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琳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学生会因为课堂上的枯燥乏味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吗,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中的“文”与“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读”和“写”能够在根本意义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措施,提升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以写促读;初中文言文;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8-0108-01
引言
语文属于一种语言类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能够作为学生写作的依托,教师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在教学中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1.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师讲解文言文时经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向学生传授字词的意思以及用法,学生成为了接收知识的容器,长期以往会对语文文言文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呈现出递减趋势,十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文言文还会带有一些新鲜感,但是对于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难度很高,无法理解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所在,造成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障碍重重。
2.如何将“以写促读”运用于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2.1 仿写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之后,兴趣将成为这个人在追求这件事物道路上的最大原动力。文言文文思隽永、立意深邃,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立意之美,并准确传递给学生,在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和知识视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写文言文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古人作诗文多是模仿前人的作品,正确的使用和模仿语言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蒲松龄的《狼》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总结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短篇小说故事,作者采用生动有趣的笔风描述故事情节并且体现出了一些对人生的启示。在作者描述事件发生时采用了顺序的方法:从屠夫的角度来看是遇狼、惧狼、御狼、毙狼的故事;从狼的角度分析是跟踪、穷追、逼人、被杀的故事,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波澜、表现手法、情节结构、形象塑造等角度来进行仿写小故事,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且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2.2 续写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深度。
续写是作文写作中的一种写作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在阅读文言文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并且推测文章的故事走向或者可能会产生的新的结局。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让学生续写文言文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深度,并且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乐于动笔,乐于阅读。
例如:在学生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结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文章中鲁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师向学生布置续写文言文的任务,让学生描写吕蒙和鲁肃之后的故事,对于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这一情节展开联想,并且续写,让学生能够在续写文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积极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2.3 扩写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广度。
文言文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简洁明了,它不同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浓墨重彩,经常在很多描述中留有空白,引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想象文言文的留白之处,增加自身的阅读广度。例如:在学生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木兰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文章中运用的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出木兰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学生展开木兰从军前和父亲的对话情节描写,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中木兰替父从军的精神以及从军之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学生扩写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将写和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仅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丽雪.“以写促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8(10):52.
[2] 赵生.以写促读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8,No.439(07):72-73.
[3] 黄华荣.读写结合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