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与DXA在藏族、汉族骨密度评估中的差异

2020-10-26 04:07郭彦宏邬云红王溯源何万林李相位黄伦浪李明霞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骨量汉族骨密度

郭彦宏 邬云红 王溯源 何万林 李相位 黄伦浪 李明霞 程晓光

1.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 610000 2.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00 3.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35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51.6%,因此防治骨质疏松意义重大。骨质疏松的规范诊疗需要准确的骨量评估,目前指南推荐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定骨密度是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检测精度要求标准较高(腰椎LSC=5.3%,全髋LSC=5.0%,股骨颈LSC=6.9%[2]),且DXA设备价格较昂贵,因此基层及偏远地区规范开展DXA存在一定困难。 《中国定量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中指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是在临床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T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分析, 不受脊柱增生退变和血管钙化等因素的影响,所测量骨密度为真正体积骨密度,对于绝经后女性以及老年男性,腰椎QCT骨密度绝对值<80 mg/cm3即考虑骨质疏松[3],李凯等[4]研究发现QCT测定老年人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西藏人群QCT与DXA相关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同时行腰椎DXA及腰椎QCT检查的患者一般诊疗信息及DXA、QCT检查结果,同时有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通过腰椎CT影像对椎体及相近附件行影像学诊断。纳入标准:藏族、汉族同时行DXA及QCT检查的患者,且两个检查时间差不超过2月。排除标准:多发椎体骨折或多个椎体内固定、骨水泥等影响真实骨密度评估。

1.2 方法

骨密度检测在我院骨密度检测中心进行,我院骨密度检测中心为全国骨密度测量(DXA)质量控制合格认证单位,骨密度仪为GE 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固定操作人员测量患者在L1-4椎体中有效椎体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公司的QCT体模和分析软件,电压120 kV,电流125 mAs,床高90 cm,FOV 400 mm×400 mm。将原始图像传至Q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indways QCT Pro软件,在L1-4椎体中选择3个椎体中心位置标记感兴趣区,避开椎体周边皮质骨和椎基静脉走行区,测定体积骨密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65例藏族、汉族患者,藏族患者平均年龄(61.6±11.4)岁,平均BMI(27.79±4.10)kg/m2,汉族患者平均年龄(63.8±10.0)岁,平均BMI(24.06±3.10)kg/m2。藏族患者腰椎DXAT值-0.19±2.44,汉族患者腰椎DXAT值-1.17±1.40;藏族患者腰椎QCT骨密度(71.51±24.10)mg/cm3,汉族患者QCT骨密度(75.31±25.01)mg/cm3,详见表1。

表1 藏族、汉族一般资料情况

2.2 藏族、汉族骨量在DXA、QCT上检查差异

分别以有效腰椎DXA骨密度T值以及QCT绝对骨量将藏、汉两族患者骨量状态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正常骨量组。DXA骨质疏松:T值≤-2.5,低骨量:-2.5

表2 DXA、QCT评估藏族、汉族骨量的差异

2.3 QCT诊断骨质疏松的藏、汉族患者一般情况及椎体影像特征

QCT评估骨质疏松的藏族19例,汉族22例,其中藏族骨质疏松患者BMI高于汉族[(28.22±3.84) kg/m2vs (25.41±3.00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藏族平均腰椎DXAT值高于汉族(-1.13±0.97 vs -1.8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藏、汉两族患者腰椎影像上均有退行性变表现,其中有3例藏族患者合并椎间盘突出,1例汉族患者存在许莫氏结节,详见表3。

2.4 藏族DXA高骨量患者椎体影像及基础疾病情况分析

本研究发现3例藏族患者DXAT值异常高,分析患者基础疾病信息及影像科医生判断影像学表现提示,3位患者均为老年合并椎体退行性变者。其中07号患者DXAT值高至8.4,该患者椎体影像提示腰椎退行性变,前后纵韧带、棘上、棘间韧带增厚钙化,基础疾病为慢性肾脏疾病,详见表4。

表3 QCT诊断疏松骨量的藏、汉族患者一般情况及椎体影像特征

表4 藏族DXA高骨量患者椎体影像以及基础疾病Table 4 The underlining disease and lumbar images in Tibetan patients with high bone mineral density

图1 02、07、16号患者QCT影像提示骨赘、骨岛等退行性变Fig.1 QCT images of patients with ID 02, 07, and 16 suggest degenerative changes such as osteophyte island

3 讨论

目前尚无对藏族患者DXA、QCT骨密度检查差异的相关研究。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藏族患者DXA腰椎、髋部平均T值水平高于汉族,但其FRAX髋部骨折风险、主要部位骨折风险与汉族无明显区别[5],本研究中同样发现藏族平均腰椎DXAT值高于汉族(-0.19±2.44 vs-1.17±1.40,P<0.05),但本研究中藏、汉两族QCT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1±24.10)mg/cm3vs (75.31±25.01 mg/cm3)]。藏族人群由于居住高寒,喜进食酥油茶、甜茶等高热量食物,多为高大、肥胖体型,本研究中藏族患者平均BMI大于汉族,提示可能因其较高BMI使DXA高估其真实骨量。另一项减重与骨量相关的研究提示,在相近的随访周期下,接受减肥手术的肥胖症患者DXA骨密度较术前下降[6],然而这类患者如通过QCT评估,其体积骨密度无明显变化[7],因此提示DXA对肥胖患者骨密度评估存在局限性;目前国内影像学专家明确提出老年人合并严重腰椎骨关节病的患者应建议选择QCT测量骨密度[8-9],本研究中QCT、DXA对藏、汉两族不同骨量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CT检出骨质疏松的患者例数多于DXA;本研究中还发现DXA显示异常高T值的3例患者,其QCT均显示为低骨量,其中有2例为慢性肾脏疾病, 1例为BMI 34.8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3例患者的部分椎体影像学(图1)提示患者椎体合并了骨赘、骨岛等导致骨密度检测值异常升高等情况[10],近期国外临床队列研究提示QCT较DXA能更好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髋部皮质骨量丢失[11],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骨的QCT临床研究。

综上,本研究提示对于体型肥胖、合并椎体退行性变或慢性肾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应选用QCT评估其骨密度,本研究中藏、汉两族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不足,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分析,需进一步随访患者,观察DXA及QCT对患者脆性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且由于病例数量有限,未对椎体退行性变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比较骨密度差异。另外,由于DXA、QCT检查均为X射线进行测量,因此所测得骨密度会受到骨髓脂肪含量的影响[12],而骨髓脂肪化同样是骨骼系统老年化的一个表现,目前尚无具体研究评估DXA、QCT测定受骨髓脂肪的干扰程度,因此今后需开展结合骨组织病理活检的相关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猜你喜欢
骨量汉族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