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心内科疾病类型较多,主要以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为主,还有些属于急性和危重病,例如急性心衰、急性心梗,需要长期治疗和预后。在治疗期间,病患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降低治疗效果。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也是容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性的用药治疗和护理质量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340例心内科重症病患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70例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具体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340例心内科重症病患,采用随机的方式分配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17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均在49岁到85岁,平均年龄为67岁,男性急性左心衰64例,女性有65例,男性急性心梗26例,女性有1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均在49岁到85岁,平均年龄为67岁。男性急性左心衰有63例,女性有66例,男性有急性心梗25例,女性有16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进行一般护理模式,对病患生命体进行征密切监测,指导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有关的健康护理知识,及时对其心理进行疏导,并且24小时对重症病患进行观察,保持对病房的通风及安全检查。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在添加心理护理模式:首先为病患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护理人员可以制定出护理计划,记录病人的身心状况,嘱咐病人戒烟酒,制定良好的作息计划并让病人实施,然后加强对身体的锻炼,还要与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多关心尊重病患,使病患可以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和认可,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需要掌握药物的特性,心内科药物的使用是复杂的,护士应熟悉该药的用途、特点和不良反应,要增强责任心,确保正确用药,密切关注病患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防范突发情况。同时,要掌握一些敏感药物的预防措施、不良反应和药物性质。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用药知识,在新药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用药效果,做好现场工作记录,要是有不良反应出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安全。在防治心内科疾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患用药的指导,并且结合锻炼和合理饮食,控制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用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避免食用量过度引起心肌梗死。另外,还要注意药物与食物、其他药物之间的反应。药物和食物有一定的反应关系,搭配不好会影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吸收效果,也会使药物的功效发挥不出,甚至会引起不良反应或中毒。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管理,引导患者不要同时服用产生不良反应的食物或药物。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药理学知识,引导病患正确用药。最后,要注意给予病患优质的心理护理,心内科重症病患病情处于危险边缘,容易产生恐慌,导致焦虑、抑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跟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耐心的疏导病患,详细的将病情跟病患讲解,包括一些注意事项、紧急用药、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对病患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让其家属多陪伴关心,缓解心理压力。家属的思想工作也要到位,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可以有效的预防重症恶化。
对比两组根据病患病情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评量表(包括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指标以%表示,若P<0.05,则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在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存在差异。对照组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为62分,护理后为30分,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2%。观察组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为63,护理后为45,护理满意度为74%。对照组在一般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有效的的降低了病患抑郁、紧张等心理状况,改善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
心内科重症在临床诊断中为高危疾病,大多数病患的病因、病情较为复杂多变,对身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生命威胁。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病程较短,心理压力较大。一般的护理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一般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病患抑郁、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病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与其他科室相比,心内科重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满意度,满足病患所需要的身心要求。加强护理操作管理,提高药学知识及药品安全管理,加强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为病患的安全提供保障。心血管疾病在受刺激和消极心理状态下不利于治疗,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通过对照组跟观察组的对比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心内科重症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治疗有明显效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病患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及特点进行分析,实施心理护理,疏解病患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病患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病患加强锻炼,戒烟戒酒,打造健康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