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牵引联合撬拨助推在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治疗的应用价值

2020-10-22 11:44周建国刘如月韩枫卢兆安
颈腰痛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助推器椎间隙颅骨

周建国,刘如月,韩枫,卢兆安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河南商丘 476000)

下颈椎关节突绞锁属于一类创伤性颈椎畸形,常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破坏或颈椎脱位等。其治疗难点在于能否早期通过快速、安全及简便的方法恢复正常椎体序列、椎间高度及椎管容积,挽救并改善脊髓功能[1]。我科近年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and fusion,ACDF)的基础上开展术中颅骨牵引联合撬拨助推复位,在获得良好前方减压效果的同时复位关节突绞锁,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总结其手术要点及临床价值,现选择38例此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38例合并颈椎脱位的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患者,均在ACDF手术的基础上进行颅骨牵引联合撬拨助推复位,随访2年以上。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6岁,平均(38.12±3.01)岁;病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10例,其他伤4例;损伤节段: C3-46例、C4-58例、C5-612例、C6-712例;单侧关节突绞锁21例,双侧17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颈托外固定,术前常规影像检查,术中给予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全麻后,安置颅骨牵引。取仰卧位后垫高肩背部 5~10 cm,颈后垫圆枕以保持 5~10°过伸为宜。颈前右侧做横向切口,颈阔肌钝性分离,沿内脏鞘、血管鞘间隙显露椎体前缘,透视明确责任节段并显露上下椎体及责任椎间隙,椎管游离骨折块、受损椎间盘等进行彻底清除。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开展颅骨牵引及撬拨助推复位:①颅骨牵引:助手适当力量牵拉术前安置好的颅骨牵引弓并维持,牵引方向为:水平→稍过屈→水平→稍后伸;②撬拨助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助推器(图1a~1b),单侧关节突绞锁选择“O”型助推器,其附带“O”型口套入责任椎间隙上位椎体的Caspar 撑开螺钉,位于其前下缘。稍过屈颅骨牵引过程中通过助推器对脱位椎体向上后方撬拨助推,增大分离关节突绞锁处椎间隙,随后向患侧适度旋转脱位椎体并使之复位。双侧关节突绞锁选用 “U”型助推器,其附带的 “U”型口套入并卡住 Caspar 撑开螺钉,撬拨助推脱位椎体方式与“O”型助推器基本一致。当闻及弹响声或感受到弹跳感时,透视观察颈椎序列确定复位成功。若复位失败,再行后路正中切开复位,直视进行交锁关节突的撬拨复位;若复位还未奏效者,可将阻挡复位的部分关节突切除,再进行侧块螺钉固定。本研究均首次复位成功。再次探查并清除椎管内残留的致压组织,常规进行一期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消毒缝合后,去除颅骨牵引,术后48 h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神经营养药物、脱水剂等。术后颈托保护不短于3个月,随访2年以上。

图1 两种助推器正侧位外观图

1.3 观察指标

记录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随访期间椎间融合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价VAS评分、JOA评分(17分制)[2],并测量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ASIA分级[3]评价脊髓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用时(98.27±8.68)min、出血量(72.21±6.31)mL、住院(7.98±1.03)d,平均随访(2.93±0.54)年;术后2年椎间融合率达到100%,手术切口均1级愈合,2例患者轻微吞咽障碍、2例患者声音嘶哑,未做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内自行消失;无内固定松动、继发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手术前后功能、症状及影像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滑ASIA分级比较

3 讨论

颈椎关节突绞锁是常见的脊椎损伤,多发生于下颈椎,容易造成脊髓损伤。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开展椎体复位以及脊髓减压,恢复正常的椎管容积及颈椎序列,重建椎体间稳定性。但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前后路联合手术增加创伤的同时,术中体位变化可能造成额外的脊髓损伤;术前颅环或颅骨牵引作用的位置不直接,复位效果局限;骨膜剥离器进行局部撬拨复位,支点仅靠手感把握且力度掌握难度较大;而复位器辅助又需要置入临时固定螺钉。因此,寻找一种兼顾复位、减压及融合固定的手术方式,一直是脊柱外科治疗下颈椎关节突绞锁的研究方向[4]。

术中进行颅骨牵引并结合撬拨助推复位技术,是近年来治疗下颈椎关节突绞锁的重要突破,其联合ACDF手术不仅能有效解除椎体前方压迫,还能兼顾良好的关节突绞锁复位效果[5]。本研究手术用时(98.27±8.68)min、出血量(72.21±6.31)mL,提示颅骨牵引并结合撬拨助推复位并未增加额外的手术创伤,术前安置好颅骨牵引弓,并根据关节突绞锁情况选择适宜的助推器,使得手术简便、快捷。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ASIA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表明该方案在改善疼痛、颈椎功能、脊髓功能以及椎间高度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笔者总结颅骨牵引联合撬拨助推的优势有[6,7]:①先开展前路减压,脊髓前方游离骨块、椎间盘组织等致压物解除,为复位创造了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②术中开展颅骨牵引不仅可稳定颈椎,还能保持适当的过伸过屈活动度,水平纵向牵引能够降低撬拨助推的局部阻力,还能通过轴向旋转辅助复位;③根据Caspar撑开螺钉特点制成的“O型、U型”改良助推器,无需进行螺钉临时固定,兼顾助推、撬拨作用,术中操作便捷、手术器械费用低,且能直接作用在脱位椎体以获得牢靠固定;复位时间短、易掌握力度,手术具备安全性。④仅在前路切口下完成手术,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体位变换造成的继发性损伤。但该术式也需要把握一定的手术适应证,例如:需要排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或后方骨性结构严重破坏,关节突、椎板破坏且进入椎管等情况。

猜你喜欢
助推器椎间隙颅骨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助推器残骸被成功回收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