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圣德医院(464100)王雪春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大部分结局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提醒临床上及早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才能及早治疗,提高生存率,除了临床上运用比较多的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电图外,试研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对于诊断心力衰竭的意义。具体报道见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设为试验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试验组70例,男35例,女35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56.84±3.97)岁, 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6例,Ⅲ级33例,Ⅳ级21例;对照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56.78±3.96)岁,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清晨空腹抽取约3.0mL静脉血放入一次性抗凝管中,后加入抑肽酶一起放置在离心管中进行3500r/min速度离心,低温保存血浆,利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检测BNP水平[1];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心电图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试验组BNP、LVE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试验组BNP、LVEDD水平随之升高,LVEF水平随之降低(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脏重塑、功能性疾病导致患者射血功能障碍,根据起病缓慢程度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由于慢性心衰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造成诊断的难度较大,临床上主要通过心功能等级对心力衰竭做出一定的划分,但是具体严重程度难以辨别,而作为左心室射血功能的参数LVEF是评价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在低于25%时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微弱,对诊治严重心衰无效。临床上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较低,诊断的准确率较低,研究发现心室分泌的BNP能够客观的反应心力衰竭水平,是诊断心力衰竭的理想指标。研究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联系,结果表明,试验组BNP、LVE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试验组BNP、LVEDD水平随之升高,LVEF水平随之降低(P<0.05)。BNP作为多肽类激素,与机体心室压力、激素调节系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有直接联系,机体心室体积与压力的升高导致血浆BNP水平上升,表明其上升程度与心室扩张程度、压力负荷程度成正相关,可以有效反应机体的心力衰竭水平[2]。有研究表明,血浆BNP可对机体产生利尿、扩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从而降低室壁心肌扩张的效果[3]。
综上所述,将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成正比,能有效的反映患者的心衰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上做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