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婉虹 林伦伦
1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65
提要 文章描写饶平疍家话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和语言生活状况,主要分析了饶平疍家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其语音特点。研究发现饶平疍家话归属于粤语,保留粤语的基本特征,吸收粤东闽南方言的部分语音特点,是一种性质上属于粤方言的汉语濒危方言。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广东省最东部,地处粤东(2)〔2〕本文所指粤东是广东省东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个地级市。下同。沿海,东与福建省诏安县、平和县毗邻,北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与潮州市的潮安县、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饶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23°30′16″~24°14′12″,东经116°41′12″~117°11′16″,全县总面积2227.06平方公里,包括陆域 1694.0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域海湾多,港口多,主要有潮州港、柘林港、三百门港、海山港等港口。饶平置县于明成化十三年,设县城于弦歌都下饶堡即今三饶镇,1953年1月县城迁至黄冈镇。饶平自置县起至清朝,隶属潮州府。民国时期粤东地区行政区划共更名9次,饶平隶属随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饶平隶属先后变动11次:1949年12月隶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1950年2月隶属潮汕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粤东办事处,同年11月隶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11月隶属汕头专员公署;1967年3月隶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汕头行政公署;1983年12月隶属汕头市;1991年12月隶属潮州市。根据2005年全县人口统计数据,全县户数220542户,人口971747人。
饶平地处闽客方言交界地带,中部、南部大部分镇区说闽南方言系统的饶平话,(3)〔3〕潮汕话学术上称“粤东闽南方言”,但潮汕话内部存在差异。本文将饶平县内通行的潮汕话称为饶平话。人口比例约占全县的80%;北部靠近大埔县(纯客家话地区)、平和县(闽客双方言区)的上善、上饶、饶洋、建饶、九村等镇以及韩江林场的食饭溪村、新丰镇的大部分乡村均说客家方言系统的饶平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县的19%;此外,还有的1%左右的人口处在闽客“双方言”地区。饶平境内有少量畲族同胞,人数不到300人,居住在北部属客家话区的饶洋镇蓝屋村,他们都与当地汉族人一样说饶平客家话。
疍家人在学术研究中经常被称为水上族群,多生活于中国南部沿海或者内河,以艇为家,也称“艇家”。关于疍家人文献上多有记载,“疍”亦作“蜑”。“蜑”是中国古代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诞”、“蛋”、“疍”等同义异形字。“蜑”作为族群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宋代以前,“蜑”的专称主要用于指代巴州蜑或荆州蜑,泛称则用于借代非汉族人族群,同“蛮”。自宋代起 “蜑”主要用于两广、福建一带水上居民的专称(詹坚固 2012)。清光绪年间的《饶平县志》也有记载:“天启四年(1624年)造册……蜑人有五姓:麦、濮、吴、苏、何,古南蛮以蛇为神,观其家蛇像可见,世世以舟为家,无著陆,不事耕织,唯捕鱼装载以谋生,不通土人婚姻,岭东河海有之,本县旧九十户”。笔者调查发现,今饶平县柘林镇海洋社区居民为原来的疍家人后裔,至今仍有部分人说粤语。目前饶平县柘林镇疍民有冯、黎、黄三姓,冯姓来自深圳宝安县,黎姓来自顺德县,黄姓来自番禺。饶平疍民自清末起便泊居柘林湾,新中国建立后陆续上岸定居:1961年组柘林镇建海洋居委会,称柘林拖船队,位于柘林镇政府驻地北侧;1964年,饶平县人民政府和柘林公社规划土地并建设楼房帮助疍民上陆定居,疍家人在60、70年代基本上岸并落籍柘林镇;1979年改为海洋队;1989年成立柘林渔业公司,同年改名为海洋居委会,辖区称海洋社区,隶属于柘林镇政府。海洋社区现有在籍人口500余人,常住人口不到200人。本文将饶平县柘林镇疍家人所讲粤方言称为饶平疍家话。当前饶平县柘林镇通用语言为饶平话,大部分人掌握普通话和粤语;海洋社区的疍家人主要交际语言是饶平话,部分人掌握使用疍家话、粤语和普通话(许婉虹 2016)。
饶平疍家人上岸居住后在柘林镇形成粤语方言岛,处在饶平话包围之中,受饶平话影响,语言特征发生改变,现仅少数老年人掌握但因无语用环境渐渐而丧失交际功能,推测再过二三十年,这一粤语方言岛将会消失。
我们于2015~2017年期间多次对饶平疍家话进行实地调查,主要参考中国社科院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1981年版)和《汉语方言调查条目表》(4)该表刊于《方言》2003年第1期,第6-27页。制成《饶平疍家话单字表》,记录饶平疍家的语音材料。
发音合作人情况如下:(5)发音合作人要求不得公开发表其姓名,故只列每位发音合作人的姓氏。
1)黎先生,男,被调查时75岁,饶平县柘林镇人,母语为饶平疍家话,入学后学会饶平话,小学文化程度,渔民,除出海打渔外未在饶平县以外地方长期生活过。由于黎先生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母语进行日常交际,也能配合完成调查材料中的大部分发音,故本文以黎先生为饶平疍家话主要发音人,其他发音人的语料作为附加参考。
2)冯先生,男,被调查时65岁,饶平县柘林镇人,母语为饶平疍家话,入学后学会饶平话,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初中文化程度,渔民,曾在深圳居住。
3)黄先生,男,被调查时79岁,饶平县柘林镇人,母语为饶平疍家话,上岸居住后学会饶平话,小学文化程度,渔民,除出海打渔外未在饶平县以外地方长期生活过。
4)冯女士,女,被调查时63岁,饶平县柘林镇人,母语为饶平疍家话,嫁给柘林镇“山顶人”(6)饶平疍家人称柘林镇当地原住民为“山顶人”。后不再使用饶平话,仅回娘家与父母兄弟交流才使用饶平疍家话,小学文化程度,个体户,从未出过海,在饶平县柘林镇出生且从未在其他地方生活过。
2.1 饶平疍家话声母
饶平疍家话共1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具体如下所示:
p 巴坡斧便ph编泼爬番b 磨每舞武m 抚文马满f 分负苦患
t 打踏召爹 th体头钗塔 n 那林浓舰 l 拉女南颗
k 家古件捐 kh骑启溃吸艺俄碍迎啱 h 好下考熊
ø 案牙二友
2.1.1 发音特点说明
1)[b]、[m]两个声母同时存在。声母[b]字可读为[m],如“舞”既可读作[bou13]又可读作[mou13];但声母[m]字不可读为[b],如“妹”只能读为[mui24]。
2)[n]、[l]声母不分,发音人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但听觉上不分辨,基本上可以看做自由变体。
7)饶平疍家话中没有[j]和[w]声母,对应读作零声母ø。
8)唇化声母[kw]和[kwh]在饶平疍家话中对应为[k]和[kh]与带[-u-]介音的韵母相拼。
2.1.2 饶平疍家话声母与中古音声母的对应关系
“帮滂並明”是中古帮组的4个声母,一二三四等均有。在饶平疍家话中,帮母字读[p],如“巴” [pa53]、“般” [pun53]、“波”[p55];少数读[ph],如“谱”[phou24]、“编”[phin53]。滂母读[ph],如“怕”[pha33]、“票”[phiu33]、“胖”[phun33];少数读[p],如“怖”[pou33]、“坡”[p55]。並母清化,平声读送气清塞音[ph],“爬”[pha31]、“婆”[ph31]、“皮”[phɛi31];仄声读不送气清塞音[p],“别”[pik2]、“伴”[pun33];另有个别读[f],如“埠”[fau21]。明母读[m],“梅”[mui31]、“麻”[ma31]、“灭”[mit2];少数字可读为[b],“煤”[bui31]、“磨”[b31],但这里的[b]与[m]不构成音位对立。
非组声母只出现在三等韵,饶平疍家话中非、敷、奉母大多数读清唇音[f],但也有小部分字读作重唇音[p]/[ph]。非母读[f],个别读[p],“斧”[pou24]、“粪”[pun33]。敷母读[f],“覆”[fk5]、“赴”[fu33];个别读为其他,“番(番禺)”[phun53]保留重唇音[ph],“抚”[mou24]读作[m]。奉母读[f],“饭”[fan21]、“父”[fu21];“妇(新妇)”[phon21]读作[ph]。微母读[m],“晚”[man13]、“务”[mou31];少数读[b],“舞”[bou13],这里/b/和/m/为不同音位,不可混读。
中古端组声母出现在一四等。在饶平疍家话里,端母多读[t],“打”[ta24]、“多”[t53];但有一字例外,“鸟”[niu24]的声母为[n]。透母主要读为[th],“体”[thai24]、“退”[thui33];极少数读为[t],“贷”[tai33]、“踏”[ta2];个别读作[h],“獭”[ha2]、“推”[hui53]。定母清化后读音分两种[t]和[th],遵循平声送气仄不送气的规律,古定母平声字今读送气[th],“题”[thai31]、“唐”[th31];古定母仄声字今读不送气[t],“达”[tat2]、“电”[tin21]。
中古泥、来母在一二三四等都有出现,在饶平疍家话中出现泥、来混读现象,主要表现为泥母读为[l],混入来母,“泥”[lai31]、“你”[lɛi24]。泥母有两种读音[l]和[n],两读不定,为自由变体;还有个别字读为零声母[ø],“酿”[øi31]。来母主要读为[l],个别来母字读[z],“另”[zɛ21]。
知组声母知、徹、澄主要出现在二三等韵,三等居多。知母主要读[],“致”[i33]、“珍”[an53];个别读为[t],“爹”[tiɛ55]。徹母读[h],“超”[hiu33]、“畜”[hk5];个别读[th],“抽”[thiu53]。澄母平声读送气清塞音[h],“迟”[hi31]、“茶”[ha31];仄声读不送气清塞音[],“站”[am21]、“赵”[iu21];还有读为舌尖塞音[t]和[th],古平声读为[th],“槌”[thui31]、“澄”[thɛ31],古仄声读为[t],“召”[tiu21]、“仲”[t21];澄母还有个别字读为擦音驰
中古日母字只出现在三等。日母与细音[i]相拼大多数读零声母[ø],“饶”[øiu31]、“然”[øin31]、“尔”[øi13];小部分读[z],“认”[zɛ21];还有个别读[l],“瓤”[l24]。
见组声母分布于一二三四等中,包括见、溪、群、疑4母。见母多读为[k],“佳”[ka53]、“介”[kai33];部分读为[kh],“决”[khyk3];少数读为[h],“懈”[hi21]、“侥”[hiu33];还有读为[ø],“蜗”[øu53];极个别例外读[l],“脸”[lim24]和[],“囝”[ai24]。溪母字大部分读为[kh],“肯”[khan24]、“困”[khuan33];部分读为[k],“券”[ky33];也有部分读为[h],“开”[hi53]、“欠”[him33];与合口音相拼时读为[f],“库”[fu33]、“款”[fun24];还有个别例外情况,如读为零声母[ø], “钦”[øiam53]、“龈”[øan21];读为[l],“颗”[l24];[],“勘”[am53]。群母清化遵循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规律,平声读为[kh],“裙”[khuan31]、“奇”[khɛi31];仄声不送气读为[k],“健”[kin21]、“共”[k21];还有极个别读为[h],“权”[hin31]。疑母字大部分读作零声母[ø],“言”[øin31]、“牙”[øa31];小部分读为[],读为[]时只与洪音相拼,“碍”[i21]、“俄”[31];还有部分读为音节性的和午误还有一个例外读为浊音[],“艺”[ai21]。
中古晓母在一二三四等均有分布,匣母分布于一二四等。晓母开口读为[h],“虾”[ha55]、“戏”[hɛi33];还有个别特殊的读为[ø]、[kh],“休”[øiau53]、 “吸”[khap5]。晓母合口多数读为[f],“虎” [fu24]、“灰”[fui53];部分读为[h],“胸”[h53]、“靴”[hɛ55];少数读为[ø]、[kh],“昏”[øuan53]、“藿”[kh2]。匣母开口读[h],“下”[ha21]、“号”[hou21];少数读[k],“校(校对)”[kau33];个别字读为[n],“舰”[nam24];还有读为[f]的,“核”[fuat2]。匣母合口字读为[ø],“完”[øin31]、“回”[øui31];也有读作[h]的,“弘”[h31]、“悬”[hin31];部分合口一等字读作[f],“乎”[fu53]、 “沪”[fau31];还有个别字读[kh],“溃”[khuai33]。如上可见,晓组声母在饶平疍家话读音中仍存上古音遗留,即晓组声母读如见组声母。
中古影组声母包括影、云、以母,影母分布于一二三四等,云、以母只出现于三等。影母在饶平疍家话中无论开合口都读为零声母[ø],“按”[øn33]、“依”[øi53];个别特殊读为[h],“邀”[hiu53]。以母大多数读为零声母,不分开合口,“维”[øuai31]、“易”[øi31];个别字读为[k],“捐”[kin53];少数字读为浊音[z],“允”[zan24]、“锐”[zui21]。云母读为[ø],“禹”[øi21]、“运”[øuan21];个别字读为[h],“熊”[h31]、“雄”[h31];个别读为[f],“芋”[fu21]。
2.2.1 发音特点说明
2)饶平疍家话韵母有介音[-i-]和[-u-]。如“人”[øian31]、“计”[kuai33]。
4)共有10种韵尾,可分为三类:元音韵尾[-i]、[-u]、[-y],鼻音韵尾[-m]、[-n]、[-],塞音韵尾[-p]、[-t]、[-k]、[-]。
表1 饶平疍家话韵母表
2.2.2 与中古音对应关系
在饶平疍家话中,开齐合撮四呼都有,古阳声韵韵尾三分为[-m]、[-n]、[-],入声韵尾4个,[-p]、[-t]、[-k]、[-],喉塞尾[-]字大部分来自梗摄、宕摄、咸摄和山摄。长短元音[a]和[]基本成系统对立,二者既有时长的区别,又有舌位高低不同;[a]和[]的对立在同一摄里面发生,如蟹摄内有[ai]和[i]对立、咸摄内存在[am]和[m]、臻摄内部区分[an]和[n]。曾摄、臻摄内都有前鼻韵母和后韵鼻母同时存在,其中大多数读为前鼻音,后鼻韵母占少数,可能是受周围饶平话影响而形成。山摄和臻摄的开口字基本合流。大部分韵开口三等字读为细音,有[-i-]介音;大部分合口三等字以[u]为主要元音或者有[-u-]介音。
麻韵开口二等字读作[a],“家”[ka53];个别读为[a]和[iu],“帕”[pha2]、“痂”[khiu24];开口三等麻韵读有介音[-i-],读作[iɛ], “姐”[iɛ24];个别读[ia],“也”[øia21]。合口二等麻韵与见组、晓组字相拼时读[ua],“化”[fua33]、“瓜”[kua53];个别读为[a],“瓦”[øa24],还有读如其他的,如[],“傻和[u],“蜗”[øu53]。
蟹摄开口字大部分读为[ai],一二三四等不分。一等咍韵主要读为[i],“爱”[øi33];部分读为[ai],“胎”[thai53]。泰韵字大多数读为[i]和[ui],“蔡”[hi33]、“贝”[pui33];部分读作[ai],“带”[tai33]。开口二等皆韵主要读作[ai],个别字读为[i],“豺”[hi31]。二等开口佳韵主要读作[ai],有少数读为[a],“佳”[ka53];个别读作[i],“懈”[hi21]。开口三等祭韵字和四等齐韵字都主要读为[ai],“世底”[tai24];有部分读作[i],“币”[pi21]、“鸡”[ki55];四等齐韵字还有小部分读为其他:[i],“脐”[hi31];[ɛi],“稽”[kɛi53];[uai],“计”[kuai33];[at],“髻”[kat5]。蟹摄合口一等字主要读作[ui],“杯”[phɛi53]、“最”[hui33];部分与见组声母、晓组声母、影母、疑母拼时读作[uai],“块”[fuai33]、“侩” [kuai33];还有小部分读作[i]、[ɛi]和[an],“外”[i21]、“陪”[pui31]、“堆”[tan53]。合口二等主要读为[uai],佳韵字和夬韵字也有部分读为[ua],“挂”[kua33]、“话”[øua21]。合口三等祭韵读为[ui],个别读为[ui],“卫”[øui21]。三等合口废韵读作[ui],“废”[fui33]。四等合口读为[uai],个别读作[ui],“携”[khui31]。
止摄开口主要读为[ɛi]和[i],与精、庄、知、章组、日、影、疑、喻母相拼时读为[i],与帮、非、见组,娘、来、晓母相拼时一般读为[ɛi],支、脂、之3韵也有少数与娘母、来母、生母、疑母相拼时读为[ai],“荔”[lai21],个别读为其他,如支韵的“骑”[khiɛ31]读为[iɛ],“差”[ha53]读为[a],微韵的“岂”[hau24]读为[au],“既”[ky33]读为[y]。止摄合口主要读为[uai]和[ui],部分字读作[ɛi],部分与非组声母相拼的微母字,“肥”[fɛi31]、“尾”[mɛi13];还有个别读[ai],如,微韵字“魏”[øai21]、支韵字“危”[øai31]、脂韵字“轨”[khai24]等。
效摄一二三四等分别为豪、肴、宵、萧韵,全部为开口韵。一等豪韵主要读为[ou], “高”[kou53]、“好”[hou24];也有部分读为[au],“劳”[lau31]。二等肴韵主要读为[au],“教”[kau33],少数读为[ou]和[iu],“哮”[hou21]、“稍”[hiu21];还有个别读为其他,如“抓”[a53],读作[a]。三四等合流,读作[iu];有少数字读作[iau],如三等字“耀”[øiau21]和四等字“么”[øiau55];三等宵韵还有个别字读为[au],“剿”[hau53]。
咸摄舒声韵保留[-m]尾,促声韵大部分保留[-p]尾,部分弱化为喉塞尾[-]。开口一二等合流,大部分读为[am],一等开口覃韵和谈韵有少数字读为[m],“含”[hm31]、“甘”[km55];还有个别[-m]尾丢失,读为[an],一等覃韵的“蚕”[han31]和二等咸韵的“赚”[an21],这可以看做是鼻音韵尾[-m]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演变的一般过程,即由[-m]向[-n]转化。开口三四等的主要元音是[i],读作[im];三等有个别字读为其他,如“贬”[pin24]、“潜”[ham31],分别读为[in]和[am]。入声开口一二等、三四等分别合流,一二等读为[ap]或[a],三四等读为[ip]或[i]。不过也有例外情况,如少数与见母、匣母相拼的二等入声字读作[ip],“夹” [kip2];个别四等帖韵字读[ap],“挟”[kap2]。咸摄合口凡韵与唇音拼读为[an],如“凡”[fan31];乏韵读[a],“法”[fa3]。咸摄入声字中还有极个别塞音韵尾脱落,如,开口一等合韵字“拉”[la33]和开口二等洽韵字“炸”[a33]读为[a]。
深摄有侵和缉2个韵,都是三等韵。侵韵部分字读为[am],“参”[ham53],与咸摄一二等同;少数与声母相拼时读为[m],“今”[km53]、“心个别与章母、帮母、滂母拼时读为[an],“品”[pan24]、斟[an53];部分与影母、日母、娘母等拼时有介音[-i-],读作[iam],“音”[øiam53]。入声缉韵大多数读为[ap],“习”[ap2];少数读作[at],“辑”[at5];个别读作[iap],“入”[øiap2]。
山摄开口一二等基本合流,舒声韵大多数读为[an],促声韵主要读为[a]。开口一寒韵、二等删韵部分与见、溪、影、晓、匣母拼时读[n],“汉”[hn33]、“晏”[øn33];一等寒韵与见母拼时读[un],“赶”[kun24];寒韵还有个别字读作[am],“坛”[tham31]。开口一二等促声韵主要读为[a],但也有部分读为其他,如开口一等曷韵与见母拼读[ut],“割”[kut3];有个别字读为[at],一等曷韵的“达”[tat2]和二等辖韵的“铡”[at2];此外,还有一等寒韵读为[],“渴”[h3];二等黠韵读为[ak],“拔”[pak2];曷韵还有个别辅音韵尾脱落,如“撒读为[a]。开口三四等也基本合流,舒声韵读为[in],小部分与一二等合流读为[an],颤[an33];三等仙韵个别比较特殊读作[i],“延”[øi31];读作[i],“囝”[i24]。四等先韵个别字读作[ian],“咽”[øian53]。三四等开口促声韵大多数读为[i],部分读作[ik],还有少数字读作[it],“灭”[mit2];三等薛韵有个别读[ip],“泄还有个别辅音韵尾脱落,读为舒声[iɛ],“舌山摄合口一等韵与帮组、见组、晓组、影母拼时读为[un]/[ut],“半”[kun33]、“活”[øut2],少数读为[uan],“贯”[kuan33];部分字读作[in]/[i],“酸夺”[ti2];与端组声母相拼读为[y],“短”[ty24];还有少数与明母、精母相拼读[an],“漫”[man13]、“攒”[an21]。山摄合口二等主要读为[uan]/[ua],“弯”[øuan53]、“滑”[øua2];个别字读为其他,如“刮”[kut3]、“拼”[phɛ53]、“刷闩山摄合口三等主要读为[in]和[y];部分与非组声母相拼的读作[an]/[a],如“饭”[fan21]、“发” [fa2],个别读作[at],如“袜”[mat2];部分合口三等韵与非组、群母相拼时读[uan]/[uat],“翻”[fuan53]、“掘”[kuat2];入声还有读作[i]、[it]、[ik],如“雪月”[øit2]、“劣”[lik2]。山摄合口四等舒声韵读同开口,读为[in],个别字特殊读作[i],“渊”[øi53];入声屑韵读作[yk],“决”[khyk3],个别字读作[i]和[uat],“血”[hi2]、“穴”[fuat2]。
臻摄开口一三等大多数读为[an]/[at],三等开口有部分读为[ian]/[iat],存在介音[-i-]。一等痕韵字除“恩”[øian53]外都读为[an]。三等真韵内部分化比较复杂,出现长短音[an]和[n]对立,多数读为[an],小部分与来母、书母、心母拼读为[n],“身紧”[kn24];个别字读作后鼻的[a],“闽”[ma31];还有读为细音的:与日、影、以母拼时读[ian],“人”[øian31]、“引”[øian13]、“因”[øian53];还有读为[in],“肾寅”[øin31]、“敏”[min13];个别字读为[iam]和[iɛn],“忍”[øiam13]、“认”[ziɛn21]。臻摄开口三等入声韵主要读为[at],其中质韵字读音比较多样,小部分读为[iat],“日”[øiat2]、“一”[øiat5];“悉逸”[øɛk5]读为[ɛk];“乙”[øit2]、“秩”[tit2]读作[it];“必”[pik5]读为[ik],“质”[i2]读为[i]。臻摄合口一三等基本合流,舒声韵大多数读为[uan]和[an],“昆”[khuan53]、“云”[øuan31]、“存”[han31]、“文”[man31];部分读作[un],“门”[mun31]、“豚”[thun31];少数与精组声母拼读[y],“尊”[y53]、“村”[hy53];另外一等魂韵还有读为[in],“村”[hin53]、“孙个别读作[ui],“褪”[thui33];三等谆韵有个别读为[ian]和[i],“润”[øian21]、“尹”[øi53]。臻摄合口促声韵大多数读为[at],少数与见组声母拼读为[uat],如“不”[pat5]、“出”[hat5]、“骨”[kuat5]、“屈”[øuat5];一等没韵有个别读作[a]和[k],“勃”[pa2]、“猝”[hk5]。
曾摄开口一等开口主要读为[an]/[at],登韵有少数字读作[a],如“朋” [pa31];德韵字个别读为[a]和[ɛk],“贼”[ha2]、“特”[tɛk2]。开口三等大多数读为[ɛ]和[ɛk];少数与疑母、影母相拼时读为[iɛ],“凝”[øiɛ31]、“鹰”[øiɛ55];个别字读为[ian]、[iɛn]、[]和[a],“孕”[øian21]、“仍”[ziɛn31]、“征”[53]、“绳职韵字有部分读为[ɛt],“测”[hɛt5];少数读为和[at]、[a]和[i],“鲫”[at5]、“抑”[øa2]、“蚀个别读为读作[i],“忆”[øi33]。合口舒声韵读为[],“弘”[h31];促声韵有[-u-]介音,读为[u]和[ua],“国”[ku2]、“惑”[øua2]。
饶平疍家话共有9个声调,详见表2。
表2 饶平疍家话声调表
2.3.1 发音特点说明
1)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阴入调又分上阴入和下阴入,共9个声调。
2)阴平调有55和53两个调值,53为单字调值,在语流中可变读为55。
3)声调包括舒声调和促声调2种: 舒声调6个,其中平调、升调各2个,降调3个;促声调3个,上阴入调值记为5、下阴入记为3、阳入记为2,上阴入和阳入均为降调调形,下阴入调形略微上扬,时长也比其他两个促声调略长。
4)阳平和阳去听感上接近,根据土人感区分。阳平调调头略高于阳去调,记为31,阳去调记为21。
5)在舒声调的三种调类中,平调最长,升调次之,降调最短。
2.3.2 与中古音对应关系
饶平疍家话总共有9个声调,平、上、去、入四声按照古声母清浊分化为阴阳两个调类,入声分为上阴入、下阴入和阳入三种调类。
古阳平字在饶平疍家话中小部分读为阴平,如次浊字“猫”[mau55]、“悠”[øiau53] ,全浊母字“呼”[fu53]、“愁”[au53]等;部分阴去和阴上读为阴平,“综”[53],“表(手表)”[piu55]等。
阳去字有小部分读同阳平,如“喻”[øy31]、“鼻”[pɛi31];还有个别浊上字读同阳平,“近”[kan31]。
古阳平有少数字读为阳上,“排”[pai13]、“闻”[man13];古次浊去声和全浊去声有小部分读同阳上,如次浊字“弄”[n13]、“位”[øuai13]、全浊字“署话”[øua13]等。
少数阳平字读同阳去,“孩”[hai21]、“忙” [m21];古浊上字、次浊上字部分读为阳去,如全浊上字“辨”[pin21]、“善士下”[ha21]等,次浊上字“瞭”[liu21]、“唯”[øuai21]、“骂”[ma21];阴去字中也有小部分读同阳去,“蜕”[tui21]、“建”[kin21]。
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入调,浊声母入声字读为阳入调,在今饶平疍家话中,阴入调又分为上阴入和下阴入。上阴入主要分布于曾通深臻摄及部分梗摄三四韵等中,下阴入主要分布于山、梗、宕、咸等摄中。阳入调除了古浊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外,还有大量的古清声母字和次清声母字。此外,还有个别平声字和入声字读为入声,如“蟆”[m2]、“塑髻”[kat5];古入声字少数读为舒声调,如““舌跃”[øiu21]、“幕”[mou21]、“昨”[33]、“拉”[la33]、“扩”[khu33]、“饺”[kau24]、“摸”[m13]、 “炸”[a33]、“瀑”[pou33]等。
饶平疍家话是粤东地区的粤语方言岛,1952年渔民上岸定居后形成,至今已60余年,这座被粤东闽南方言重重包围的粤语方言岛已经逐渐失去生命力(见潘家懿 2001)。
饶平疍家话仍然保留着粤语的基本特征:
3)在声调上,饶平疍家话与其他的粤语一样,有9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其中阴入二分为上阴入和下阴入,没有曲折调。
饶平疍家话吸收了粤东闽南方言——饶平话的部分语音特征:
2)知组字读同端组。古知组字在饶平疍家话中有部分读同端组,是上古音遗留现象,可能受周边饶平话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