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广州开发区中学,广东 广州 51073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上课很认真,做作业很认真,也非常的乖巧懂事,为什么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很多教师认为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当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家庭环境、父母的配合、学生的智力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的启动自身的元认知系统。家庭因素、学生本身智力状况等这些因素,教师很难控制,但元认知系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那什么是元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有何作用?如何提升学生的元认知系统呢?美国教育学家马扎诺在2001年提出了人的学习行为模式(图1)。在马扎诺行为模式中,“新任务”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改变学生正在做的或者关注的事。当一个新学习任务进入的时候,作为主体的学生首先会考虑是否接受,当学生接受了新任务,自我系统就起作用了。如果一项新的任务被选中,此时元认知系统就启动了。元认知系统的工作即是提出关于这个学习任务的认知目标和认知策略(即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最后是认知系统处理相关的信息。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学生愿意学,有了强烈的动机之后,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元认知系统的作用就非常得重要了。马扎诺将思维系统分为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马扎诺通过调查发现:使用认知系统的有效度是0.55,在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方面增长了21%;使用元认识系统的有效度是0.72,成绩增长26%;使用自我系统的有效度是0.74,成绩增长27%。对比发现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占的份额只相差1%。在自我系统发挥作用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中调控自己的学习,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个体对所学的材料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加工、存储的认知过程,也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调控过程。因此,使用元认知系统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会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马扎诺新分类法认为元认知有四种功能:目标设定、过程监控、清晰度监控、准确度监控。下面分别从元认知的四个功能去谈谈如何启动元认知系统。
图1 马扎诺学习行为模式图
目标设定是就某项知识建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确认最终完成的目标、学习策略(阶段目标、学习计划、完成时限等)。这是一种高阶的能力,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地计划和调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个能力是欠缺的。他们能够确立目标,但缺乏实现目标的策略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应用引导-发现教学策略来实现目标设定的功能。引导-发现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景自觉主动的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发现者,必须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解决问题。比如在《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讲国家大力援助新疆的具体措施的时候,如果教师进行生动并结合实际情况讲解,学生也可以理解。但这样做只是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提升和启动学生的元认知系统,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所以从长远来看并不是可取的。笔者在上课时展示了现实的情景:由中央统一部署的援疆工作从1998年正式启动,从第一个10年的对口援疆地北疆哈密到新一轮援疆地南疆喀什,广东的援疆足迹,在这20年里,跨越天山南北。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党政代表团在全国率先赴新疆督导推进援疆工作,与自治区一起努力把喀什地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新一轮的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咱们广东率先开展援疆工作。如果你是广东省的省长,你会从哪些方面对新疆进行援助并说明理由。要求设计一个援助方案,分别列出你的具体援助措施和意义(提示:从经济方面、人民生活方面、文化方面)。在这里,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从经济、人民生活、文化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发现我们要达成的任务:援助措施和意义,在脑海中构思完成策略。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结合了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广东的优势,提出了很多现实可行的措施。不仅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高阶能力。没有教师必要的合适的引导,学生会无从下手,元认知的启动效果便会达不到。这样比生硬地让学生去思考我国援助新疆做了哪些工作以及意义的效果要好很多。
元认知的过程监控是对正在进行的任务的运算过程或过程有效性进行监控的一个相对特殊的功能,简而言之,即是对目标进展情况和实现程度的监控。这也是一种高阶的能力,是一种有意识的、理性的行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过程监控应用自我提问策略,即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也就是面对一个问题问自己“我这个问题的要求真的清楚了吗?面对这个问题,我要怎么做?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的自我提问可培养学生有效的监控过程的执行。应用这种策略要注意两个问题:
只有被执行的知识才可能被监控,信息类的知识(细节和系统化概念)可以回顾提取它,但不能向程序性知识那样被“执行”。为了让学习者可以进行过程监控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是能够引起学习者思考的以及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可以监控的。所以必须设计情景,以便学习者能够执行过程,而且有机会对执行过程作出评论。
教师演示或者教授一些自我监控或者自我指导的规则。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问自己一些问题,实现自我反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语言预测监控来检查自己的行为。这样有利于发展高级思维技能。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自我提问的语言指导。不同的情况指导语言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还是以《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为例,讲述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我区玉岩中学有新疆班,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校有意让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实行混班教学。如果你高中去了玉岩中学,你会怎样与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交往?学生在自我提问思考这一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出自我提问的语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的想法决定我们的行动。如何做这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我们思想上怎么做,树立什么意识?再来想我们中学生能做哪些具体的事情?也就是从思想上+行动上思考。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种自我提问的语言,就能发挥过程监控的作用。
清晰度是指没有模糊性没有歧义。监控清晰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掌握知识是否清晰地认识。学生越是明确自己缺乏清晰度的方面,就越能监控清晰度的元认知过程。只有学习者知道自己在哪方面缺乏清晰度的认识,才能够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这个时候,监控清晰度的功能才会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概念图法,促进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有效的监控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清晰度。概念图即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概念列出具体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复习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复习的专题列出概念图。当学生把自己的图进行比较时,含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了。比如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图2),让学生自主构建完知识树后,教师再展示一些更好的概念图,教师做的,学生做的都可以。
通过比较概念图,学生对自己的概念图进行了再修正(图3),对各知识的联系性了解得清晰了,很好地实现了清晰度的功能。
图2 教师点评前学生做的九年级第一单元概念
图3 教师讲解对比后学生做的二次概念
监控清晰度和监控精确度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学生对一些方面的知识很清楚,没有模棱两可或不一致的地方,但事实上他的这些知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要想知道学生掌握得是否精确,就要学生不仅要对准确度作出判断,而且要为这一判断提供证据,引用一些资源来解释你的判断。这就是展示证据法。比如问“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是问学生为什么是“自治”而不是“自制”。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原因,这就证明对这个概念不仅有清晰度,而且有精确度。监控清晰度和精确度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对他所学知识的清晰度或者精确度进行监控的意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元认知系统的这个方面,需要更高的智力或者是智力行为的参与。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准确度和清晰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