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能够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实现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由此可见做好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积极创设生动情境、科学合理设置问题、运用群文阅读模式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优化;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高效发展
现如今,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更加强调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阅读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而更加凸显,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以及促进语文整体质量提升的重要使命。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积极地转变思想和观念,从现实学情出发来展开实践探索,促进阅读教学的全面优化,从而让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一、积极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行为产生的源泉和动机,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够保证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赋予整个教学过程生命和活力,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激趣的目的。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地展开学习和探究,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技术设备来辅助阅读教学,通过图形、視频和动画等形式来还原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场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教授《观潮》时,本篇课文围绕钱塘江潮水涨潮前后展开的描写,作者运用灵活的语言将钱塘江涨潮的过程描绘的栩栩如生,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想象力还尚有欠缺,所以对这一过程想象的比较模糊。对此,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们从视频中感受钱塘江涨潮的宏伟景观,在播放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趁着此时学生们情绪的高涨,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文,阅读本篇课文,感受作者笔下钱塘江潮水的变化。这样,笔者通过积极创设生动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科学合理设置问题,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过去,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讲解大多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这并不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和把握。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肤浅层面的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该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和内容,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结构等要素,来精心地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并向学生提问,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展开对课文的深层次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从中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教授《呼风唤雨的世纪》时,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们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流畅阅读课文。随后,笔者从课文中提炼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的学习思维,问题如下:看到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家想到了什么?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发明?一个世纪有多少年?提出问题后,笔者再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们利用这段时间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在这次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开始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并在课文中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勾画。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合理设置问题,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运用群文阅读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群文阅读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推进群文阅读模式的运用。首先,文教师应以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为导向,从主题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来选择和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其次,确定议题后按照难易结合、长短结合与课内外结合等原则来选择和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整合,更好地让学生通过群组阅读来了解主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保障阅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课程开始后,笔者会先为学生们确定本节课程的主题,在有了总结性的主题后,学生们的阅读过程也会更加流畅。随后,笔者会学生们出示多组课文内容,并给予学生们充足的阅读空间,锻炼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笔者通过运用群文阅读模式,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高速发展,让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所以,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来进行探索,从而实现积极创设生动情境、科学合理设置问题、运用群文阅读模式等教学途径的实施,为阅读教学倾注多姿多彩的吸引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和潜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引领小学语文教学走向高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潘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动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1):120.
[2]柯毅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