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深入文本提高阅读素养

2020-10-22 10:23张翠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会

张翠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8-0101-0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对于此,可将思维导图适当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以直观的方式,将多重思维显性化,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和思维记忆的特性,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与他们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位、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素养能力在于“想象”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语言文字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物。读者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取得正确而丰富的了解力,就必须要进行再创作,这个再创作过程靠的是想象力。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而且是文章的主干,学生都处于形象思维接受状态,都比较喜欢故事,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达到师生共情,让阅读在想象中更上一层。

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也可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蟋蟀这个小昆虫以及它的住宅。蟋蟀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昆虫,他们大部分都去捉过并破坏过它的窝,却从没有同学仔细观察过它们。教学前,我指导学生认真去观察蟋蟀以及它的住宅,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真正理解了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含义。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体验语文,学语言,用语文。

2.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素养能力在于“说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通过思维导图,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与“说”是对文字信息的输入输出,让学生要在说中将对课文中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读”与“说”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一旦抓住了这些浓缩着作者丰富情感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细细揣摩、体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詹天佑》中有这么一句话: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周密,不能有一点心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中有个词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就是那个“我们”。大家想,詹天佑作为一个总工程师,对工作人员提要求为什么不称呼“你们”,而用“我们”?这不仅是一个让大家容易接受的问题,而是詹天佑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他不仅对自己这样要求,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親自带头这样做!他为什么经常带着学生和工程人员去悬崖上亲自勘测?为什么经常同工作们商量?为什么经常请教当地老农?再深入想一想,詹天佑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不就是要把这条铁路修好,替咱中国人出一口气吗?——这不就是爱国的最佳注脚吗?教学进行到这一步,还需要老师去讲解詹天佑怎么爱国的?这时学生的兴致浓厚,思维也像打开水龙头似的,喷发而出。学生们说话滔滔不绝,而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结局。

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素养能力在于“动手”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看到了思维导图的现象并没有分析其本质和方法,没有让内容决定形式为内容服务,将思维导图牵强的运用或者只限于教学内容的运用从而缩小了思维导图的内容。读与画的结合,就要求学生在自学自读的时候,一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边将自己的理解展表现在图画上,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科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读与画的结合,将文字转化成浅显易懂的直观图画,就加深了孩子的理解,接着再来边看边朗读,效果就更好了。

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我一改常态,没有一味讲解,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鼻子、一只眼睛和一个正在沉思的人头,然后讲:“我已经把课文的内容给你们画出来了,你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理解。如果哪位同学理解了老师的画,那就请同学上来讲一讲,好吗?”孩子们惊奇地观察着老师的画,认真地读着课文。不一会儿,一个同学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鼻子是用来闻的,是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孩子们也活跃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说:“眼睛就是看。”“看什么呢?有什么好看?”看荷花。”“看荷花的颜色。”“看荷花的姿势,一朵又一朵的姿势,可漂亮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交流着。一会儿工夫,就把课文的重点——欣赏荷花开放的姿势,全部都弄明白了。接着兴趣十足地讨论起第三幅图,他们都知道人头在沉思,“可他们在想些什么呢?”孩子们又很快地提出了问题,同样答案随之而出:“他们看着美丽的荷花入神了,想着自己也是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呢!”“在倾听蜻蜓清早飞行的快乐。”“他们在分享小鱼昨晚做的好梦。”……

4.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素养能力在于“技巧”

小学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讲到快乐的地方,孩子们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很沉。这时就要充分指导。使学生从理解与品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具体的语言表达具体的情感,从而感悟文本的中老人与海鸥那深深的情谊。

猜你喜欢
体会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班主任工作体会
明确教学目标,狠抓课堂教学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