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降糖穴在2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

2020-10-22 08:00王冬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降糖靶点针灸

王冬梅

(佳木斯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的一种多发类型,属于临床常见代谢异常疾病[1]。该类疾病患者,其体内胰岛素生成量过高,但与受体结合量比较少,导致胰岛素作用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2]。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出现多尿、烦渴以及无诱因体重下降,并且随机血糖值高于11.1mmol/L,空腹血糖(FBG)高于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6.5%的患者诊断为T2DM[3]。临床主要采用口服药物刺激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对于药物治疗无显著疗效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尽管患者血糖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控制,当目前还没有针对T2DM的根治性药物治疗方法。中医学研究中认为[4],采取降糖穴针灸刺激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可以降低药物治疗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本研究为证实上述研究的真实性,采用平衡针灸降糖穴法治疗T2DM,观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19-03~2020-02收治。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5岁,中位54.52岁。对比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8~73岁,中位55.26岁。诊断标准:(1)患者有多尿、烦渴以及无诱因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HbA1c≥6.5%。(2)患者无上述典型症状,FBG≥7.0mmol/L或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但糖耐量实验2h血糖≥11.1mmol/L。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口服降糖药物无效;(3)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3)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糖水平值过高者;(4)研究期间不能配合饮食及生活习惯指导者。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根据患者临床检查结果,为其制定治疗方案。采用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苯甲酸衍生物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单独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者,可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应用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仍无法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或者产生不良反应者,可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类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通过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配合控制血糖,并增加适当的运动锻炼,以降低体重。患者连续服药3周。

1.2.2 研究组

(1)选穴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平衡针灸降糖穴法治疗。首先选择降糖穴靶点,分别位于前臂掌侧以及肘关节至腕关节下2/3处的肌肉间隙。该部位是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以及前臂掌侧骨间神经的交汇位置。取穴过程中,根据性别不同,选取的降糖穴靶点也不同,需遵循男左女右的取穴原则。也可于左右两侧交叉取穴或者取双侧同样穴位。(2)针灸方法。采用上下提插方法运针,针灸患者降糖穴位置时,以患者针灸部位主观感到有针灸感为宜[5]。对于身体虚弱、高龄或者长期患病者,需采用滞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3)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前,治疗医师需对患者进行2型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的认知[6]。对口服降糖药剂胰岛素治疗后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明确平衡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原理以及有效性。并向患者提前解释针灸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针感后立即收针。并采用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使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针灸部位皮肤的消毒。采取快速进针、快速收针方法减少患者不适感。针灸完成后,使用酒精棉球压迫针灸部位,防止出血及感染。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多尿、口渴等症状消失,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有效:患者上述症状有较大改善,且血糖值逐渐恢复但未达到正常参考值。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指标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有较大波动。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2 治疗前后,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包括FBG 、2hPG、HbA1c。

1.3.3 统计两组患者典型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方法为口渴采用每天饮水量评估,易饥采用每天进食量评估,多尿采用每天尿量评估,体重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有28例治疗显效,20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比组相关指标分别为23例、19例和8例,总有效率为84.00%,研究组更高(χ2=4.000,P=0.046) 。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典型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每天饮水量为(2162.30±602.36)mL,对比组为(2226.26±548.65)mL,组间无显著差异(t=0.556,P=0.580);治疗后,研究组为(1670.48±485.74)mL,对比组为(2088.48±440.56)mL,研究组每天饮水量明显降低,且低于对比组(t1=4.756,P1=0.000,t2=4.210,P2=0.000)。治疗前,研究组每天进食量为(350.23±92.36)g,对比组为(348.38±86.66)g,组间差异不显著(t=0.103,P=0.918);治疗后,研究组每天进食量为(300.26±50.18)g,对比组为(329.56±55.58)g,研究组每天进食量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比组(t1=3.362,P1=0.001,t2=2.767,P2=0.007);治疗前,研究组每天尿量为(2385.33±456.58)mL,对比组为(2402.63±466.68)mL,组间差异不显著(t=0.187,P=0.852);治疗后,研究组每天尿量为(1856.36±449.68)mL,对比组为(2040.26±402.69)mL,研究组每天尿量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比组(t1=5.837,P1=0.000,t2=2.154,P2=0.034);治疗前,研究组BMI(30.26±1.02),对比组为(29.85±1.25),组间差异不显著(t=1.797,P=0.075);治疗后,研究组BMI为(23.52±1.45),对比组为(26.02±1.50),研究组BMI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比组(t1=26.883,P1=0.000,t2=8.473,P2=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多见代谢类疾病,其中T2DM占临床发病率90%以上[7]。近些年来,人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T2DM的发病率有所上升。T2DM的临床诊断并不难,但是对血糖指标的控制却不容易,且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彻底治疗的方法[8]。临床对于T2DM的治疗,目前临床采用口服糖尿病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用药对血糖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停药后,血糖又恢复到高水平,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而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无效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调节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作用,但仍摆脱不了停药后复发的后果[9]。加上西药在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并且长期服药过程中,可给患者胃肠道造成很大的负担。药物通过肝肾代谢也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受到损伤。西药制造过程中,对整个地球环境也会产生资源的耗费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0]。为此,中医疗法的应用在临床上开始得到广泛的利用。中医针灸是中医几千年医学文化的结晶。通过中医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对多种疾病产生了较好的疗效。为此,本研究将平衡针灸降糖穴法应用在T2DM的治疗中。

平衡针灸降糖穴的治疗方法是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11]。通过于外周神经中找寻与之相对应的大脑神经中枢调控靶点,可采用外周神经针灸的方式,对大脑中枢神经进行调控。根据患者不同病灶,采取平衡针靶点定位并针灸靶点,可达到治疗的目的[12]。一般来说,靶点选取远离大血管以及重要脏器部位,可保证治疗的安全。与常规针灸方法相比较,选取的靶穴位明显减少且更加精确,操作方便且治疗效果更好。

多年研究显示[13],采取平衡针灸靶点穴位的方式,可单独针对降糖穴进行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针灸靶穴位1周后,患者血糖水平即开始改善。针灸3周后,患者口渴、多尿、易饥等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并且平衡针灸降糖穴,对患者的体重水平也有很大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低于对比组的84.00%(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每天饮水量、每天进食量、每天尿量及BMI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比组指标(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平衡针灸降糖穴法治疗的原理进行分析,发现,平衡针灸可通过刺激靶点,对相应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进行刺激,促进患者在体内自我修复系统被激活,激发了其自我修复能力[14]。从针灸的过程来看,是通过对中枢神经元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进行强化,刺激中枢神经发挥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从中医角度来讲,针刺降糖穴,是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准确定位。该穴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2/3处[15]。平衡针灸法通过上下提插法进行针灸治疗,可通过患者有明显的针刺感来确定针灸的力度,更具有安全性。且寻找穴位比较方便,可以避免了传统针灸穴位较多且不易把握的缺陷。

综上所述,T2DM是临床常见代谢类疾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虽然口服降糖药物以及采用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血糖水平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服药药物会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以及对胃肠功能的损伤。停药后,病情还容易反复。而采用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通过靶点的刺激,可提升相应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胰岛素功能恢复。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可有效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降糖靶点针灸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运动时间降糖效果的临床研究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