝玉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全力加盟,剧本以1959年中国京剧院修改整理后的版本为依据,共分为排山、设防、探庄、分兵、进庄、巡庄、入监、夺庄等一共十几场。剧情的编排基本忠于原著,着重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重点场次重点描述。舞台表演方面,采用传统京剧表演与现代话剧、舞蹈相结合的形式。舞台美术方面,借用现代戏剧舞台的手法营造剧情氛围。人物表现方面,剧中人物“石秀”的唱腔与动作设计别具一格,“探庄”时有几段精彩的昆曲唱腔,同时身段动作形神兼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剧中人物“顾大嫂”,由荀派演员王萍饰演,她的表演完全颠覆了传统荀派旦角的表演模式,根据人物性格改变发声方法、音色和形体动作,演活了“母大虫——顾大嫂”,一出场亮相就引起观众的共鸣和阵阵掌声。另外,丑角“祝小三”夸张风趣、插科打诨式的表演,使演员本人和“祝小三”这个故事人物真正地融为一体。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上,借用了话剧舞台的表现形式,几个剧中人物席地而坐,嬉笑怒骂,在谈话中将故事缓缓推进,让观众看了觉得亲切而不突兀。在舞台背景的设计上,也利用了许多现代舞台设计的元素,更好地烘托了剧情,例如“入监”一场,舞台的正中央上空高悬着一个监狱窗户,下方是监狱的围栏,这样的设计有别于传统京剧的舞台设计,特别能烘托剧情的气氛,让观众立刻就能产生阴森、压抑的感觉。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艺术作品要想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成为经典,必须反复打磨,经历不同时代的荡涤与洗礼,最终才能“成器”。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古今中外的表演艺术无一不是如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某种意义上,戏剧是一种“镜像”,舞台呈现是一种“幻景“,观众会通过这一虚拟的空间来确认自我、认识自我,戏剧通过其自身的叙事形式构建起全新的、具有现代性的内在本质。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艺术创作和观众接受这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即艺术家、艺术作品创造着观众,观众也反创造着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在戏曲创作的过程中,编剧的创编过程、演员的表演过程和观众的欣赏过程,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现代观众的审美和兴趣已与抗日战争年代观众的审美和兴趣具有了较大差异,要想一个在以前称之为经典的剧目也能成为深受现代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就应当不断分析现代观众的特点和爱好,听取他们的声音,抓住他们感兴趣的点,再结合原剧目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适应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和兴趣,让剧目常演常新。在看完吉林省京剧院的《三打祝家庄》后,笔者有以下的一些感受:

京劇的表现形式与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不同,话剧、电影以故事情节为主,京剧以优美的唱腔、行云流水的身段表演引人入胜。这是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与京剧的区别,也是普罗大众对京剧的审美认知与感受。看完吉林省京剧院的《三打祝家庄》之后,感觉整个剧目偏重故事的完整与连贯性,同时唱腔和身段表演也十分有亮点,例如石秀的昆曲唱腔、宋江的“下山来”唱段、扈三娘的武打表演、祝小三插科打诨式的念白等等,但是,这些表演上的亮点缺乏内在的联系性与连贯性,显得非常松散。可以明显看出,整出戏不是以唱腔为设计主线的,而是以一种故事性的表达大于京剧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京剧版《三打祝家庄》故事情节完整、行当齐全,基本上对原著《三打祝家庄》中的每一个主要情节都有展示。1945年版的《三打祝家庄》全剧共42场,分两次演出,每次约4小时。这样的故事讲述方法非常符合当时战争形势的需求,因此受到了战区军民和领导人的一致欢迎和好评。但这样的方式显然已不太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超越了观众观剧时间的极限,现代的舞台剧目表演时长基本都在2个小时左右。因而复排后的《三打祝家庄》时长也改为两个小时多一点,可以看出改版后的《三打祝家庄》对文本和人物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调整。剧目的情节围绕“三打”和“破解盘陀路”两个中心点展开。但是,作为一个2小时左右的表演来讲,这两个中心点都显得过于庞大,需要交代的事情和铺垫的情节比较多,这两点中的任何一个点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创排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剧目。在短时间内同时表现两个较为庞大的故事中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没有突出故事中心的尴尬境地。拿经典名著的影视版来说,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电视剧版本都有非常成功的经典范例,而电影版本则大多较为失败,受到广大观众的群嘲。经典名著电影版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电影的时间太短,不适合表达这种规模宏大的故事。如果不顾及故事的完整性,只突出讲某个中心点,就会觉得整个故事较突兀,而如果顾及故事的完整性,又会在短暂的时间限制中流于繁琐、杂乱,导致故事没有重点。而电视剧就没有这种制约和困扰,可以一集一集细致地讲述故事,每一集都可以成为一幕单独的经典戏剧。例如电视剧版《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趣经女儿国”、《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这些都已成为电视剧中的经典情节了。所以,吉林省京剧院的《三打祝家庄》也存在着类似于经典名著电影版的问题,由于在创作时偏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加上改版后的时间限制,不可避免地弱化了舞台表演身段方面的呈现与音乐唱腔方面的设计,这使得剧目的呈现效果较为松散、杂乱,太多重点、太多中心人物,反而显得没有重点、没有中心人物了。

三、总结

戏剧,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使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它能以酣畅淋漓的大悲苦或大快乐使人们那逐渐冷却的心灵沸腾起来,为人们创造一个崭新的、充满无限热情的世界。无论哪种戏剧,对于热爱它的观众来说,永远是重要的、无可取代的。时代在变化,观众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绝对不能够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有出路。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梅兰芳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京剧的代表性人物和京剧四大名旦的典范人物,就是因为梅兰芳先生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在传统京剧里大胆加入了其他元素,改革了京剧伴奏乐队的编制,改革了舞台装饰等等,紧密贴合了当时老百姓的审美需求,使梅派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另外,很多戏剧之所以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因为从念白到唱词、从唱腔到舞蹈、从音乐到配器、从服装到背景,无一不是在时代的千锤百炼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戏曲剧目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更重视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转变,要用现代的观念来剖析剧目的内涵,既要继承传统,更要注重现代人的需求。在“变化中求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在“新奇”中寄寓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在“离奇”中不失戏曲原有的魅力。一出好的剧目,应当在演出的过程中,通过听取多方建议,尤其是观众的建议,进行不断的改革与调整,才能日臻完美,才能常演常新。

参考文献:

[1]董健.论中国当代戏剧精神的萎缩[J].中国戏剧,2005.

[2]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译.华夏出版社,1999.

[4]林毓熙.喜看老树绽新花——为京剧<三打祝家庄>点赞[J].中国文化报,2015.

[5]魏晨熙.<三打祝家庄>巨大的历史成就及其严重缺陷[J].中国京剧,2002.

猜你喜欢
表演形式京剧时代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