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孙 宇,岳红霞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龋齿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口腔疾病类型,属于细菌性疾病,其特点表现为发病率较高,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根尖周炎、牙髓炎等并发症类型,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能会出现龋洞,严重情况下对牙冠产生损害,出现牙齿脱落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着患者咀嚼功能以及面部美观程度。如果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地治疗措施,可能会引起颌骨病变、牙槽骨等病变风险性,临床以往对于此类疾病会采用高速牙钻机械去腐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患者疼痛症状会比较严重,创伤性较大[1]。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龋齿治疗中开始转变以往治疗措施,逐渐过渡为微创去腐技术,临床应用优势主要体现为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得到了患者以及家属的认可。为此本文研究选择88例龋齿患者对照研究,探讨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去腐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对象为龋齿患者共计88例,于2019-01~2020-04在本院接受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划分方法,将所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7~65岁,平均(34.29±3.71)岁。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65岁,平均(34.01±3.28)岁。基线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研究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口腔检查被确诊为龋齿;治疗前已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治疗流程以及研究内容,征得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于审核批准以后展开研究。
排除标准:髓腔组织受损者;合并牙髓炎、根尖牙周炎等疾病类型;临床资料不完善;于研究中途退出;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心、肺等脏器组织病变者[2]。
对照组在此次研究实验中给予高速牙钻机械去腐技术进行治疗,借助于以往临床广泛应用的高速车针将龋坏牙结构去除,同时应用高速球钻展开备洞、去腐等操作,清理龋洞表面组织无机釉,创建化学性质的去腐通道,清除龋齿病变的相关部位,直至切除到应用尖锐探针无法刺入牙本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后将备洞填充[3]。
观察组患者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落实微创去腐技术,在龋洞表面位置涂抹伢碘凝胶(由亮氨酸、谷氨酸以及赖氨酸等三种氨基酸与次氯酸钠组成),起到软化龋洞坏死组织的效果,待30秒以后应用手工器械将软化后的龋洞坏死组织准确刮除干净。在刮除期间凝胶与残渣接触后会出现感染现象,需要应用棉签将龋洞残渣清除,在龋洞表面进行凝胶的再次涂抹,上述操作流程需要反复进行,直至凝胶处于清澈状态。将去腐标准设定为凝胶不再浑浊,在刺入探针时龋洞存在明显搔刮声,在患者去腐达到标准以后保持龋洞内环境干燥,处于干净状态,同时应用光固化磁化树脂将垫底进行填充,行抛光等操作[4]。
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估依据:治愈则表示为患者疼痛感消失,龋洞填充物完好;有效则表示患者治疗时疼痛感比较轻微,龋齿状况有所好转,填充物未见松动现象,但是存在一定的不适;无效则表示患者疼痛感比较明显,采取治疗措施以后龋齿周围存在未清除的坏腐区域[5]。总结患者术后填充物完好率。
统计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以后填充物脱落、牙髓炎、继发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应用V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对比评估,量表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统计患者单牙治疗时间。
治疗措施落实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单牙治疗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单牙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为94.4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填充物完好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填充物完好率比较(n=4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明显较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4)
龋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群体无明显特征,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是含糖食物在进入口腔以后,在牙菌斑以及龋菌的作用下发酵成酸,侵袭牙面结构,对牙齿组织的无机物产生损坏。龋齿在发展期间存在牙齿质地改变、外形缺损以及牙齿敏感等相关表现,同时伴随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按照龋坏程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具体为浅龋、深龋以及中龋,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引发根尖周炎以及牙髓炎,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不加以重视会随着病程延长,破坏牙冠,促使牙齿丧失。目前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为终止病变,恢复牙齿形态[6]。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填充物完好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对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为(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为(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分析原因如下:目前临床上依然应用着类似于高速旋转类型的牙钻机械去腐手术,这种传统治疗措施在应用期间多少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磨除健康牙体,展开预防性扩张措施后促使患者牙体组织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牙齿的防御能力。此外传统治疗措施在应用期间可能会意外露髓,导致牙齿寿命缩短,这会增加医源性牙髓炎的发生概率。近年来,微创去腐技术得到了完善,其应用优势主要为创伤性减小,降低并发症风险性以及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展开微创去腐技术时主要应用活性凝胶起到保护健康牙体的效果,治疗期间所应用的伢碘凝胶能够有效削弱氯离子的活跃性,进而保护牙龈组织,此外伢碘活性凝胶应用期间仅仅对龋坏组织产生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性,实现了龋坏牙本质软化的效果,能够彻底清除腐坏组织,达到理想的去龋效果。去除龋齿腐坏组织时选择钝性工具,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保留健康牙体,同时针对牙齿表面存在的凹凸不平现象有效应用填充材料能够保证牙体美观度[7]。
综上所述,在龋齿治疗期间应用微创去腐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能够缓解患者手术操作期间的疼痛程度,有效规避了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对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