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独立住宅中的内外“境界”
——以建筑家竹原义二的作品为例

2020-10-22 07:14李路阳郝晓赛林中杰LILuyangHAOXiaosaiLINZhongjie
世界建筑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开口庭院实例

李路阳,郝晓赛,林中杰/LI Luyang, HAO Xiaosai, LIN Zhongjie

1 前言

日本的传统建筑以面向自然的开放性和模糊暧昧1)的内外分界而著称。例如传统民居中延伸进入室内的土间2)、长屋中被建筑体环绕的坪庭3),可有效地将外部环境引入住宅当中,令屋内的人更加亲近自然(图1、2)。再比如面向庭院的缘侧,结合出挑的屋檐,给室内外之间带来进深方向上的缓冲空间,使内和外的边界变得模糊、暧昧(图3)。隈研吾将上述特点描述为日本传统建筑“境界”上的特征,并认为日本传统建筑是这种“境界”设计手法的宝库,穿越时代影响广泛[1]。依据隈研吾的描述,本研究将“境界”一词定义为空间与空间的分界,如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内部空间之间等,既包括物质空间上客观存在的分界,以及意识心理上感受到的分界。这种来自传统建筑空间“境界”的特点,对日本现代建筑家的建筑设计,特别是居住建筑的影响尤为突出。本研究着眼于日本现代独立住宅作品,以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建筑家为例,用实例分析的方式揭示其作品中关于住宅内外空间“境界” 的特点和设计手法。

1 我妻家住宅的土间

2 吉田家住宅的坪庭

3 旧奈良家住宅的缘侧

(1-3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日本建筑家竹原义二(图4)1948年出生于德岛县,青年时代工作于建筑家石井修创立的美建事务所,设计理念深受石井修的影响[3]。后于1979年在大阪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无有建筑工房)。作品主要为独立住宅、保育所、老年之家等以居住为原点的建筑,被誉为住宅作家4)。曾获得过村野藤吾奖、关西建筑家大奖等。1980年代至今,其作品刊登于日本《住宅特集》《住宅建筑》等主流住宅设计杂志共计100余次5),远超同时期其他建筑家。同时,因其作品风格长期成熟稳定6),在日本建筑界备受瞩目。此外,他曾任教于大阪市立大学等高校,著有《无有》《竹原义二的住宅建筑》等,其成就和影响力足以成为日本住宅设计领域的代表。

概观竹原义二关于住宅设计的言论,他主张继承日本传统建筑“境界”上的特性,并由此将住宅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4-6],因此他重视对住宅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7)关系,即内部与外部两个领域之间“境界”上的处理。作品当中多见复杂的建筑平面形态或者分栋式的建筑布局[7]。如1997年竣工的代表作“广陵町之家”(图5)中,采用了分栋式平面布局,3个建筑体块分散、溶解于用地之中,并因此演绎出了丰富的内外空间的邻接关系,同时被建筑体包夹的外部空间产生了狭窄与开阔的对比,空间趣味性强。此外,在室内空间和庭院之间多安置走廊等半室外性质的中间领域。如2002年竣工的自宅“101号屋”(图6)中,位于二层的起居室与庭院之间隔着一条开敞的半室外走廊,结合视觉通透性强的大尺寸落地推拉门,使得起居室和庭院两个空间领域互相重叠、渗透,其内外的边界变得模糊且暧昧。

综上所述,本研究着眼于住宅内外空间的“境界”,以日本典型住宅建筑家竹原义二的独立住宅作品为例,通过分析内外空间的境域形态以及境域构成的特点,讨论内外空间的构成特点以及相互关系,进而窥见出竹原义二关于住宅内外空间境界的特点和设计手法。

4 竹原义二(摄影:李路阳)

5 代表作广陵町之家的首层平面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6 101号屋的半室外走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2 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将介于住宅内外空间之间的建筑物的外墙、对外门窗等客观上区分内外空间的界面定义为内外境域8),它的平面形状(境域形态)直接关系到住宅内外空间的关系和构成特点。进而,在已确定的境域形态的基础上,门窗等开口部位的大小、位置、开口部位的空间层次等特征(境域构成)也关系到生活空间的使用以及住宅内的视觉体验。以上两项特点与居住体验息息相关,对于住宅空间研究必不可少,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分析项目。

本研究以调查竹原义二的作品、著作等资料和作品分析为主,以对竹原义二本人进行采访为辅的方法进行。在资料调查方面,从本人的著作以及杂志上的作品解说当中提取其设计意图,并从日本主流住宅设计杂志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78件独立住宅作品9)。在作品分析方面,在把握了作品以及本人言论的基础上,在境域形态与境域构成两个大方面,分别对住宅内外境域的平面形态、内部功能和外部空间的邻接关系、开口特征、相邻的内外空间之间的空间层次、地面高度特征等项目进行了分析。对竹原义二本人的采访分别于2016年1月28日和2018年5月22日,在位于大阪的无有建筑工房进行。笔者主要就住宅设计时的注意点、引道布置、功能计划、内外空间关系、回游流线、材料、作品风格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7 境域形态分类(绘制:李路阳)

3 内外空间的境域形态

对于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竹原义二借鉴了日本传统建筑“雁行式”10)“分栋式”的布局特点[8],并反映在了其住宅作品当中。

首先,通过控制住宅外轮廓的平面形状,内部和外部空间分界线的总长度也会随之改变。基于这一点,如图7横轴所示,外轮廓的形状由简单到复杂,将方形的归为“基本型”,向内有一个缺角的归为“一次缺角型”,向内有两个缺角的归为“二次缺角型”,向内有3个缺角的归为“三次缺角型”,有4个以上缺角的归为“四次以上型”,外轮廓有缺角且内部有四周被建筑围合中庭的归为“中庭缺角型”。另外,将分栋型实例按照外轮廓形状分别归为“分栋基本型”与“分栋缺角型”。将全住宅实例的每个地上层,按照以上若干种类型进行分类并抽出。

接下来,建筑体放置在用地的位置不同,会改变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分界面的方向。基于这一点,如图7纵轴所示,首先将建筑体占满用地的归为“极小型”。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平行邻接的归为“邻接型”,这其中外部空间在建筑体某一方向的归为“一次邻接型” ,在建筑体相反两方向拥有外部空间的归为“二次邻接型”。外部空间将内部空间包围的归为“包围型”,其中以L字形包围的归为“二次包围型”,U字形包围的归为“三次包围型”,内部空间四面都被围的归为“完全包围型”。相反,外部空间被内部空间包围的归为“被包围型”,同理其中也包括了“二次被包围型”“三次被包围型”和“完全被包围型”。同时,一个境域形态较复杂的实例还可能同时属于多种类型,如“邻接型+被包围型” “包围型+被包围型” “复数被包围型”等。通过以上方法,将所有实例的每个地上层抽出并分类(图8)。

8 境域形态抽出例(图片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1]绘制)

9 山本町北之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2])

10 室内功能与庭院的连接关系

如图7所示,将基于边界长度的分类列为表格的横轴,将基于内外空间位置关系的分类列为表格的纵轴,通过全实例的散布状况,导出a – j 10种境域形态类型。类型a与类型b多为用地面积较小的实例,数量也较少,外部空间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多为紧凑的邻接型。实例数量最多的为类型h,其中大多建筑外轮廓采用一次以上的多次缺角,结合复合的外部空间布局,内外空间关系多样且丰富,如“山本町北之家”(图9)。此外,类型j、类型f和类型i因分栋布局或者内包中庭而具有更长的外轮廓,同时栋与栋之间的空间和中庭空间通常较为闭塞,与开敞的外围空间形成对比,彼此之间或分离或通过动线相连,使得外部空间更加具有趣味性,如“广陵町之家”(图5)。

11 对外开口的分类

(10-11 绘制:李路阳)

4 内外空间的境域构成

4.1 丰富的内外空间连接关系

住宅的外部空间如庭院等,不仅作为室外生活空间供使用者停留,还可以供室内的人通过门窗等开口观赏,从而提升视觉体验的作用。本节将分析各室内功能与庭院空间的视觉连接关系,即庭院通过开口服务于何种室内功能,以及这种视觉连接关系在年代上有何变化。通过实例分析,与庭院视觉联系最为密切的主要室内功能分别为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和浴室。图10体现了全实例中5种室内功能与庭院空间存在视觉连续性的所占比例的年代变化。结果显示,客厅、餐厅、卧室的比例在各个时期始终保持在80%以上,而浴室与庭院的视觉连接关系随着年代变迁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厨房也显示出微弱的上升趋势。由此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庭院不再局限于服务住宅中的客厅、餐厅等家庭成员主要停留的公共空间,进而渗透到了相对“细枝末节”的家庭个体的生活环节,比如隐私性较高的浴室以及通常是主妇使用的厨房,在泡澡和料理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自然,提升了居住者视觉体验,庭院空间也与更多的生活环节产生了联系。

12 主室对外开口的构成

4.2 多方向、多效果的对外开口方式

本节将分析连接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建筑的对外开口的特点。选取内部功能当中最重要的客厅,将客厅以及和客厅在空间上形成一体的空间定义为主室。将全实例的主室中的对外开口(图11)进行了分类。首先,以人是否能通过开口为标准,划分为“流线开口”和“视线开口”两类。“视线开口”中正常站立的人(170cm)能水平透过开口部位看见室外的归为“一般开口”,开口部位处于特殊高度的(如地窗、高窗、天窗等)归为“特殊开口”。“一般开口”中又进一步划分为“大开口”与“细长开口”两类。以上的类型中,因“流线开口”与“一般开口”的面积较大,定义为“主要开口”。

接下来,根据主室的主要开口的方向数,将全实例分为“一方向” “二方向”和“三方向”3类。根据开口的类型,将全体主室的开口情况用图12表现11)。结果显示,“具备流线开口”的实例多达71件,绝大多数的主室都具有通向室外空间的特点。“一方向”的实例中,“具备特殊开口”的实例占多数(13/22),显然是考虑到采光通风的需求而采用了“主要开口+特殊开口”的开口方式。“二方向”的实例分为主要开口之间互相“垂直”与互相“对峙”两类,这两种开口方式能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垂直”型的主要开口开在相互垂直而又邻接的两面墙上,可在某两个方向上形成全景式的观景效果,“对峙”型的主要开口开在反方向的两个墙面上,室内空间和两方向的外部空间在视觉上被一体化,形成“外内外”的连续空间。“三方向”的实例中,除某一方向外其余三个方向均有主要开口,同时具备“二方向”当中的两种视觉体验。

13 天光通过折射进入主室(粉滨之家2)

14 粉滨之家2的主室(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

15 中间领域使内外境域暧昧化(绘制:李路阳)

此外,观察具有“地窗”和“高窗”等特殊开口的实例会发现,地窗无一例外全部开在了“流线开口”的反方向(No.18、22、33、52),高窗则全部开在了“流线开口”垂直方向的墙面(No.04、08、24、34、55、58、59),而且这两类的实例多数属于“一方向”。显然这两种特殊开口的目的是解决采光问题(大部分主室只有一个主要采光面),另外开在流线开口对面的地窗能够给从外部进入主室的人提供一个对景。

具有天窗的实例中(共8件),大部分(No.04、08、24、34、55、58、59)的主室并不在最上层,主室的天花板部分镂空,上层开设天窗,光线进入天窗后通过上层的墙壁反射到达下层的主室(图13、14)。这种手法多用于基地面积狭小(100m2左右)的实例中,是解决狭小住宅采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4.3 内外之间柔和的空间过渡

竹原义二的言论中多次提到传统建筑中存在的半室外空间,并称之为“中间领域”[8-9]。观察其作品的主室与外部空间的连接,会发现多数的内与外并非直接通过开口相连,主室和庭院之间多隔着一层起着缓冲作用的中间领域,如内部走廊、外部走廊、土间、甚至没有特定功能的半室外空间(图15)。例如 “千里丘之家”和“比叡平之家”,土间和内走廊作为内和外的中间领域,起到了过渡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同时从室内看向外部时,中间领域的存在增加了空间的进深感。

16 比叡平之家

17 箱作之家

(16.17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另外,从内到外双重的建具(门窗等)以及地面高差的设置也不可忽视。例如图15与图17中的“箱作之家”,外走廊内室有180mm的地面高差,从室内向外看时,门的下边框正好被这个高差隐藏,视觉上外走廊和内室的地面变得连续。同时由于外走廊和庭院之间高差较大,在视觉上,原本属于外部空间的外走廊变得更像是内部空间的延伸。再如“东广岛之家”,间室的进深约为1.8m,原本应该属于内部空间,然而间室和内室具有约600mm的高差,同时间室通往庭院的门框被轻微的高差隐藏,使得间室在视觉上被外部化。

通过中间领域的设置、地面高差的设计等手法,结合双重建具的开闭行为,住宅空间被赋予了更灵活的用途的同时,住宅中内部与外部的划分不再“非内即外”,而是让内和外两个领域发生重叠,界限变得暧昧,这种暧昧性在物理上和心理上都有体现。

4.4 室外地面向室内延伸

日本住宅会考虑人们进屋后脱鞋的环节,现代住宅体现为具有地面高差的玄关,传统住宅中多体现为“土间”,其地面高度和材质与室外地面相同,这些也在竹原义二的言论和作品中有着明显体现[8-9]。本研究的实例当中不乏将传统住宅中的土间活用的作品。如竹原义二的自宅“101号屋”中的主室(图18、19),室内地面局部抬高约100mm,在意识上形成一道空间领域的分界线,较低的土间部分的地面材质与半室外土间相同。如此一来,居住者入户过程中会经历3道领域边界,由外到内分割出了4种不同体验的空间(室外、半室外、室内土间、主室),带来了空间感受的过渡。此外,主室与庭院的连接也体现了土间的设计,如图19中的千里丘之家,这种地面高度变化结合了上一节提到的中间领域,产生了暧昧的、多重的领域分界。

18 101号屋首层平面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19 将室外地面延伸入室内的诸实例(图片来源:李路阳根据参考文献[9]绘制)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解析日本建筑家竹原义二的独立住宅作品的内外空间关系,包括内外境域的平面形态特征、外部空间与内部功能的连接关系以及内外境域构成的特征,主要设计手法和特点总结如下:

(1)内外空间境界的扩大化。具体手法为:(a)建筑体外轮廓设置缺角或者分栋布局,扩大内外境界面。(b)在内部空间设置多方向的对外开口,提高居住视觉体验。(c)使外部空间与更多的内部功能相连接(如浴室、厨房等)。通过以上手法,扩大充实了内外空间的连接,创造出住宅内多样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使庭院等外部空间能够服务于更多的生活环节。

(2)内外空间境界的暧昧化。具体手法为:在主要室内空间和庭院之间,设置过渡的中间领域,结合建具的开闭和地面高度、材质的变化,让内与外两个领域发生重叠。如此一来,意识上内部与外部领域相互重叠、渗透,产生具有层次感并且用途灵活的空间,内外关系变得更加多样与复杂。

根据以上总结,笔者认为竹原义二的住宅设计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形式特点(如平面布局、中间领域、地面高差等处理),通过将内外境域扩大化,结合开口的设置、中间领域、开口处高差、建具的开闭等细节设计,在居住空间中创造了丰富而灵动的内外境域,促进了室内与室外的对话,为居住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舒适性,使住宅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性通过内外“境界”的复杂化、暧昧化得以增强和丰富。几十年职业生涯中大量的设计委托以及作品问世正说明了其设计理念能够与人产生共鸣。以上总结的手法,特别是扩大建筑体境界面,对于用地狭小的住宅引入自然空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主室中特殊开口的设置,也是狭小住宅空间解决室内采光通风的好方法。在日本近年独立住宅用地狭小的背景下,其手法是解决居住空间单调、内外缺乏联系的有效方法。

竹原义二的独立住宅设计手法,在日本住宅设计领域具有代表性,对于我国的住宅精细化设计、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亦具有借鉴意义。在我国医疗养老、度假休闲设施不断提升和优化的背景下,居住空间内外“境界”的设计手法,即在居住空间中引入自然环境,并与生活空间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设计建造这些追求居住与自然环境高度结合的设施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释

1)日语中“暧昧”一词原指一件事物拥有两种以上含义。建筑空间方面的“暧昧”多指传统日式建筑的内外空间之间存在中间领域,使内和外的领域互相重叠渗透,界限不明确的特点。如数寄屋式建筑等。

2)土间是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直接露出地面的部分,多位于入口。其高度多与室外地面相同,即低于室内地面高度,材质多为三和土或者石砖。

3)坪庭多见于长屋、町家等日本传统住宅,位于住宅用地的深处,被建筑体围合,类似于小型中庭,起到改善采光、通风和室内观景等作用。

4)详见参考文献[9]第138页,藤森照信因竹原义二的住宅作品在日本建筑界广为人知,具有代表性,故称其为住宅作家。

5)如果只计算独立住宅作品,以2015年竣工的“十坪之家”为止其作品共被刊登96回,算上其他类型的建筑作品共被刊登超过100回。

6)详见参考文献[9]296页,花田佳明评价竹原义二是个高产、曝光率高的住宅建筑家,其作品风格几十年一贯成熟稳定。

7)本研究将住宅建筑物外墙、外门窗等以内的空间定义为内部空间,以外的空间定义为外部空间。

8)“境域”一词是指物质空间上客观存在的分界,与“境界”一词有所不同。

9)本研究取样自日本主流住宅设计杂志《住宅特集》《住宅建筑》,从竹原义二设计的独立住宅作品中,去除包含非居住功能的作品,且信息量满足分析需要的,共计抽出78件作品。

10)所谓“雁行式”布局,顾名思义如大雁列队飞行一般,建筑的局部外轮廓的平面形状像阶梯一般呈锯齿状,如桂离宫。

11)78件实例中,由于No.60深谷之家与No.63乘鞍之家分别由两个具备完整生活功能的居住栋构成,在图12中表示为60A、60B、63A、63B,所以图12中共计80件实例。

猜你喜欢
开口庭院实例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斑鸠飞落的庭院
谢谢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