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霞,王 洁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200240)
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的发生容易增加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进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病死率非常高。在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中,有必要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在临床实践中,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护理方案,它将单一的护理方案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常见的ICU机械通气患者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显著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因此,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本研究探析了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50。其中实验组年龄22-72岁,平均(55.89±2.27)岁,男29:女21。对照组年龄21-75岁,平均(55.78±2.91)岁,男27:女23。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①要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呼吸机和机械通气方面的培训,包括各种知识和技能,规范操作流程,大幅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②综合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③集束化护理干预。第一,护士应加强呼吸机的管理,确保良好的使用性能,定期更换加湿瓶,有效清除冷凝液。如果有污染,应该及时更换。机械通气后,正确固定各种导管,定期进行吸痰治疗。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护士应该定期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一天两次。护士应加强患者巡视,密切监测患者体征,避免管道坠落等不良护理事件。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口腔清洁。第二,呼吸道护理:及时吸痰,注意清除声门下分泌物,使用声门下吸气管导管。为避免意外吸入气道分泌物和呼吸道粘膜损伤,保持气囊压力在25-30 mmHg范围内。每天评估是否拔管,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及时倒入呼吸机冷凝液,注意无菌操作。第三,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营养补充,增强患者抵抗力,预防呼吸道肺炎的发生。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20-80分,越低越好)、满意度(0-100分,越高越好)、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
SPSS23.0软件中,构成比用卡方统计,计量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护理前两组焦虑程度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护理前焦虑程度64.33±5.22分,护理后是45.56±3.45分。实验组护理前焦虑程度64.68±5.78分,护理后是31.56±2.01分。
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945,P=0.000<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5.55±3.21 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3.44±2.77分。
实验组通气时间5.25±1.24d、icu住院时间7.24±1.41d均短于对照组通气时间7.67±1.89d、icu住院时间9.77±1.78d,
P<0.05。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1例,占2.5%,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占20.0%。
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结合有效护理措施的护理方案,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集束化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提高集束化护理计划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关键[2]。集束化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提出的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科学、规范的新型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护理质量,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处理呼吸机相关肺炎[3],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具针对性。
综上,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确切。