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无痛性心肌缺血是老年人群易患的一种进展性慢性疾病,发病时患者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在长时间运动状态或者劳动状态下才会出现明显的胸闷和心慌等症状。因此极易被忽视,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1]。该疾病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治疗,会对心肌造成可逆性或者永久性损伤,引起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为改善这一情况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而综合护理是目前应用较广且效果较显著的一种护理模式,其用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能改善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2]。基于此,本文选择75例患者就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时间段住院的75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双色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60-77岁,平均(68.62±2.0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62-79岁,平均(68.15±2.11)岁。两组基线资料显示P>0.05,提示对比研究成立。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做适量运动,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等,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内心更为敏感,因此在进行各项检查前需要提前说明。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让其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2)病情监测。密切监测并记录心电图检测结果,掌握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情况。对于心存疑虑的患者,护理人员须想起说明情况并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检测期间需要充分体现出专业性,避免产生恐慌。(3)环境护理。每天定时清理病房,控制病房内温度和适度在适宜范围,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可适当在房内添置鲜花或者绿植等装饰物,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4)饮食和运动指导。老年患者本身易出现肠胃问题,在加上疾病缠身,常常表现出食欲不佳,从而导致病情恢复难。此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口味准备饮食,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叮嘱患者不要长时间卧床,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量运动,运动期间需家属陪同,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1)症状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发作频率以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睡眠质量。安排经过专业训练且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熟悉的专业人员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3],总分值在0-21分之间,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3)不良反应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异常、心率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4)依从性。护理结束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依从行为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在80-100分表示依从性较好;评分在60-79分之间表示依从性一般,评分<60分表示依从性较差。护理依从率=(依从性较好+依从性一般)/总人数×100%。
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依从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7 38心肌缺血症状发作频率(次/周)5.88±1.62 3.98±0.32 8.624 0.000发作持续时间(h/次)4.03±0.42 2.95±0.51 12.602 0.000护理前15.96±2.11 15.37±2.06 0.321 0.352护理后11.96±2.21 8.45±1.76 8.650 0.000睡眠质量(分)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行为对比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会存在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难以及时获知病情,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往往难以接受而出现情绪波动[4-5]。患者住院期间为进一步改善其病症和预后效果,需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服务基本为机械性操作,且患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缺乏针对性,该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且难以改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欠佳。而综合护理能弥补这一缺陷,充分体现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6]。
本研究下选择75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并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次护理从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环境护理以及饮食运动指导多方面开展护理措施,稳定患者情绪,观察病情变化,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和病情改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并给予科学的饮食运动指导,可帮助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7]。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以及睡眠质量,减少心律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