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月恒
摘 要: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是指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在有计划的策略引导下,以创作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认知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知识。在戏剧表演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和知识,掌握智能和生活技能。
关键词:创造性;自主性;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91-02
传统的音乐教育比较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由于音乐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让受教者较难产生情感共鸣。在音乐剧体验式课程中,教师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创作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参与。在戏剧表演中创设情境,可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和知识。
一、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智能八项,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教育者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
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教师运用戲剧和剧场技巧作指导,引导学生欣赏经典音乐剧,了解音乐剧编导相关知识,分组自编自导自演,从而完成一部从即兴戏剧到文本戏剧转化的15分钟左右的音乐剧。在集体合作创、编、导、演、观等过程中,师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创作,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充分表演,感悟和自省,提高表达美的能力,发挥自身智能领域优势,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人本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爱、创造性、自主性等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育,关注教学认知发展,尤其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需求与价值。
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探索需要学习的议题,如“微生物的世界到底有什么有趣的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到底该不该向权威低头?作为商人,如何最大限度在赢取利益和诚信间做出平衡?法律面前,律师到底该不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钻空子维护当事人权益?”学生设计不同的角色进入故事当中,为了能向观众呈现一个鲜活的故事,他们在各个角色的互动过程中会思考特定的角色在当下事件中会做出何种思考、反应;需要通过哪些动作、语言来进行表达;如何设计故事发生地空间。通过让学生对故事当中的人物和情境发展进行合情理的设计,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反思生活,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应他自身以及他生活的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情境下,知识需要被重新建构,而学习正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上,通过一定的学习情境,主动构建而成。它提倡教师要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学习。
在音乐剧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后,又充当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兴趣刺激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程进度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这一点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的定位完全吻合。
二、 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的内容
基于以上理论,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教师通过与学生交往、对话,帮助学生突破现有的知识基础,发展其潜在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得到新的提升。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的内容分成五个阶段实施:通识课程学习阶段、阶段剧本创作阶段、排练阶段、课堂表演阶段和优秀作品展演阶段。
通识课程学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相关知识,欣赏分析音乐剧经典片段,通过参与即兴戏剧片段的表演积累一定的戏剧经验,与此同时完成分组。
在剧本创作阶段,学生已经逐步获得了一些戏剧经验,与此同时开始分组进行文本的构思与创作,把所学的戏剧知识进行深化迁移,从而从中获得灵活解决创编以及合作等问题的方法。戏剧是全人的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生在创作的戏剧故事中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反思生活,从而理解并适应他自身以及他生活的世界。
排练阶段,全组参与者为了能够把安静的文字变成舞台物理空间上生动的表演,要汇聚集体的智慧,磨合意见,充分发挥想象,创编唱段、舞蹈,演说台词,设计动作、情景、造型、灯光……通过塑造不同的角色,彼此自发性地表现自我。通过互动,学生可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使能力得到发展。
课堂表演上台之前,每组学生会在剧本上尽可能详细地标注出灯光、音乐、道具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台前幕后的组员高度配合,让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完美展现,台下的观众欣赏台上的喜怒哀乐,在观演的过程中完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皮亚杰主张人的行为是由环境的偶然性等来决定的,他认为一个人由婴儿发展到青少年,是因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动力。这群孩子在共同学习目标的驱使下,不得不面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我反思和调整。这种合作和沟通经验的获得,就是在无形中获得的教育,是无言的教育。这些与人相处的技巧对他们将来适应其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将大有裨益。
优秀作品展演阶段,首先要选出课堂优秀剧目,再让教师进行更加精心的指导,学生的剧本编写、表演编排、表演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全校舞台上做一次展演。展演舞台激励学生在艺术上更加精益求精,鼓励学生更踏实、专注地合作,进而完成更高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发现有艺术天分的学生,给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音乐剧体验式课程模式逐步形成了面向全体教学、以原创为主、建构渐进、行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与讲座相结合等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基本都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美学创造力。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矛盾,但是也能主动寻求更好的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晓华.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执教手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