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远宣,尹丽萍
(1.平乐县大发乡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平乐 542403;2.平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平乐 542403)
血液生化指标反映机体营养物质代谢规律及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某一时间段产后奶水牛的血液生化指标,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准确分析水母牛的产后健康状况,为今后产后奶水牛在疫病监控方面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这方面目前在国内报道很少。为了解奶水牛产后肝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便为奶水牛疫病监控、防治、营养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设计了此次试验。
试验动物选择广西某水牛种畜场临床健康的母水牛17头,其中么杂一代10头、么杂二代3头、尼杂一代2头、尼杂二代2头。试验牛年龄为48~60月龄,体重为410~560kg,胎次1~2胎。健康状况除了有1头患过胎衣不下、1头子宫外翻以外,其余均为健康牛。
1.2.1采血
产后的0、7、14、21、28、35、42、49、56d连续上午8:00左右饲前颈静脉采血,按所测指标要求,用一次性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加肝素抗凝剂)采血5 mL,共两支管。采血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处理待测。
1.2.2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见表1。
表1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所有的测定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测定结果的范围是由每一项测定结果的最低限与最高限来表示。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各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显著性表示。
结果见表2、表3、表4。血液生化主要指标相关性见表5。
表2 产后奶水牛的血酮(Ket)、血糖(Glu)、血脂、总蛋白(TP)、白蛋白的变化
表3 产后奶水牛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的检测结果变化
表4 产后奶水牛α-羟丁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含量的检测结果变化
表5 血液生化主要指标相关性
奶水牛分娩后血酮初期变化极不规则,在产后第49天达到最大值(1.97±2.88)mg/L,从表2中可以看到奶水牛血浆酮体含量在产后的前21d变化不是很规则,但是在21~49d的这段时间由(1.21±1.44)mg/L升至(1.97±2.88)mg/L的最大值,说明产后对能量消耗量还是在逐渐增加;在产后的0~21d呈现波浪式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水牛对能量调节能力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产后第21天以后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从这一时期开始水牛对能量的调节处于积极的作用。血酮在产后0~7d、49~56d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产后7~49d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第49天是出现血酮的高峰期,这与PATEL[1]等报道一致。
从表2中可以看出血糖在分娩时最高,达(69.54±23.74)mg/L,主要是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激所致;以后逐渐降低,在产后第56天降到最低,表明奶水牛产奶量较低,消耗的能量在产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与奶牛相比不易发生低血糖症[2];从产后0~56d血糖基本上变化不大,在一个较平缓的正常范围内。产后0d与7d、14d、21d、28d、35d差异极显著(P<0.01),与其他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奶水牛似乎不存在发生能量负平衡的问题,因为其在产后的试验期间血糖尽管有所波动,但是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结果与REDA[3]在埃及奶水牛测定值基本一致。此现象是否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因为奶水牛产后血糖胰岛素(INS)未见显著下降[4]。因此,围产前期奶水牛只要保持能量摄入平衡,产奶量不高的情况下是不存在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的[5]。
分娩后的血脂含量从产时(1.55±0.45)g/L较快上升到产后42d (2.33±0.55)g/L,之后缓慢下降,到产后56d为(2.10±0.51)g/L,这是由于分娩后体脂逐渐动员,而此时机体不能对血脂进行有效调节,导致血脂升高,但是在产后42d后却又缓慢降低[6]。这在我国奶水牛血脂在产后动态变化检测中尚未见报道。产后14d与21d、28d、35d、42d、49d、56d各时间段血脂差异极显著(P<0.01),充分说明奶水牛产后血脂持续升高,并且在产后的42d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但是变化不大,说明奶水牛产后能量平衡调节机制比较平稳,不易发生酮病和脂肪肝[7]。奶水牛在分娩后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导致机体血糖下降,血脂产生相应增加,标志脂肪动员有所增加,在分娩后42d达到高峰。奶水牛脂肪动员增加,意味着血脂增加, AST也随之有所增加,在产后28d最高。但是变化范围都在正常值内。可见,奶水牛血糖在产后降低能促进脂肪动员,使血液血脂含量增加。
TP从产后的(75.43±8.78)g/L逐渐升高,在产后第21天达到峰值(79.66±9.22)g/L,以后缓慢下降;产后21d与28d TP差异极显著(P<0.01),0~28d TP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产后0~28d内摄入的蛋白质较多。
ALB从分娩0d的(30.57±4.74)g/L升至产后56d的(32.98±4.69)g/L,从产后的0d到56d基本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范围内,上升幅度较小。在试验期内的0d、21d、35d、56d;35d、56d;21d、42d ALB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7d、42d ALB差异显著(P<0.05)。变化不规则,这可能是奶水牛产奶量不大,ALB在产后与产前没有明显变化,生成也未受到抑制,尽管妊娠期间需要供给胎儿丰富的营养[8]。
Ott报道OCT正常值范围在6.6~11.8U/L[9],本试验中,OCT最低值出现在产后56d,为(7.62±4.67)U/L,而最高值在产后14d,为(13.28±4.77)U/L。樊立超等[10]报道的无脂肪肝奶牛OCT值为10.74 U/L,从表3中可看到OCT峰值出现在产后14d 为(13.28±4.77)U/L,从表3中可看出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峰值都出现在产后14d,说明OCT在调节过程中的灵敏性较其他各种酶高。OCT在14d上升至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到56d降到最低值(7.62±4.67)U/L,统计发现,在产后0d、7d、14d及49d、21d、28d、35d、42d差异极显著(P<0.01)。OCT系肝脏器官专一性酶,几乎仅在肝脏内发现,当肝细胞破损时,该酶被释放入血液,引起血浆OCT活性升高[11]。OCT催化鸟氨酸生成瓜氨酸,此反应必须在肝细胞线粒体中进行,OCT逸入血液导致瓜氨酸生成受阻,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精氨酸以及尿氨循环,机体代谢活动受到阻碍,OCT活力升高反映肝实质受到损害[12]。可能是由于产后奶水牛分泌乳汁肝脏功能较活跃,引起该酶在血浆中的活性升高[13]。
ALP存在于身体各种组织中。血清中ALP主要来源于肝脏,血清ALP测定主要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碱性磷酸酶峰值出现在产后的14d为(188.58±130.12)U/L,随后逐渐下降,在试验0d、7d、14d、21d、28d、35d、42d、49d、56d各时间段ALP差异极显著(P<0.01),但是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GGT从产后开始就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且在产后14d达到峰值,为(24.31±4.74)U/L,随后便迅速在机体调节下呈下降趋势。但是变化数值始终在正常范围内,产后0d、7d、14d、21d、35d、56d GGT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时间段GGT差异显著(P<0.05)。GGT在肝细胞内合成,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脏;如果肝实质受到挤压,可导致肝细胞的炎症,使肝细胞合成GGT增加,从而导致血清中GGT增高。在肝实质疾病时呈轻度增高,是肝胆疾病中阳性率最高的酶,有助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在肝脏轻度损伤时其灵敏度比较高,是脂肪肝较敏感的生化指标。但GGT缺乏特异性,与其他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时,有助于对酮病的早期诊断[14]。
奶水牛血中AST正常值为78~132U/L[15],从表3中知道AST在产后7d最低,为(107.44±25.74)U/L,最高值为产后14d(122.10±26.77)U/L,这与肖玲等[16]的(77.42±28.06)U/L和Moallem 等[17]对产后奶牛的测定值61.7~63.9U/L相差比较大,与Ott[9]报道的接近。水牛血浆AST含量相对较稳定,即水牛在AST升高的刺激下,机体的反馈调节使之能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经统计方差分析,在0d、7d、14d、21d、28d、35d 差异极显著(P<0.01)。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肝病变较轻时,它的升高程度低于ALT, AST/ALT<1.0,在重症肝炎、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将会大幅升高。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质中,是肝损伤的一个较灵敏指标,其正常值为11~40U/L[18],在本次测定中ALT最低值出现在产后49d的(18.95±7.58)U/L,最高值为产后14d的(37.46±9.92)U/L,经统计,水牛产后35d、42d、49d与59d ALT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4中知道,产后奶水牛α-羟丁酸脱氢酶由分娩当天的(334.61±100.51)U/L缓慢升高到产后49d的最高值(603.48±176.25)U/L,变化较平缓。 在42d、49d、56d α-羟丁酸脱氢酶差异极显著(P<0.01)。心肌梗死时α-HBDH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故多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肝和心肌疾患α-HBDH亦可增高,但肝病时变化不显著,故常以α-HBDH与LDH比值用于肝和心脏疾患的鉴别诊断。正常α-HBDH/LDH为0.6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0.8,肝病患者则<0.6。因此,测定产后奶水牛血浆中α-羟丁酸脱氢酶指标可能对检测水牛肝功能意义不大。
总胆红素在分娩当天含量达到峰值(5.91±3.06)U/L,随后下降,0d、7d总胆红素含量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监测的产后奶水牛血浆中总胆红素含量始终在正常生理范围值内,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幅度不明显时,其对肝细胞损害就不是一个灵敏的指标,但肝脏疾病中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可作为肝细胞有严重损害的诊断指标。
在正常范围内,白蛋白与α-羟丁酸脱氢酶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与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血糖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呈显著(P<0.05)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