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下2种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2020-10-23 02:38刘东东王立飞宇尧
颈腰痛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导杆导丝椎间

刘东东,王立飞,宇尧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安徽合肥 23002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骨科常见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得到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必须行手术治疗[1-2]。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开放术式逐渐被椎间孔镜下手术所替代,成为LDH治疗的主要微创术式[3]。但在椎间孔镜手术中,椎间孔成形质量对通道放置位置与之后椎管减压处理、髓核摘除均造成直接影响,属于手术成功关键,亦为疗效保障。本文以9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经皮内镜下2种椎间孔成形术治疗LDH的效果,以期为LDH术式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LDH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范围19~88岁;②经症状观察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L3-4、L4-5、L5-S1单节段以及单侧突出LDH;③接受常规保守治疗时间≥2个月,但未见成效;④具有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髓核摘除术适应证,并且患者同意手术;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多节段LDH;②合并感染性疾病,如腰椎结核以及椎间盘炎等;③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脊柱畸形,侧弯;④合并腰椎滑脱症、节段性失稳等其他腰椎退行性疾病;⑤合并凝血异常或免疫功能障碍。依据技术差异,分为TESSYS组(n=48)与可视化组(n=50)。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DH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可视化组:实施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具体步骤如下:(1)置入导杆并且固定:穿刺到达目标节段关节突部位骨性结构,采取局部麻醉浸润关节突,使用C型臂透视1次,了解关节大致位置,同时置入导丝(见图1),并以导丝位置作为中心点,于目标位置作一7 mm切口,然后置入一级导丝,如果导杆触及相应硬性关节突,即可拔出导丝,使导杆进行多方位滑动;利用触碰方式了解关节突的详细骨性解剖结构情况,并以无痛锤有效锤击导杆,确保其固定良好。(2)逐级扩张:采取C型臂进行正侧位透视,掌握导杆位置,同时进行适当调整,然后逐级扩张并置入带舌面相应操作通道(见图2)。(3)内镜之下确定操作位置:在操作通道里面置入内窥镜,实施可视化操作,有效清除关节突部位软组织,进一步明确成形位置和具体范围。(4)完成1次椎间孔扩大成形:确保操作通道稳定,顺利撤除内镜镜头后,将6.5 mm环锯放入内径6.5 mm通道中,完成1次椎间孔扩大成形,注意在环锯撤出过程中亦需取出切割骨块(见图3)。(5)摘除椎间盘:在操作通道内再次置入内镜,通过已成形的骨道,进一步明确椎管里面各种解剖结构,通过内镜直观操作,对相应神经根周围予以减压,并于直视下完成椎间盘摘除操作。以双极射频止血。

图1 正侧位透视

图2 置入操作通道

图3 环锯成形操作

TESSYS组:实施经典TESSYS技术,具体步骤为:(1)置入导杆:于C型臂透视下发现Kambin安全三角区,穿刺至触及椎间盘后缘。注意于穿刺针插入导丝,撤出穿刺针,沿导丝分次置入三级导杆以及三级环锯。(2)完成多次椎间孔成形操作:多次盲视下开展多次成形(注意需由小至大逐级环锯)操作。(3)摘除椎间盘:详细操作与可视化组一致。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镇痛及预防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疗效、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4]。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视化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ESSYS组,透视次数显著少于TES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6个月腰部与腿部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升高,JO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见相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两组手术前后腰部与腿部VAS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ODI比较

两组均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TESSYS组术后有2例剧烈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予以镇痛后好转。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

3 讨论

经典TESSYS技术实施成功的前提是,操作技术的熟练以及定位的准确。穿刺针应精准穿刺至目标椎间盘,同时按由小到大的环锯进行逐级扩张[5-6]。由于逐级环锯操作是在非可视条件下进行,需依赖于多次X线透视的引导监控,这无疑增加了医患双方的X线暴露,同时增加了手术时间。对于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而言,其定位穿刺时无需进入椎管,同时无需精确靶向穿刺到达相应目标间盘,只要在关节突腹侧进行穿刺。相关研究指出,于该部位开展椎间孔成形操作,不仅可以降低出口神经根损伤的概率,同时该处骨质骨量充足,减少了出现关节突骨折现象;另一方面,亦能防止由于穿刺针穿刺椎管导致的不良事件[7]。置入通道后,需于镜下详细观察关节突所处部位以及具体结构情况,并据此确定成形位置和大小,满足可视化要求,尽量去除关节突骨质,获得更好的显露效果;充分确定位置后,可在视频监视下进行一次环锯成形,术者可在全程直视下完成上关节突的磨除,不用逐级盲视下开展成形操作,更为简便、高效,同时可减少了对硬膜囊或者神经根造成的损伤[8],也避免了盲视下成形造成椎间孔形状不规则、游离体形成,甚至是残留骨块无法取出等弊端。本研究显示,可视化组透视次数显著少于TESSYS组,与戴春岗等[9]研究观点一致。结果说明,经皮内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可减少X线透视次数,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团队成员放射暴露风险。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优良率均较高,分别为86.00%、91.66%,表明这两种技术的实施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情况相当,效果均较理想。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提示2种术式均安全可靠。

综上,与经典TESSYS技术相比,经皮内镜下予以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具备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放射暴露,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导杆导丝椎间
一种塑料型材热刀的自动张紧装置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心形曲柄导杆间歇机构分析与综合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基于RecurDyn的摆动导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