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阳 赖小龙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2020 年5 月22 日,在国务院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加强我国新基建建设,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提高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发展。而在此次发展过程中,其中人才因素是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去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科管理人也是现代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创新创造”教育培养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领域的指导标准对产业结构调整所提出要求,以及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所提出的需求,从整体性层面开展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系统指定形成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过程中运用的学校标准、企业标准,以及教学计划,合理做好对校内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工作,注重在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中做好理论教学内容和工程应用技术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确保建设形成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为核心的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对于支持和保障实际教育培养和输出的专业人才,切实满足现实社会环境和相关行业领域企业组织的招聘要求,具备及其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实际影响作用,值得引起广泛关注[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高校将人才培养转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我国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5G 已于2019 年开始商用,通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纯理论的科研人员,也需要更多的具有工程实践和管理型人才。现代企业对于招聘到的员工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的知识,还要求具有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素养。而高校现状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和行业脱节,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境地。因此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计划,亟待改变,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基础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做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成长空间[3]。
图1 研究对象
关于如何解决人才培养,需要从教育理念、社会需求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团队的建设等方面,通过系统的、科学去规划和建设,才有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研究对象如图1 所示。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去改变。大部分的高校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固定的套路、陈旧的内容、填鸭式授课,这大大地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介于此,要从学校、老师和学生出发,针对目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既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校课程应当避免闭门造车和延续旧的专业课程体系。现在技术的发展,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往往几年就会更新、升级。高校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和国际化浪潮。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应当及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定期听取行内专家和从业人员的意见,完善课程更新工作,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教学内容和形式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都是培养学生本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部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科研和自学能力。通过适当的增加相应的创新能力板块,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开展翻转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只作引导和辅助的工作。
工程类实践是课程安排中很重要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应当加强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包括课程中涉及到的实验、规划、管理、设计的内容,一定要提升其重要性。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学以致用。此外,学校应该提供部分资金供学校教师开展更多的科研项目,同时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分配给学生一定的项目工作。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名师方可能出高徒。加强学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定期内完成一定的培训、讲座、国外学习、其他高校交流、企业挂职等提升自己的活动,并且要达到考核要求,不能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最重要的是多给他们科研的机会,支持他们的科研项目活动,及时的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充实教学内容、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教学生。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型人才,学校和教师都必须付出努力和行动,只有办学理念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教师人才的不断学习和提升,学生爱学愿学,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