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
摘 要:针对佛系文化,文章作者强调加强网络主流文化的传播,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大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佛系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03-02
一、新型网络文化的概述及发展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 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互联网中的网络文化也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的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生活影响很深,而新型网络文化,即网络亚文化中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充斥着整个网络生态环境,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包装方式时尚新颖等特点。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这说明网络文化直接影响着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及生活方式。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意是指与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有关的专业术语。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的增加,为了更加便捷地进行互联网交流,出现了很多新型网络语言。这些语言的生动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网民的偏爱,新型网络语言文化是网络语言的创新中传播速度最快和覆盖面最广的一种类型。随着新型网络语言的不断出现,汉语词汇发生了一些变化。由网絡延伸到生活及思想中,有些词汇可以丰富生活内容;而有些词汇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歪曲词义或对词语的产生背景了解不全,但又想展现其与网络的紧密关系,就会乱用、套用一些发生变化的词汇。青年大学生在频繁接触和使用网络流行语时会出现思想政治观点与立场的偏差、精神的空虚等问题。
二、大学生对“佛系”的认知及表现调查分析
“佛系”既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是一种男士的新品种,即他们的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喜欢的方式去做。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2018年“佛系”一词成为 “十大网络用语”。这股佛系风的吹动,让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而来,如佛系青年、佛系女子、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
佛教不等于佛系,佛教提倡四个“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不会逃避现实。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可以随便,圆融不是圆滑,负责不是负担。要面对现实,认真负责,成就自己,利益众生。这才是佛教中“道圆融”的态度。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佛教词汇的演变,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相结合,从思想到行为都表现出与时代不符的气息。
笔者通过对本校大一、大二666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佛系文化的理解、对佛系生活的态度都反映出当下青年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及对自我认知的缺陷,这恰巧是思政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佛系”在青年大学生中的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有51.65%的青年大学生对“佛系”一词还是比较了解的,有36.79%的青年大学生接触过这个词,但对流行词的文化背景并不太了解。有89.79%的青年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接触“佛系”这一网络流行词,这更加明确揭示出新型网络文化与青年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密切度。56.16%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职业规划是迷茫的,有计划的生活(如学习、看书、锻炼健身等)的学生占比极少。
在“佛系”生活方式方面,27.63%的青年大学生是“佛系”学习,37.54%的青年大学生是“佛系”健身,50%的青年学生是“佛系”朋友圈,22.67%的青年大学生是“佛系”购物,38.44%的青年大学生是“佛系”饮食,24.32%的青年大学生是“佛系”恋爱,29.73%的青年大学生是“佛系”追星。
在理想方面,50.75%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要有一个较为体面且薪水不低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18.02%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有所建树,成为专家和领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18.92%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理想是周游世界,开阔眼界;6.01%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理想是升官发财,成为别人看得起的人,过体面的生活。6.3%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了,随遇而安吧。
(二)“佛系”青年大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青年大学生如何看待“佛系”这一现象,通过调查发现,25.23%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这是乐观的体现,20.72%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这是对生活深深的无奈,22.67%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这是调节心情的自嘲和调侃而已,23.27%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这是逃避现实的心理。
(2)青年大学生成为“佛系”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71.17%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现下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人们不得不逃避部分超过能力的欲望。36.04%的青年大学生认为,人们对于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非常清楚,其他欲望可有可无。28.83%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现下“佛系”生活为多数人所追崇,人们随波逐流、盲目从众。36.64%的青年大学生认为,对未来缺乏信心,逃避现实;37.69%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生性平淡,不喜竞争;26.28%的青年大学生认为,懒惰,过佛系生活只是借口;20.72%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自欺欺人,对得不到的东西假装看淡;15.17%的青年大学生认为,跟风调侃,并非想过佛系生活。
三、“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对策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佛系”青年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现如今的社会压力的确很大,从辛苦蜗居的80后到自带光环的00后,每一代人都面临着就业、深造、买房、晋升等问题,而有的时候即使努力也事与愿违。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网友的直白吐槽,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对自己、对朋友、对未来失去信心。随着这些新型网络文化的出现,学校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网络主流文化的传播,净化网络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才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用户,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参与者,他们的思想、行动、言行举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风貌,体现着国家的格局。社会需要正能量的网络文化来鼓舞、温暖人心,2020年年初的疫情,封住了大家的脚步,但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了病毒的相关信息,科学地掌握了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更多的是看到了人间的温暖和中国精神。病毒无情、人有情,大家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疫的胜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95后、00后青年大学生的风采。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医护人员,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也正是因为网络文化的传播,才让更多青年大学生端正了价值观,提高了思想觉悟,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因此,网络文化的引导需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带头引导主流网络文化传播,对模糊的认识要及时廓清,有消极的思想要及时引导和纠正,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二)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理想信念激励着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熠熠生辉。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这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职责所在,“三全育人”在高校展开后,当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时,教师更应该通过不同领域、不同课程、不同教学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的教育。让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补钙”,眼界要远、展位要高、统揽全局地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三)引导青年大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对人生价值及其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是青年大学生自觉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重要前提。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付出辛劳才会有结果,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在各种错误思潮、腐朽观念的影响下,更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选择。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主流思想状况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与现实状况是分不开的,与学生的能力也分不开。有78.53%的学生还是不愿意做“佛系”青年,他们是有理想和目标的,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认清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本质,对网络文化有选择地吸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成就出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 淼.“佛系青年”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1(1):7-9,19.
[2]王 梦.“佛系”网络流行语简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2):111-113.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2019年度教育廳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下‘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JK06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 欢(1986—),女,浙江绍兴人,西安培华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