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成正心
关丽从事现在的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领导和同事都对她赞誉有加。不过最近几个月,她突然有了一种疲惫感,干活没有以前那么利索,上班还总是“摸鱼”,出现工作拖延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给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她寻求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咨询师与她一起探讨了她对上司的看法、上司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知和她父母的情况以及工作中的竞争和竞争是否带给她恐惧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没有找到症结所在。直到有一天,咨询师和关丽聊起了吃蛋糕的事情。关丽告诉咨询师她非常喜欢吃蛋糕,咨询师问她:“你是喜欢吃下面的蛋糕呢,还是上面的奶油?”关丽回答道:“当然是奶油。” 咨询师接着询问关丽吃蛋糕时的顺序,发现她每次都是先吃完奶油再吃蛋糕。
咨询师沉思片刻,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与她重新进行了沟通。不出所料,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内,她总是先做完喜欢和容易的工作内容,在剩下的时间里面,她痛苦而又艰难地处理不喜欢和麻烦的工作内容。负面情绪累积以后,很多工作就不想继续推进了。
关丽听完,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咨询师告诉她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软糖实验,被试者是一群4岁的儿童,实验者给他们每人发了一颗十分好吃的软糖,并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掉,那么只能得到一块软糖,如果等到20分钟之后再吃,就能够额外再得到一块。”说完之后实验者离开了房间并躲在暗处观察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有些孩子明显急不可耐,受不住软糖的诱惑把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忍耐着,他们闭上眼睛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坚决不把糖吃掉。20分钟后,实验者回来了,没有吃掉软糖的孩子们得到了额外的奖励。十几年以后,研究者发现,那些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软糖而等待的孩子,比一开始就吃掉软糖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一些。又过了十几年,实验者又对这群孩子(被试者)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能够等待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更为出色。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面有一段描写吃葡萄的文字: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每当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对号入座。其实,这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的写照,有的人必须即刻体验满足和快乐,即使这样做会透支未来,他们注重的是“享受当下”。这样产生的问题和吃葡萄一样,先拣好的吃,但是甜美的葡萄总是消失得那么快,面对剩下酸涩的果实,先前的美好转眼间不知去向,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没了勇气和动力。不仅因为前面的“甜美”让眼前的这堆麻烦更加无法下咽,而且再也没有任何诱惑和奖励值得期待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让我们从快乐开始以痛苦结束,还会造成无尽的逃避和拖延。今天的甜葡萄吃完了,我们会找甜苹果、甜菠萝,甚至预支明天的或者讨借别人的,总之不要去面对残局就好,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平常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比如在专心写报告或者加班的时候切断网络,不再在八卦上寻找满足;减肥的时候克制不住吃的欲望时可以PS一张自己非常苗条的照片摆在桌前,想大快朵颐的时候就看看照片……这种生活上的延迟满足不是对快乐说“不”,而是帮助我们达成短期快乐和长期收获的平衡,让生活越来越甜。
给关丽讲解完有关延迟满足的理论,咨询师针对她的情况建议她从现在开始,上班的第一个钟头就要处理棘手的工作,这样在剩下的时间内,工作就会逐渐变得轻松。不久以后,她克服了拖延的毛病,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咨询师正是运用了软糖实验所说明的道理,用延迟满足的方法帮助她克服了拖延的毛病,最终得到了工作上的提升。
延迟满足在工作中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人学会珍惜。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越难到手的东西越会珍藏。比如有一天在商场的橱窗中你看到了一件特别喜欢的东西,因为经济窘迫没有办法立刻去买。为此,你用尽一切休息时间做兼职,半年的时间终于攒够了这笔钱,买了下来。这样的方式你肯定要比马上就买到更加珍惜,就算玩腻了,你也会将它珍藏起来。
同理,在职场中,当一个人轻松地得到了渴望的职位、薪酬时,满足的感觉往往就抵消了前进的动力,容易造成停滞不前的情况,并对手中所拥有的不再珍惜。相反,如果延迟满足他的渴望,越期待得到的越不给他,他往往会为了得到而付出更大的努力,而能力也会在这些努力中提高了。
总之,延迟满足不是要求人们一味压制欲望,也不是让人们“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它是让我们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珍惜,如果在工作中能运用好这个理论,一定会助我们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