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李银江,李卫娟,江炎庭,欧阳依娜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是我国动、植物资源王国,生物资源丰富,有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要而基本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特色植物资源和植物提取物因具有特别的生物学功效而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云南山地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据全国畜牧总站中国畜牧业2017年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年末生猪存栏3029万头(居全国第四)、出栏3795.1万头(居全国第五);肉牛存栏747.7万头(居全国第一)、出栏307.8万头(居全国第四);羊存栏1204万只(居全国第九)、出栏1024.1万只(居全国第九),养殖体量非常巨大。以养殖规模和养殖从业群体来看,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约占全省养殖总体量的80%左右。
常言道,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山地牧业的最大投入品为饲草料,但云南省饲料资源极度缺乏,多年来全省工业配合饲料总量不超过300万t(居全国15名以后),且近4/5的工业饲料原料依赖进口,如豆粕、鱼粉、乳制品、玉米及玉米副产物、麦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各种维生素、胆碱、甜菜碱、微量元素等,只有石粉、磷酸氢钙、氯化钠、小苏打等矿物质、植酸酶等原料可以自给,从而导致云南省的工业饲料产品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完全依赖工业饲料养殖,养殖成本高于全国的平均养殖成本,但在第一养殖畜种生猪上,云南生猪的出栏价在过去的大部分年份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云南养猪业的总体效益是比较低的;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云南的工业饲料数量少,而养殖体量又如此大,显然,所需要的大量饲草料资源主要是来源于云南省境内的自有资源,这一点对于家庭养殖来说更是如此,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对自有饲料的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因为有大量的可能不计成本的自有饲草料资源和农村家庭劳动力,故而仍然维持了明显的养殖效益。但由于养殖户缺乏对自有饲料资源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使得本土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养殖生产力水平也不高、资源浪费与整体养殖效益较低等现象共存。
云南省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及半山区面积占94%、河谷和盆地面积仅占6%的省份。立体型气候特点造就了云南种类丰富的饲草料资源类型,仅仅用“杂粮”“杂豆”不足以反映出云南不同地区饲料资源的禀赋特点,这也意味着养殖用料的多样性和动态性特征。本文难以完成各类养殖类型具体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日粮配方推荐,只能就云南的一部分特色优势饲草料资源进行营养价值、饲用安全性分析评估和饲用原则指导,为云南广大家庭养殖户提供一点借鉴。文中涉及到的几类饲草料资源是建立在近年来的工作基础上,部分资源还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同时仍有更多的农户可用饲草料资源未述及;猪、鸡、牛、羊4种养殖类型也仅是概略性的,并未精细到具体品种、具体生长发育阶段,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实现云南家庭养殖节本、降耗、优质、安全、高效的养殖生产目的,提高种养结合的综合效益,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大麦是云南省主要的传统饲粮并在云南省境内广泛种植,自2009年始,饲用大麦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1万hm2,成为我国饲用大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这里的大麦除了指带外皮的常规皮大麦外,还包含不带皮的裸大麦——青稞。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云南本地的饲料企业开展利用和加工,而省内养殖场规模化和商品化的利用也较少。据2016年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区育种岗位调研,云南大麦饲用量占70%~94%,调查的18个点平均饲用量达到81.1%、种用7.8%和大麦酒等其他用10.4%;按2015年23.93万hm2大麦总产84.3万t计,其中农家饲喂用68.4万t的大麦籽实(其中农家猪饲料用54.7万t、牛羊鸡饲料用15.1万t)、种用6.6万t和制作大麦酒用8.8万t。
先后采集了云南省龙陵县、临沧市、禄丰县、武定县、寻甸县、沾益县、马龙县等产地的27个大麦样品,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见表1)。从表1可见,云南饲用大麦籽实粗蛋白质为(12.5±1.9)%、粗脂肪(1.89±0.3)%、粗纤维(5.02±1.37)%、淀粉(50.79±4.85)%,饲用大麦籽实的粗蛋白质显著高于云南本地产玉米(<8.0%),大麦籽粒钙平均含量为0.25%,是玉米(0.02%)的10倍以上;但大麦籽实的可消化能低于玉米,这主要是因为淀粉的组成不同于玉米导致的。高蛋白适合在生长育肥猪前期、中期饲喂,刚好和生长育肥猪对日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变化呈“前高后低”的水平一致。在养猪时喂大麦还弥补了养殖户玉米缺乏和浓缩饲料配比不足量(合理的浓缩饲料搭配应该在日粮中占到25%,但养殖户因为受购买浓缩饲料成本影响,往往不会在日粮中配足用量)引起的日粮粗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另外,大麦苗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6.8%,是大麦籽粒(12.5%)的2.1倍。
表1 云南大麦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单位:%
所以说,大麦籽实的营养价值与玉米相当,而大麦苗及大麦苗粉的营养价值则更优于成熟的全株大麦和大麦籽实。
对不同产地的大麦样品进行了主要霉菌毒素的检测分析(见表2)。从表2可看出,云南大麦霉菌毒素检出水平不算高,阳性检出率也很低,即使是大麦容易感染的呕吐毒素检出水平也较低,而且均未超出畜禽饲用的国家规定的安全水平,也远远好于云南玉米霉菌毒素污染检出的情况,这是笔者在红河州、石林县等地做过多批、多次的检测结果。这可能与云南大麦当年、当地收获且当年、当地的应用模式有关,这种就地及时的应用方式减少了储存与运输被污染的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云南大麦种植至收获期通常为云南的旱季(秋冬种、春末夏初就收了),谷物在旱季不太容易发霉变质,也利于晒干收储;而云南一般7月份进入雨季,刚好是玉米的收储期,所以云南的玉米籽实普遍霉变率较高,这可能也是两种谷物霉菌毒素污染水平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在云南,最安全、最好的能量饲料不是玉米而是大麦。
饲用大麦比小麦的种植周期短,且全株均可饲用(包括啤大麦),在云南一般每年4—5月份收获。这正好是云南的干旱季和饲草料缺乏时期,大麦籽实粉碎喂猪、秸秆喂大牲畜是这一时期农村绝大部分养殖户都采取的饲喂方式。根据大麦籽实的营养价值,推荐以下饲用方式。
2.3.1在生猪养殖中饲用
对云南大麦主产区昆明、保山、楚雄等地的调查发现,一般农村养殖户在春节过后开始购进小猪(20kg以上),而养母猪的农户会在小猪20kg前喂乳仔猪商品配合饲料,20kg以后开始喂自家收储的玉米、新收的大麦兑购买的商品浓缩饲料。这时的日粮搭配为30%~50%大麦+0~30%玉米+15%~20%浓缩饲料(粗蛋白质42%)+25%~20%糠麸。在新玉米未收获前,生长猪日粮中的大麦与玉米用量基本是1:1,甚至大麦粉用量多于玉米粉,随着新玉米开始收获,大麦在生猪日粮中的用量日渐减少,一般十月份时大麦已喂完,而玉米和其他各类饲粮(瓜果、薯类等)充足,这时猪只进入到育肥后期或宰前期,生猪日粮搭配为50%~80%玉米+12%~15%浓缩饲料(粗蛋白42%)+ 5%~38%糠麸及薯类瓜果等农副产品,所以云南农村“玉米+大麦+浓缩饲料”或“大麦+浓缩饲料”型的生猪日粮模式主要应用于生长育肥猪前中段,时长4~5个月。
表2 云南大麦主要霉菌毒素检出水平 单位:μg/kg
调查还发现,云南大麦主产地均具有悠久的火腿腌制传统,并盛产多种优质火腿,如保山昌宁火腿、临沧火腿、大理诺邓火腿、禄丰撒坝猪火腿、禄劝轿子山火腿等。一般来说,饲喂大麦日粮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蛋白质含量比饲喂玉米日粮高2%~4%,腌火腿蛋白质、脂肪氧化程度较低,氧化稳定性较好。皮大麦、青稞及低直链淀粉青稞作为肥猪饲料代替玉米提升了猪肉品质,而肉的理化、色泽或感官特性不受影响。有研究显示,大麦饲粮利于牲畜机体脂肪饱和度增加,防止产生软化脂肪,喂大麦的猪是优质火腿的良好猪腿源。
所以,按照上述推荐模式喂猪,既可以节约50%以上的玉米和5%~10%的豆粕的用量,降低饲料成本,又能改善猪肉品质风味,还符合地方猪的采食特性,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3.2在肉牛养殖中饲用
云南雪花牛肉产地在肉牛150kg体重前喂含40%大麦籽实的肉牛精料,超过150kg体重至上市时,大麦在精料中的比例提高至50%以上,通过这种方式以保证和提高雪花牛肉的品质和数量。这方面,云南自己选育成功的云岭牛场已有多年的应用,国外的肉牛养殖也普遍应用。
2.4.1优点
(1)饲用成本低,自产自销,无运输、销售成本和浪费(酒糟和秸秆也可饲用),对于养殖户而言,甚至可以计为零饲用成本,这可能也是云南养猪总体生产力水平较低、活猪价格偏低,但养殖主体的规模数多年稳定,养殖户对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耐受性远远高于规模养殖场的原因所在(调查发现在经历了3年猪价低迷期的家庭养猪群体数量基本不变)。
(2)大麦营养品质优良,如前所述,大麦能够替代生猪日粮中的玉米和部分豆粕。
(3)云南大麦的饲喂方式安全性高,原料收获利用的季节发生霉菌毒素污染的概率较低,且不跨年饲喂。
(4)大麦的营养构成利于生产优质火腿,产地也是优质火腿的生产地。
(5)是良好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立体农业适宜模式,特别对于云南这样的山地畜牧业大省而言,这种饲料资源就地使用和牲畜粪尿就地转化利用化整为零的模式优点尤为突出。
(6)云南大麦的饲用模式是云南传统特色种养农业的传承,云南大麦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后是云南省畜牧业突飞猛进的时期,云南省开始实现猪肉自给并外调,同期大麦产业也进入蓬勃发展期,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始终如影随形共进退。
2.4.2缺点
(1)规模化利用和商品化程度低。云南省2014年通过审核的饲料企业有172家,无一家使用大麦原料,规模化猪场也没有采购大麦进行自拌料生产的案例。
(2)云南大麦的饲用模式对家庭养殖来说虽然实用,但较粗放简单,缺乏大麦本身一些抗营养成分(如非淀粉多糖、单宁、植酸含量较高,能值不如玉米等)的科学处理和合理搭配,这些不利因素对单胃动物的消化率和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显著高于草食动物,可能是导致云南养猪整体生长性能不高的原因之一。
(3)种植品种繁多,单产水平和营养品质差异较大。云南大麦平均单产为2.56t/hm2,最低为0.69t/hm2,最高为5.87t/hm2,相差8倍多;表1中仅列了部分饲用大麦的品种,还有啤用大麦品种未列出,实际生产中,多地还有传统老品种(如红芒),这使得产地取样所检测的营养成分变化较大。
(4)缺乏系统深入的饲喂技术研究。云南饲用大麦因为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加之饲料工业和规模养殖场已经形成“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主导形式,使得云南大麦的饲用价值和地位长期被忽视,饲喂技术的研究更处于空白。但总体而言,大麦在猪饲料产品的开发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而以全株大麦秸秆的形式却是牛羊理想的饲料来源。可以在乏青时期,两周制做麦苗以作快速救急的青绿饲草供应,还可以全株铡短青饲、全株铡短青贮或全株制干打糠饲喂。因为对于草食动物牛、羊而言,整株大麦均可饲用或独立饲用,无饲喂限制,故此处单列一套家庭养猪的饲喂策略,供借鉴。
本策略提供了大麦产区养猪家庭牧场利用自产大麦、玉米、瓜果等其他饲料资源的节本、降耗、优质、安全、高效的供给方案;也可作为无抗养殖,可提供无抗、无公害生猪产品。
蛋白质浓缩饲料为豆粕、氨基酸、石粉、磷酸氢钙、氯化钠预混料、矿物质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酶制剂组成,不含药物添加剂,可含有约1%的桉叶素、草果精油等植物提取物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改善健康。
(1)商品乳、仔猪(5~20kg):采购品质优良的全价乳、仔猪膨化颗粒料。
(2)育肥猪前期(20~60kg):25%~30%大麦粒粉+50%~45%玉米+25%浓缩饲料(粗蛋白38%)。
(3)育肥猪后期(60~120kg):30%~40%大麦粒粉+25%~35%玉米+20%浓缩饲料(粗蛋白38%)+10%其他农副产品。
(4)妊娠母猪(配种~孕85d):30%~35%大麦粒粉+20%~25%玉米+25%浓缩饲料(粗蛋白38%)+15%其他农副产品。
(5)泌乳母猪(孕85d~配种前1周):30%~40%大麦粒粉+35%~40%玉米+25%浓缩饲料(粗蛋白38%)。
蚕(豌)豆是云南省主要的小春作物,也是云南最为常规、普遍种植的冬春蔬菜,蚕(豌)豆常年种植面积在32万~35万hm2;豌豆种植面积14万~19万hm2。以2014年资料为例,云南省蚕豆种植面积为23万hm2,占全国蚕豆种植面积的33.2%,产量为48.9万t,占全国蚕豆总产量的34.25%,单产为2100kg/hm2,略高于全国平均单产。再累计豌豆的话,两者的种植面积超过35万hm2。两豆的产量和播种面积与云南麦类作物在伯仲之间。蚕(豌)豆播种期于秋冬季,来年2—4月为收获期,云南蚕(豌)豆一般以鲜豆、干豆籽粒和豆尖(豌豆)为产品,鲜豆和豆尖(豌豆)可做蔬菜,干豆籽粒可做豆类粗粮或是饲料,收获后的蚕(豌)豆茎叶有少量被作为牛羊粗饲料使用,更多的则是被焚烧或是翻耕还田。云南全省蚕(豌)豆茎叶产量,以每667 m21t鲜品计算,全省每年产量约为5250万t,折干后仍有1300多万t。
蚕(豌)豆茎叶实质上是一种富含粗蛋白、纤维素、木质素和微量元素的优质蛋白质饲草。相比其他种类的秸秆,蚕(豌)豆秸秆的营养成分更为均衡,用蚕豆秸秆饲喂动物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有研究表明,蚕豆秸秆的粗蛋白及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12.0%和76.2%,高于其他7种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大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甘蔗渣及甘蔗梢)。蚕豆秸秆中钙、磷、钾和镁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以笔者实验室对蚕豆多地、多批次的抽样分析发现,云南本地产蚕豆茎叶养分理化综合指标与外购苜蓿草粉相似,蚕豆茎叶糠的粗蛋白为9.0%~12.5%、粗脂肪为5%~6%、粗纤维为26%~30%,钙含量高达1.6%,总磷达0.3%;而检测的多批外购苜蓿草粉的粗蛋白为12%~14%、粗脂肪为3%~3.5%、粗纤维为30%~34%。也就是说,优质的蚕豆茎叶糠的营养品质好于劣质的苜蓿草粉,更好于普通黑麦草和其他禾本科青草。在养羊场的实际应用中还发现:蚕豆茎叶糠的适口性明显好于外购苜蓿草,从粗脂肪及粗纤维含量看蚕豆茎叶的能值高于外购苜蓿草,这可能也是其适口性好于后者的原因(动物为能而食)。目前,蚕豆茎叶糠已经成为云南肉羊养殖的重要粗饲料来源。
蚕(豌)豆茎叶属于豆科类原料,因淀粉含量极低,故真菌类污染情况较谷物类原料轻,笔者所在实验室对多批蚕豆茎叶糠进行霉菌毒素检测,有部分霉菌毒素检出,但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原料安全标准。但蚕(豌)豆茎叶也含有如缩合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低聚糖、植酸和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从而影响动物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和生长性能。同时从氨基酸组成看,蚕(豌)豆茎叶均缺乏蛋氨酸。所以在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畜禽品种和生理生长阶段,必须在用量和用法上加以控制和处理。
蚕(豌)豆茎叶虽然营养品质优于其他常规秸秆,但因含有较多量的粗纤维和抗营养因子,故而不建议用于猪、鸡等单胃动物生长、育肥日粮中,但可适量用于繁殖母猪日粮以增加膳食纤维,保障母猪的肠道健康。
3.3.1在繁殖母猪养殖中饲用
对于妊娠母猪而言,蚕(豌)豆茎叶糠一般以日粮中5%~8%的添加量为宜;泌乳母猪则宜调整为2%~4%,以保证泌乳母猪日粮含有一定水平的粗纤维的同时,仍有90%以上的日粮组成空间用于满足泌乳母猪高能、高蛋白营养的需要。对于地方猪而言,因地方猪具有较引进外种猪更强的耐粗饲性和肉质要求,生长速度较慢,在缺少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同时,可以在猪30kg体重后的日粮中添加5%的蚕(豌)豆茎叶糠。如果在猪、鸡日粮中应用到蚕(豌)豆茎叶糠或蚕(豌)豆,必须注意添加蛋氨酸。
3.3.2在牛羊养殖中饲用
在牛羊的饲喂策略中,需要注意的是,蚕(豌)豆茎叶糠不仅仅是糠一类的粗饲料,还有与苜蓿草秸相似的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功效,所以不宜作为完全日粮形式,而应该成为精料补料的一个组成,约占精料补料的10%~20%。蚕(豌)豆茎叶糠在羔羊日粮的配方范例:蚕(豌)豆茎叶糠12%~18%、玉米30%~35%、豆粕25%~29%、膨化大豆5%~6%、乳清粉9%~10%、玉米蛋白粉4%~5%、油脂3%~4%、石粉0.8%、磷酸氢钙0.4%、盐0.5%、1%预混料1%、胆碱0.1%、抗氧化剂0.01%。
3.4.1优点
(1)来源广泛,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普遍种植。与云南大麦相似,蚕(豌)豆茎叶的饲用成本低,养殖农户自产自销,无运输、销售成本和浪费,对于养殖户而言,甚至可以计为零饲用成本,是云南牛羊养殖豆科类饲草的主要来源。
(2)蚕(豌)豆茎叶的营养品质优良,如前所述,能够替代牛羊日粮中的豆粕或其他蛋白质饲料。
(3)蚕(豌)豆茎叶对牛羊的饲喂方式较安全,不易发生霉菌毒素污染。
(4)蚕(豌)豆固氮效果好,是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在田间地头均可种植,也可和其他作物套种,特别适合云南高原台地型山地种植。
(5)是良好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立体农业,特别对于云南这样的山地畜牧业大省而言,这种饲料资源就地使用和牲畜粪尿就地转化利用化整为零的模式优点尤为突出。
(6)既是“粮改饲”工程在云南发展“杂粮、杂豆”的推进,也是云南山地发展禾豆混播、实现草食动物禾豆日粮、提高综合生产效益的具体实践。
3.4.2缺点
(1)规模化利用和商品化程度低,云南省2014年通过审核的饲料企业有172家,无一家使用蚕(豌)豆制品或茎叶糠原料。
(2)无论籽实或茎叶均缺乏蛋氨酸,现在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饲喂技术研究,加之饲料工业和规模养殖场已经形成“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主导形式,使得云南蚕(豌)豆及其茎叶的饲用价值和地位长期被忽视,饲喂技术的研究更处于空白。蚕(豌)豆及其茎叶的饲用模式对家庭养殖来说虽然实用,但较粗放简单,缺乏对原料本身一些抗营养成分(如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低聚糖、植酸和凝集素等)的脱毒处理和合理用量,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该类原料在动物日粮中的应用。
这一策略仅供给不易采购豆粕和蛋白质浓缩饲料的家庭牧场短期强化育肥使用。
(1)育肥日粮一:蚕(豌)豆茎叶糠20%~25%、全株青贮玉米70%~75%、植物油1%、4%的商品核心料。
(2)育肥日粮二:蚕(豌)豆茎叶糠20%~25%、全株青贮玉米40%~50%、黑麦草25%~30%、植物油1%、4%的商品核心料。
(3)育肥日粮三:蚕(豌)豆茎叶糠20%~25%、全株青贮玉米40%~50%、全株大麦或全株青稞25%~30%、植物油1%、4%的商品核心料。
(4)育肥日粮四:蚕(豌)豆茎叶糠20%~25%、全株青贮玉米30%~35%、黑麦草(全株大麦、全株青稞)20%~25%、玉米面10%~25%、植物油1%、4%的商品核心料。
以上4种育肥日粮均按干物质含量比例,其中4%的商品核心料为石粉、磷酸氢钙、氯化钠预混料、矿物质、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酶制剂、酵母及枯草芽孢杆菌等组成,不含药物添加剂,可含有约1%的桉叶素、草果精油等植物提取物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改善健康,因原料组成复杂且各组分的用量差异较大,家庭养殖户不具备相应的加工设备、储存条件和购置能力,故必须外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