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琴琴,彭小娟,何丽娟,陈 晖,邓 哲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慢性伤口治疗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5)
慢性伤口一直是伤口护理中棘手的问题,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新型敷料的临床应用使慢性伤口的护理有了巨大进展,它可以使伤口处于一种湿性的愈合环境,可以吸附过多的渗液,有些还具有抗感染作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和白细胞,能够促进组织愈合并有抗感染能力[1]。我们对14 例慢性难愈伤口采用PRF 联合新型敷料进行伤口促愈治疗,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1.1 病例资料选择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慢性伤口治疗中心就诊的14例患者,年龄31~77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瘢痕术后伤口2例,艾灸灼伤伤口1 例,外伤感染伤口2 例,压疮伤口3 例,糖尿病伤口5 例,切口脂肪液化伤口1 例。皮肤缺损范围最小为0.5 cm×1.0 cm,最大为2.0 cm×4.5 cm,均有潜行或管道状创腔,最深达3 cm。经正规伤口护理换药治疗≥6 周,伤口仍无明显缩小愈合倾向。9 例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口周围皮肤软组织无红肿、热、痛等蜂窝组织炎表现。
1.2 治疗方法
1.2.1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依据创口大小,用负压干燥试管在肘静脉抽取10~40 mL 静脉血,放置于离心机套筒中,以250 g、14 min 进行离心[2]。离心结束后静置5 min,可见血液样本分3 层,最底层为红细胞呈红色,上层为不含细胞的血浆,中间层呈淡黄色凝胶。移除上层血浆,在最底层和中间层之间锐性切割分离,注意在中间层保留薄层红细胞,此即圆柱状的PRF凝胶。
1.2.2 伤口清创、促愈治疗首次清创时依次用盐水—双氧水—盐水清洁伤口,采用无损伤清创法,锐性剪除坏死组织,至创面有少许渗血,再次盐水清洁伤口。根据创面创腔情况,将PRF 凝胶切割呈薄片或条状,置放于创面/创腔内,然后外贴新型薄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使伤口处于密封状态。每3~5 天换药更换敷料,盐水纱清洁伤口并检查伤口生长愈合情况。依据伤口情况,在每次治疗后10天左右再次制备PRF,外覆新型敷料封闭进行伤口促愈治疗。
1.2.3 基础疾病诊疗治疗前检测血压、肢端血运情况,抽血检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下肢血管通畅情况。本组有6例血压、血糖明显异常者请专科会诊治疗,所有病例未发现肝肾功能明显损害,8 例患者有轻中度贫血,所有病例多普勒超声提示下肢动脉狭窄均不超过60%,静脉管腔通畅。
本组每个病例施行PRF 联合新型敷料伤口促愈治疗2~4 次,其中3 例在2 次治疗后3 周内伤口愈合,7 例在3 次治疗后6 周内伤口愈合,4 例在4 次治疗后8 周内愈合。全程未使用全身和外用抗生素。
11 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为满意,另3 例患者对治疗需要反复抽血表达不满意,认为浪费了血液。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晕厥、贫血加重、伤口感染扩散等不良反应,有1例出现局部皮肤过敏,在粘贴敷料时注意避开,保持局部干燥。
男性,47 岁。因左足瘢痕挛缩于2018 年7 月在外院行瘢痕切除松解+植皮术。术后遗留两处创面,经换药治疗2 月仍未见明显缩小。在PRF 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前,伤口皮肤缺损各约0.7 cm×0.5 cm、1.8 cm×1.5 cm,其中踝前伤口呈窦道状,深约1.2 cm。经过3 次PRF 联合新型敷料促愈治疗,伤口于第31天愈合(图1~图4)。
图1 瘢痕术后换药2月未愈伤口(治疗前)
图2 自体静脉血离心后制备PRF凝胶
图3 第2次PRF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后8天,伤口缩小一半
图4 第31天两处伤口愈合
慢性伤口通常是指接受一个月以上时间的正规治疗,伤口仍未出现较为明显临床疗效,无愈合倾向[3]。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物理压力、营养缺乏、感染等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慢性难愈伤口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能够以相对简单、对患者创伤小的方法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已成为伤口护理研究热点。
传统敷料容易使创面脱水,粘附创面,更换时易造成机械损伤,也容易渗透。而新型敷料,如水胶体类、薄膜类、泡沫类、藻酸盐类、银离子类,能有效隔绝外界细菌的侵入,防止感染创面细菌的传播,同时也提供了伤口加速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4-5]。银离子敷料可在30 min 内快速杀灭病菌,且可持续释放低浓度银离子,抑制微生物增长,杀菌效力持续3~7 d,可有效抑制代谢毒素的产生,起到了局部抗炎作用[6]。肖禾等[7]等研究显示,依据溃疡不同情况、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能更好地控制感染,降低换药频次至3~7 d更换1次,能加快表皮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高彦华[8]认为采用泡沫型敷料治疗压疮能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但目前的新型敷料本身均不含有诱导组织生长的物质,我们在临床伤口护理中也体会到,即使没有明显感染、没有肢体血管疾病、血糖控制平稳,某些伤口生长愈合依然非常缓慢。
研究证实血小板在创面修复方面具有积极作用[9]。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2 代血小板浓缩物,该浓缩物含有血液中利于免疫和愈合的大部分成分,如白细胞、血小板、细胞因子等,在促进组织修复方面价值较为理想[10]。我们对14 例难愈性伤口采用PRF 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后发现,每次换药时都可以观察到伤口愈合的明显趋势,肉芽生长,创基变红润,创腔缩小。本组难愈性伤口采用本方法治疗后,最短在3 周内即完全愈合。PRF 内部为疏松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纤维蛋白支架可诱导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各种细胞因子缓慢释放延长了生长因子作用时间[11]。PRF凝胶在创腔内可以起到填充作用,我们观察到,置放于伤口内的PRF 凝胶在7~10 d 左右无法肉眼分辨,被肉芽组织替代,创腔缩小。据此,我们选择在第1次治疗后10 天左右进行下一次PRF 联合新型敷料的伤口促愈治疗。
PRF内大量白细胞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和免疫功能[11]。使用PRF 治疗时,伤口无需反复用消毒液清洁,一般也不必使用抗生素,伤口渗液、异味逐渐减轻、消除。换药频次一般为3~5 d 更换1 次敷料,不要过度擦拭、冲洗伤口,以免破坏新生组织,周边皮肤则用医用酒精蘸拭清洁。为了使PRF 凝胶中成份尽可能聚集在创面局部,我们采用薄膜型、水胶体型敷料进行创面覆盖,这样可以保持伤口生理湿润环境,也可避免吸湿性敷料的虹吸作用导致有效成份被吸附、去除,降低治疗效果。
PRF取于自体,创伤性轻微,联合使用新型功能性敷料能明显改善慢性难愈伤口的愈合能力,不增加伤口护理的复杂程度和风险。但由于PRF 取材量有限,难以应用于大面积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