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通过操作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0-10-24 07:59毕连桂
科学咨询 2020年31期
关键词:花坛动手题目

毕连桂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东塘小学 广东广州 510800)

操作题是指小学数学课程中需要学生依靠事实依据和逻辑推理,通过动手操作和验算来计算答案的数学题目,如拼图、裁剪、折叠、画图等,这些类型的数学题目十分考验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教学大环境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了小学数学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而操作题是能让学生调动数学知识、动手实践操作和综合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题型,自然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保障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小学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快速、清晰地认识操作题的要求,方便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这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1]。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一道操作题:学校在花园中新修了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花坛,种植了一大片薰衣草。但考虑到花卉种植的美观效果,决定在花坛里面再修一个面积是大花坛一半的正方形小花坛,种植上郁金香。请你根据要求画出花坛的设计图,并计算大花坛和小花坛分别的面积。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而设计的操作题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问题情境,并且达到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并根据要求绘制图形,考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教学范围和教学思维,让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入课堂,更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完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2]。

例如:现在有一块边长10cm的正方形蛋糕,将其中相邻的两条边各取中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切掉这个角,请问剩下的蛋糕的面积是多大?

学生在处理这道题时就不能凭空想象,教师可以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先用尺子测量裁剪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纸片,然后按照要求取相邻两条边的中点连线,最后用剪刀沿这条线将纸片一分为二,剩下的就是需要计算的范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学生一起理清思路、动手操作,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需要运用生活资源和课本教材来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生活与经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不仅要运用操作题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3]。

例如:在下图中,小明的家在学校的正南方向600米处,超市在家的北偏东50°方向800米处。要求学生按照1:20000的比例将家和超市的位置标注出来,并计算从学校到超市的距离是多少米。

教师可按照“优+中+差”的原则将学生平均分为3~5人的学习小组,围绕这道操作题目进行合作学习,在方位的确定、比例的缩放和距离的计算过程中,彼此一定会出现分歧,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和操作类型的题目,通过丰富教学手法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并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花坛动手题目
我也来动手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感情强烈的叹号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冬日清晨
美丽的花坛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